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鉴(1598-1677)字玄照、圆照,康熙元年(1662)后,避圣祖康熙玄烨讳,改为元照,自号湘碧、弇山后人。明代大文学家王世贞曾孙,明末清初画家,“四王”之一。王鉴在明崇祯六年(1633)乡试成举人,后以曾祖世贞荫左府都事,又出守广东廉州,崇祯十六年(1643)罢廉州知府,归故里,构室于弇园故址,额曰“染香”,遂号染香庵主,时年四十六岁。王时敏曾题王鉴画云:“廉州画出入宋元,士气作家具备,一时鲜有敌手”。
王鉴曾受到明末画家董其昌画学的影响,他在三十九岁时曾访董其昌于云间,曾记:“余丙子年(1636)访董文敏公于云间,出所藏元代画家赵孟頫《鹊华秋色卷》见示,相与鉴赏,叹其用笔浑厚,设色秀润,非后人所能梦见。”王鉴视南宗为山水画正脉,推许董其昌为南宗画家的最后大家。他在创作实践中进一步将董其昌所推崇的“南宗”绘画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达到“集古之大成,自出机杼”的境界。王鉴曾论道:“画之有董、巨,如书之有钟、王,舍此则为外道。唯元季大家正脉相传,近代自文、沈、思翁之后,几作广陵散矣。”他对董其昌以后画道的衰微颇为担忧,并对仅得文人画逸笔草草之意,而未能深究宋元文人画精髓的风尚表示不满,这也促使他坚持要走将南宗画脉传承发扬的创作道路。
四十岁以后,王鉴即专心于绘事,“尽力画苑”, 成为专业的文人画家。归里不久, 画名已远布四方。当时,王时敏在董其昌谢世后已成为画坛领袖, 他却对王鉴赞赏有加, 誉为“独步海内”、“当今画家不得不推为第一”, 并有“遂欲焚砚矣”之叹,可想见王鉴当时的盛誉。
王鉴归里后四十年内,在画艺上更加专志潜心和勤奋刻苦,在艺术功力上更上一层楼。王鉴妻子早逝,也未续娶,可能亦无儿女,虽晚景孤寂, 却能全身心投入艺事。王鉴入清后呈正常的遗民心态, 如吴伟业赠诗所曰:“布衣懒自入侯门,手迹流传姓氏存。闻道相公谈翰墨, 向人欲仿赵王孙。”吴伟业还将王时敏与董其昌、王鉴、李流芳、杨文骢、张学曾、程嘉燧、卞文瑜和邵弥合称为“画中九友”,并作《画中九友歌》。王鉴当时的思想状态平和、安宁自得,这对他追踪文人画传统也在主观上产生了不同反响,在画意、画趣的领悟上会有所不同。
王鉴步入六十岁以后的晚年,显示出老而弥笃、不断拓展的追求,从而也使他的晚年画艺达到了功力深厚、风貌精诣的臻境。
王鉴所览古画众多,浸染甚深,摹古仿古范围主要是董其昌提出的“南宗”画家。他自幼学习董源、巨然,后得到董其昌指导,倾心于元四家。王鉴师法的范围更为宽泛,他还师法北宋李成、范宽、江贯道、燕文贵、惠崇、米芾等家,又涉及元代赵孟頫、高克恭、赵仲穆、陈惟允、马琬、赵原等家。在青绿山水方面,王鉴能融合赵孟頫、赵令穰、赵伯驹等家,建立既高华艳冶又浑厚苍劲的风格。王鉴偶尔也仿北宗画家,如萧照、赵伯驹等,笔墨稍为坚劲峭拔,但皴染之浑厚和墨色之滋润,仍为董、巨之根基。
王鉴既重功力, 又重意趣,追摹古人,提炼诸家丘壑、笔墨, 形成一定程式和法则, 又集其大成,每一皴擦均有出处,自谓“无自撰之笺”。王鉴摹古, 却非泥古不化或唯求逼肖, 而是主张仿其神而不仿其形,仿其意而不仿其迹。同时他又注重师法古人之意, 追求文人画的意趣,画风华润平实。王鉴是按照画家自身的理解, 再造的心中自然, 其山水从形象到笔墨均呈集大成的特色。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