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相狄仁杰。(图片来源: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合成图)
狄仁杰(西元630~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举人出身。早在为并州都督府法曹时,便有“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的盛誉。武则天执政以后,屡官至宰相。在此期间,他刚正敢言,力挫权贵,使武则天本人也为之畏服。
不问谮己者谁 只求心正无愧
狄仁杰在出任豫州刺史时,对招讨越王恃功暴索的宰相张光辅,深为不满,双方发生争执,狄仁杰当面指责张光辅宰相“纵使暴横,令无辜之人,咸坠涂炭”的过错,并表示说:“如得尚方斩马剑,加君颈,我虽死不恨!”张光辅气得咬牙切齿。还朝后,在武后面前,奏告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向武则天详细呈述张光辅的过失,条分缕析。武后听罢,默然而已。
后来,狄仁杰升迁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官职名)时,武后讨好狄仁杰,说:“卿在汝南有善政。然有谮卿者(但是有说你坏话的人),欲知之乎?(你想知道是谁吗?)”狄仁杰回答道:“陛下以为过,臣当改之,以为无过,臣之幸也。谮者乃不愿知。(陛下您如果认为是我有错,我愿改过;您如果认为我没有错,那是我的幸运。但讲我坏话的人,我实在不愿意知道!)”武后听罢,十分叹服。
冒死以匡天下 反对武后立武三思为太子
武则天为了独断朝权,将儿子中宗(即李显)废黜为庐陵王,及至改唐为周以后,又欲立娘家侄儿武三思为太子。其他的宰相和重臣,均不敢有异议。只有狄仁杰坚决反对,认为一旦匈奴犯境,让梁王武三思去招募士卒,纵使一个月,也招不到千人;而改为以庐陵王名义,则不出几天,即可以得到5万人,这是因为天下的人心,仍然忠于唐室。他说:“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这种话,是直戳武后心窝、舍生冒死的直切正言。
不久,狄仁杰又与王方庆,一起冒死再劝谏武后,指出太子是“天下本”,如果“本一摇,天下危矣”!又进一步说:“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余年,又欲以武三思为后,且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附姑。”武后深思、感悟之后,遂复立庐陵王为太子。
以济民为要务 谏止武后大兴土木
武后崇敬佛事,曾经大修庙宇。后来,武后还要建造更大的佛像、庙宇,估计须钱数百万,由于官府经费不够,下诏要天下的和尚,每人每日“施二钱助之”。狄仁杰上疏谏诤,说:“工不役鬼,必在役人;物不天降,终由地出。不损百姓,且将何求?今边陲未宁,宜宽征镇之徭,省不急之务。就令顾作,以济穷人,既失农时,是为弃本。且无官助,理不得成。既费官财,又竭人力,一方有难,何以救之?”武后终于被说服,不再建造大佛像。
狄仁杰在武则天执政期间,也曾被酷吏来俊臣等人,诬陷入狱。当时,一些朝臣,迫于酷吏的种种酷刑,只好承认自己“有罪”,而得到减刑。狄仁杰义无反顾,也不诬陷他人。来俊臣于是私下叫人写反书,诬为狄仁杰所作。武后召见狄仁杰后,才知道是他人代署,而免其死,但却因此被贬彭泽令。然而,当地百姓却为他(狄仁杰)立生祠(给活着的人立祠堂,为其供奉祝福)。他改任魏州刺史期间,又因保民安民,而深受百姓爱戴,也为之立生祠。
武后为表旌狄仁杰的功劳,曾赐给他紫袍玉带。狄仁杰在居相位期间,以国事为重,曾相继荐引忠良正直之士多人,其中如张柬之、桓彦范、敬珲和姚崇等人,皆成为大唐王朝的一代中兴名臣。
(事据《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