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太宗降礼纳仇
唐太宗七、八岁时,就胸怀大志。隋朝大业末年,左亲卫(官职)窦轨的弟弟窦琮,犯法逃亡到太原。由于过去窦琮与唐太宗有仇,总在担心被告发。
当时,唐太宗正为反隋,蒐罗天下英杰,于是降低身份,邀请窦琮到自己家中,出入卧室。窦琮心中渐渐踏实,感激敬信。
(《册府元龟》)
二、信任如长城
宋孝宗说:“朕对魏公的信任,如对长城。不容挑拨动摇。”
(《通鉴》)
三、不许称圣
汉光武帝,在建武七年,下命令:凡是上书的人,不得称呼皇帝为圣上。
(《后汉书》)
四、谦虚可以免祸
晋元帝曾经告诫子弟说:“强盛和满盈,是治家所深忌的。气候尚有四季的推移、变化,我们有什么德行,可以不衰败呢?只有谦虚,再
谦虚,也许能够免祸。”
(《册府元龟》)
五、唐高祖与大臣同榻而坐
唐高祖,刚登上皇位时,对下属直称自己的名字,和大臣同坐在一张床上。
刘文静劝告唐高祖说:“过去晋元帝曾和朝臣同坐,王导奏道:‘太阳和万物,如果一般高下,万物如何沐浴太阳的光泽?’现在您作为至高无上的君主,和朝臣平起平坐,群臣怎能自安?”
唐高祖说:“从前汉光武帝,与旧友严子陵,同卧一床,甚至严子陵把脚压在汉光武腹上。你们大家都是老将、名臣和过去的亲友,现在我虽顺应天命,坐了天下,怎么能忘本呢?”
(《册府元龟》)
六、唐太宗谦恭,向孔颖达求教《论语》
唐太宗问孔颖达《论语》中“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说的是什么意思?
孔颖达一一做了解答,并且说:“帝王内心聪明,应该外表深沉虚静。如果位居极尊,而炫耀聪明,以才凌人,文过饰非,而拒绝忠言,就会与臣民隔绝,下情不通了。”
(《唐鉴》)
七、邵伯住草棚,百姓家家温饱
周朝时期,邵伯,在朝廷里主持政务,政治兴隆昌盛。他的住宅却十分简陋。朝廷主管修建的官员,请求替他,在邵地,盖一栋好房子给他住。邵伯不同意,他说:“如果因他一个人的享受,使千家万户受到干扰、不安宁,这不符合上代国君周文王的主张。”
他经常走出朝堂,在田间小路上,接见百姓,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处理各种问题。当时,邵伯露宿野外,在棠梨树下,搭一个草棚子居住。百姓看见了,非常感动,不论是种地的,还是养蚕的,都互相勉励,加倍干活。年年丰收,家家温饱。
后来,做官的人,骄傲奢侈,不关心百姓疾苦,苛捐杂税多得数也数不清。百姓穷困,没有钱及时种地、养蚕,都错过了时节。人们常常想起邵伯,怀念他。当时有一位诗人,亲自来凭吊邵伯遗迹,看到了邵伯曾经在棠梨树下住过的地方,思慕之情,油然而生,就由衷地唱出了赞美的歌,歌词云:
甘棠翠绿,
甘棠蓬勃;
请勿伐我,
邵伯在这里住过!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