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网络图片)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18年7月14日讯】岳父80多岁了。我认为,岳父是一个有口福的人。
说起口福,有人可能会觉得,应该是有大量的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什么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可供食用,才算得有口福。这不是我说的岳父的口福。
李国文先生对口福的理解是:有美食吃,但没胃口,不算有口福;有美食而又吃得下,有胃口,才算是有口福;至于没有美食,粗茶淡饭,却也胃口大开,吃得津津有味,甘之如饴,这才是真正的有口福,是有口福的最高境界。李国文先生的这一观点,我颇为赞同。
这一点,也可以证之古人。明代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辅佐明神宗万历皇帝三十八年,权倾朝野。有一年,张居正回乡祭祖,各地大员当然不会放过这个讨好张居正的机会,每到一处自然是热情招待。但张居正面对每餐水陆珍馐上百样的菜肴,竟然无有下箸之物,一口吃不下;文学作品里也有例子,《红楼梦》里写贾母中秋赏月,饿了,下人奉上螃蟹馅儿“一寸大小的小饺儿”,贾母竟然说:“这会子油腻腻的,谁吃这个”?精心准备的粳米鸭子肉粥,也不合胃口,最后千挑万选,才喝了几口杏仁茶,哪能算得有口福?
反之,宋代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真正有口福的人。苏东坡爱吃,而且会吃,大名鼎鼎的“东坡肉”,就是苏东坡先生发明的。苏东坡被贬黄州,当地猪肉很多,价格低廉,让苏东坡发现了机会,制作出了流传千古的“东坡肉”:“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但像“东坡肉”这样以文人人名名菜,而且名动天下的,好像其它的还没有,唯此一家。而且,即便是最简单的饭食,苏东坡也甘之如饴。据朱弁《曲洧旧闻》记载,东坡曾经与刘贡父说:“轼与舍弟习制科时,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复信世间有八珍也。”贡父问何物为“三白”,答曰:“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饭,乃三白也。”
岳父的口福,与苏东坡类似,但也有不同。苏东坡爱吃,也“会吃”。苏东坡为了吃,可以亲自操刀下厨,属于“有条件要吃,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吃”的类型,能把普通的食材追究成极致的美食。
岳父则不同了,一辈子没有下过厨房,一切食物都由岳母操持。岳母的厨艺不敢恭维,焖熬熘炖煮烤烩,煎炒烹炸炝拌氽,一门没有,就和许多的家庭妇女一样,不过就是能把饭菜做熟而已,但这并不影响岳父的胃口和食欲。岳父的好处是,对食物不挑不捡,所以即使岳母做的最普通的饭食,岳父也都是大快朵颐。偶尔,岳父也会玩笑似跟我们说,老太太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做的饭菜没有以前好吃了。每当这时,岳母就会回敬:嫌不好吃你别吃!岳父嘿嘿一乐,回过头去,照吃不误,也没看出来他嫌不好吃,不可口。有一次,岳父说想吃“萝卜卷”,我以为是什么珍馐美味,却原来就是把普通的大红萝卜切成骰子块蘸酱。岳父把“萝卜卷”嚼得咯嘣脆响,让在旁边的我看得口舌生津,食指大动。每次看岳父吃饭,都让我觉得生活似乎是美好了一些。
岳父能有如此好的胃口,我想,可能与岳父有一口好牙齿有关。岳父已经80多岁了,但满口牙齿完好无损。有一次,岳父感觉牙齿微有小恙,到医院去看牙,医生竟然把一帮实习的医生喊过来,当做奇迹让他们参观。至于牙齿的“小恙”,医生说,80多岁的人了,能达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奇迹了,根本不算是个事,不用看,也没有必要看,硬给撵回来了。看来,相声演员大胖子李嘉存为“蓝天六必治”牙膏所做广告的广告词“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诚不虚也,难怪那么风行天下,深入人心。
为了满足岳父的口腹之欲,如果有时间,我就到岳父那里去,做上几个菜,让岳父美美的吃上几顿。我也没有精深的厨艺,不过一般平常饭店所做的家常菜,还是能够应付下来的。这样的厨艺水平,登不上大雅之堂,但满足岳父这样对食物品质要求不高的,还是绰绰有余的。
我这样做,主要是不想让妻子留下我似的遗憾。我的母亲辛劳一生,但却在我们都长大成人后,早早地离开了我们。父亲又在2005年的时候,罹患了胃部和食道肿瘤。不得已,做了胃部和食道的切除手术。从此之后,父亲的饮食就有了限制,一是不能多吃,哪怕是爱吃的食物,也只是吃上几口;二是食物的范围有了很大的限制,只能吃些软烂的食物。曾经有一次,父亲也嘴馋,就吃了几块炖牛肉,谁知竟然在食道的手术吻合口处噎住了,咽不下去,吐不出来,最后只好到医院,花了一千多块钱,通过下胃镜,才把牛肉取了出来。从此,父亲一听到吃牛肉,就心有余悸,谈“牛”色变。
岳父年纪也大了,但还有好胃口,所以,我觉得,我们做晚辈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满足一下老人的需求,让老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惬意一些,应该是我们做晚辈的应尽的义务。
我不想给妻子的将来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此句当意会,不可抱残守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