1926年的燕京大学校园(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
民国时期出了很多位著名的学者,如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等等,等等。那时民国办教育有什么高明之处值得今天借鉴和学习?
1、免费教育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格外强调在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免费上师范就成了当时很多家境贫穷的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毛泽东就是毕业于在湖南师范学校。1946年国民政府还制定了《教育宪法》,定位精准,要求明细,兹列举几点如下:“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国家应注重各地区教育之均衡发展,并推行社会教育,以提高一般国民之文化水平。”等等。
2、补足教育经费
《教育宪法》规定:“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15%,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25%,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对照60年前的这个标准,看看今天有没有差距?
3、教师高薪
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学教员的月薪,教授为600元-400元,副教授400元-260元,讲师260元-160元,助教160元-100元。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在20世纪30年代初,大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0元、120元、30元;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元。那时的的《教育宪法》规定:“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资料显示,当时普通警察一个月2块银洋,县长一个月20块银洋,而国小老师一个月可以拿到40块银洋,民国时期连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都要远远超过县长。民国时期对教师待遇的重视和投入简直让今人汗颜。
4、多样态的教育格局
当时的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是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存,形成了一个参差多态而又富有弹性的“差序格局”。南开中学就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跟公立学校比起来有灵活自由的优点,当时的文化环境足以让私立学校生存并且发展,社会上对于私立学校也没有偏见,这一方面得益于其时的文化生态,同时也得益于民国教育家的胸襟。
5、不遗余力投入教育
抗战前全国有4亿人,当时的西部只有1.8亿人,抗战爆发后作为大后方涌入了5千万人口,而当时西部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全国的30%,民生工业仅占5%,如此却要养活50%以上的人口。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国民政府却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
据著名学者何兆武所述: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大学生免学杂费,外加免费每天的午餐,如果学生学校生活仍然有困难还可以申请助学救济金,且助学救济金不是债务,在大学毕业后可以不还。
抗战客观上为西部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使西部诸省在基础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7年底开始,在四川、河南、贵州、陕西、湖南、甘肃、江西、安徽等地先后成立了22所国立中学及3所国立华侨中学,先后培养教育出了10万“战区流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