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Ave Maria”(《圣母颂》)为何如此感人?什么是天籁之音?舒伯特在少于20年的作曲生涯中,为何能创作多于600首音乐?舒伯特最优秀的音乐作品有那些?
导言
舒伯特的全名是弗朗茨・彼得・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维也纳(Vienna,the Holy Roman Empire),1828年11月19日卒于奥地利帝国的首都维也纳(Vienna,the Austrian Empire),享年31岁。是后期古典主义(the late Classical Period)和早期浪漫主义(the early Romantic Period)的一位奥地利作曲家。
音乐天才
舒伯特打从年幼就表现出天才一样的音乐才华。他年幼的时候,他的父亲教导他小提琴,他的哥哥教他钢琴,他的进展神速,十一岁就考进了“帝国-皇家学院”(Katiserlich-königliches Stadtkonvikt)(Empire-Royal College),那是一所专为维也纳的平民的优秀子弟供读的书院,相等于今日政府资助著名的音乐中学。在那里,舒伯特能够得到全面的教育和音乐培训。13岁,他写下了在他生平中的第一首音乐作品,名为“Fantasy in Gmajor,D.1”(《G大调幻想曲,作品编号D.1》)的钢琴曲、那是一首由两个钢琴联弹的钢琴曲。
蜚声国际
1813年,舒伯特16岁,他从“帝国-皇家学院”毕业,跟着就跟随当时著名的作曲家安东尼奥・萨里耶利(Antonio Salieri)学习作曲。1821年,舒伯特24岁,被接纳为“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 in Wien)(the Association of Music Friends in Vienna)的会员。“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简称“维也纳音乐协会”(Wiener Musikverein)(Vienna Music Association)成立于1812年,会址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这个“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只有音乐造诣极高和对音乐有重大贡献的音乐家才会被接纳当会员。舒伯特被“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接纳当会员对年轻的舒伯特来说,就大大的提升了他在维也纳和甚至于在整个欧洲的音乐界的地位。
音乐作品
尽管舒伯特创作的生涯短暂,只有不足20年的光景,但是,他却留下了大量流传后世不朽的音乐作品,包括艺术歌曲(art songs)、交响曲(symphonies)、圣乐(sacred music)、歌剧(operas)、弦乐(string)和钢琴作品等等,其中包括雅俗共赏的歌曲就有600多首,有“歌曲之王”(the King of Song)的美誉。
舒伯特作曲过程
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奥地利作曲家,他生于1797年、死于1828年,享年31岁,他这样子去形容他作曲的过程:“我作起曲来像神一样,简单到将已完成的乐曲去抄写下来就完成了。”他还说:“When Ihave finished one piece,I begin another,”(“当我完成一首音乐作品之后,我就开始另一首音乐作品。”这里表示他的乐思是源源不绝的、不会间断,旧的一首乐曲刚刚完成了之后,新的乐曲的乐思就又涌现在脑海中。
贝多芬之赞叹
当贝多芬看完年轻的舒伯特的作品之后,大声赞叹“舒伯特确实拥有从神而来的火花!”(“Truly Schubert possesses a spark of the divine fire!”)贝多芬认为神不断不停的提示着贝多芬他自己的创作,同样地,他也觉得神也在提示着舒伯特的创作,他认为舒伯特创作的方式就如他的一样,有神的启示,所以这句说话并非只是一句普普通通赞赏的说话。
启蒙老师之描述
舒伯特的音乐启蒙老师这样子描述舒伯特在孩童时期的作曲过程:他这个孩子所学习到的所有东西都是从神而来的,作为一位作曲家,他的乐思来得完全不费精力和非常快速,他是一位自然的天才。(During his lifetime,Schubert was recognized as anatural talent—one of his first teachers said,“He has learnt everything from God,that boy”—and he was known as acomposer to whom music came effortlessly and quickly.From“Franz Schubert,reaching for the stars”Published December 14,2013 Authored by Phillip Huscher,Genius of Schubert.)
乐评家吉布斯之评论
乐评家Gibbs(吉布斯)这样去评论舒伯特的作曲方式:舒伯特是由上天差遣下来的古典时期的一位作曲天才,他无需花费任何气力就自然而然的写出了数以百计的音乐作品,这就是说舒伯特在作曲的时候完全是不费精力的。(“It was embellished--without supporting evidence--into that of an underappreciated‘heaven-sent’classical genius whose hundreds of compositions poured forth‘naturally’,which is to say,without effort,”Gibbs says.)吉布斯还坚称音乐只是从作曲家的笔中“倾泻而出”。(Gibbs also maintains that allegations that music simply “poured unbidden”from the composer's pen.)(Quoted from A New“Anti-Biography”of Composer Franz Schubert Undoes 150 Years of Distortion and Trivialization-UB musicologist challenges portrayals of classical music's enigmatic genius.By Patricia Donovan,News Center Official UB news and information for the media,University at Buffalo.)和声之王(the King of Harmony)是指贝多芬,而歌曲之王(the king of song)当然就是指舒伯特,意思即是说舒伯特能够继承贝多芬将音乐发展下去,即意味着神将音乐从贝多芬传到舒伯特去,好让舒伯特能够将神传音乐传递下去。这是我个人的演绎。
小提琴家卡尔・霍尔兹之形容
Karl Holz(卡尔・霍尔兹)一位与舒伯特同时期的小提琴家这样子形容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关系:“和声之王在音乐的交汇处中友善的交棒给歌曲之王。”(“The King of Harmony had sent the King of Song afriendly bidding to the crossing.”)(Quoted from A New“Anti-Biography”of Composer Franz Schubert Undoes 150 Years of Distortion and Trivialization-UB musicologist challenges portrayals of classical music's enigmatic genius”By Patricia Donovan,News Center Official UB news and information for the media,University at Buffalo.)
作者之总结
舒伯特的作曲过程,跟巴哈、韩德尔、莫扎特、贝多芬、萧邦、布拉姆斯的一样,他们的音乐都是“从神而来”、“从天而来”,乐思都只是从作曲家的笔中“倾泻而出”,他们的创作都“如有神助”、“完全是不费劲的”,你们认为是巧合吗?我当然认为不是,只是神有意将乐曲的意念传递给他,将西方古典音乐进一步发展,好去奠定西方的文化和音乐文化。
从乐曲中反思
Mirusia主唱德国著名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1825年创作名曲“Ave Maria”(《圣母颂》)。
天主教相信玛利亚是特别为诞生耶稣而派到人间的,是“天主之母”,无原罪、无玷污童贞女、后蒙召升天,成为中保圣人,可以代人祈求赦罪。
《圣母颂》是描述一位少女向圣母玛利亚祷告的。《圣母颂》的歌词说:慈悲的圣母玛利亚!请聆听少女的祷告!请抚慰我这心中悲绝,让我们安祥的睡在您的庇荫下,让我们脱离灾难、痛苦等。这首歌注重祈祷时的虔敬、神圣与平静的气氛。
东西方流传下来的故事都有提及神人同存的记载。
早期印第安人的传说指他们是太阳神的子孙、有大洪水、得雷鸟神辅助;他们相信万物皆有灵,人、动物、植物、山川河流和各种物件都有灵魂,灵无处不在,像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人所说“举头三尺有神灵”;人死了,灵魂不灭,不是“人死如灯灭”;灵魂有善恶之分,因此人要行善。所以,他们会崇拜和敬畏自然、神明、祖先和图腾。
依我看来,对神的感恩并非迷信。很多民族的古籍中都不约而同的记载着他们的祖先是由神而来的、是由神所创造的,亦有神明下世间教导他们如何生活、如何修心养性,亦曾经经历过神人共存、神人共事于世上的日子。只不过现今一般人深受物质所影响,看不到神、看不到神迹的存在。我本人就多次看到了,所以,我知道,人是需要“感恩”的!
德国著名歌剧作曲家Wilhelm Richard Wagner(威廉・理察・华格纳)(1813年5月22日~1883年2月13日)1874年的歌剧“Der Rings des Nibelungen”(“The Ring of the Nibelung”)(《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创作灵感来自中世纪的德国民间叙事诗和冰岛的神话故事,早期的北欧的文献都有记载神与人并存、神与人共事的事迹。人间善恶、正邪的斗争其实就是宇宙间神佛与魔、正与邪的大战,就要看人如何摆放位置,邪不能胜正,人不要贪图利益而站在邪恶的一面。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人有女娲造人的讲法,旧约圣经有上帝创造天地的第六天按着祂的形象造了人,北美印第安人和古埃及人都认为他们是在天上的太阳神的后裔,蒙古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来自神等等。
人是神创造的地球上的。古老民族都有人从神而来、神人并存、神人共事的记载,这是迷信,还是真有其事?依我的考究,应该是真实存在过的事迹!
由内田光子(Uchida Mitsuko)钢琴演奏舒伯特(1797–1828)1819年钢琴作品“Piano Sonata No.13 in AMajor,D.664”(《A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编号D.664第13首》)
这首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共有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等快板,A大调,4-4拍子。(I.Allegro moderato,in Amajor,4-4 time.)
乐曲的主旋律优雅,诗情画意般优美,第二旋律刚劲雄浑,富动感。
第二乐章-行板,D大调,3-4拍子。(II.Andante,in Dmajor,3-4 time.)
乐曲的旋律宁静、简单、朴素而优美。
第三乐章-快板,A大调,6-8拍子。(III.Allegro,in Amajor,6-8 time.)
乐曲的旋律优雅、轻快而流畅,如流水行云一般的流动。
Schubert Ensemble(“舒伯特室内乐团”)演奏Franz Schubert(舒伯特)1819年名曲Piano Quintet in Amajor,D.667,“Trout Quintet”-the Fourth Movement:Andantino–Allegretto(《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作品编号D.667-第四乐章:小行板-小快板》)
《鳟鱼五重奏》的“第四乐章”采用了舒伯特他自己于1817年所创作的歌曲《鳟鱼》(Die Forelle,D550)(“The Trout”)的旋律。歌曲《鳟鱼》的歌词出自于18世纪的德国诗人Christian Friedrich Daniel Schubart(舒巴特)所撰写的一首诗《鳟鱼》,舒巴特生前因政治因素而遭当权者囚禁,在牢狱中,他渴望能够好像“鳟鱼”一样,自由自在、开开心心的在河水中游来游去,只可惜,最终事与愿违,一位渔夫把“鳟鱼”钓走了,作者只有哀痛的凝视着“鳟鱼”离他而去。这首诗《鳟鱼》象征着自由的可贵!
小结
祝愿各位能够享受生活的自由、信仰的自由和政见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