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来历不明 令科学家不解的谜团(图)

作者:李卫东 发表:2017-10-07 13:0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月球来历不明令科学家不解的谜团
为什么说月球好像一个中空体?为什么美国突然停止了“阿波罗”登月计划?(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月球来历不明,它有那么多令科学家不解的谜团:为什么月球背面的环形山密密麻麻,而正面却平坦如镜?为什么环形山不论大小深浅都一样?为什么说月球好像一个中空体?为什么美国突然停止了“阿波罗”登月计划?

月球从何而来

在此以前,我们曾多次讲到了月球的起源,即科学家眼中月球的起源,但那不是最后的定论,只是一个科学的假设而已。到目前为止,关于月球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争论的热点。可是,100多年过去了,科学界的争论不但没有统一,反而分歧越来越大。

1969年,当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大松了一口气,认为这次人类登月计划可以彻底结束关于月球起源问题的争论。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阿波罗”登月计划不但没有带回科学家预期的答案,而是带回了比登月以前多出不知多少倍的新疑问。这样一来,关于月球的起源问题,再一次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争论焦点。

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一种是月球被捕获说;一种是地月同源说;一种是地球分裂说。但这三种假说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

所谓的月球被捕获说,指的是地球引力从天空中将过往的月球一把抓了过来,使月球从行星变成了地球的卫星。事情的经过大约是这样的:在宇宙产生的过程中,一小块宇宙尘埃团最后聚成了一颗小小的星球,它的名字叫月球。当然月球的老家是说不清楚的,也许在太阳系,也许在银河系,也许在宇宙深处的某一个地方。

月球一经形成,它就是一颗自由自在的星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沿着一条我们不知道的轨道,穿行于无数星系之间。有那么一年,月球来到了太阳系,可在穿越太阳系时,发生了很大的麻烦。它感觉到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力量,猛地将它拽了一把,月球身子猛地一抖,但就在这一抖之间,月球的轨道发生了变化。这一变不要紧,跟着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此时,月球才发现,原来拽了它一把的力量来自一颗蓝蓝的星球,正好月球也想好好看一看这颗蓝色星球的风采,于是它就留了下来,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月球。

这个假说很浪漫,从表面上看似乎也有些道理。可惜的是,天文学家至今没有在太空观测中找到类似的捕获过程。所以,这个假说虽然美丽浪漫,但却引不起严肃科学家的热情。

因为这一假说从天体力学的角度看,有许多致命的弱点,同时在统计学上也站不住脚。难怪不少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地球捕获月球作为自己的卫星的可能性极小,甚至完全无此可能。

地球有能力将月球一把抓过来吗?好像不太可能。大家知道,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25%,竟然有3476公里。以地球的质量和相应的引力,要在384400公里以外抓住这么大个头的月球,似乎是毫无可能的。我们看一看宇宙中,其他星球和卫星之比就明白了。比如说,太阳系最大的卫星除月球之外就属木星的木卫三号最大,但它的直径也只有木星的1/7。显然,月球的块头太大了,如果考虑到当时月球穿行太阳与地球之间的速度,那么,地球要想在宇宙中抓住这么大的卫星,显然有一些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月球虽然停留在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但它离地球又出奇的远。在现在月球的轨道位置上,实际上,地球对它的引力影响远远没有太阳对它的引力影响大。单从引力的角度而言,月球被太阳抓过去的可能,要远远大于地球。可月球偏偏心甘情愿地被地球抓住,成了地球的卫星,这不是很奇怪吗?

还有一个情况。太阳系中有一个巨人,那就是木星,它的直径是143200公里,相当于地球的11.23倍,由于它的密度比地球要小,虽然体积是地球的1415倍,但质量只是地球的318倍,尽管如此,它也比地球大得多,具有极为强大的引力。美国华盛顿的卡内基研究所,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木星的吸引力是地球的一个自然屏障,它将来自太阳系以外的天体吸向自己,使地球免遭巨型陨石的轰击。他们认为,如果没有木星这道屏障,地球遭外力撞击的可能性会比现在增加1000倍,大约每10万年一次。那样,地球就不会出现人类。1993年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事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

“SL9”是一颗彗星,它直径大约10公里,质量5000亿吨。科学家这样推测,这颗彗星在十几年前闯入太阳系时,被太阳系行星的老大――木星毫不客气地抓了过去,成了木星的一颗卫星。1992年,“SL9”接近木星最近点时,被强大的木星引力撕成21块碎片。这些碎片最大直径4000米,平均直径2000米,运行速度高达每小时16万公里。

1994年7月17日4时15分,“SL9”的第一块碎片,以每小时21万公里的速度撞向木星。木星在1000多公里的高空腾起了一朵五彩缤纷的蘑菇云,一个近2000公里的大火球在木星上空翻滚。10分钟以后,木星表面形成一个上万公里直径的暗斑。再以后的6天里,绵延500万公里的“SL9”的其他碎片先后撞击到木星表面。撞击发生以后,强大的带电粒子混合物,随着木星的旋转被抛向宇宙空间,形成了一股十分强大的无线电信号,横跨7亿公里的距离冲击着地球,即使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都可以接收到。

专家们估计,撞击时,每块碎片释放的能量,原估计有10亿吨TNT当量,相当于10万颗投向广岛的原子弹,比目前最大的氢弹当量大出10000倍。实际上,直径2000米以上的碎片,撞击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3亿―5亿颗广岛原子弹。如果没有木星,“SL9”也可能会闯进地球的引力范围。

这样看来,如果月球是太阳系以外偶然闯入的天体,那么,它很可能会被距地球7亿公里以外的木星捕获,而轮不上地球。但偏偏是地球把它抓了过来,这很奇怪,不知是地球抓了它,还是它抓了地球。

有一位科学家曾提出这样一个疑问:“月球在离地球那样远的地方,到底要干什么?作为地球的卫星,它离得如此之远,我们要承认它是地球捕获的,可是个头又出奇的大,它又围绕着地球,沿一条圆形轨道旋转,这太令人无法想像了。”除非月球是“自愿”被地球捕获的,否则绝无一点可能。

从地球上望月球,它看上去与太阳的大小差不多,可实际上,两者的差别巨大。造成这种错觉的,是距离的奇怪安排,月球的直径3476公里,而太阳的直径是139.2万公里,也就是说,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400倍。另一方面,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14960万公里,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只有384400公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刚好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看上去,月球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这样,月球就刚好处在可以发生日全食的位置上,月球不大不小,准确无误地与太阳重合。

天文学说把以上这一奇怪的现象称之为“天文学的事故”,因为这用天文学原理是无法解释的。如果月球真是被地球“俘获”的话,那么,这种神奇的距离安排,也太让人吃惊了,正如有些科学家指出的那样,“就算是偶然发生的,也未免过于离奇了”。

天文学家洛希研究推导出一条天体力学定律――“洛希极限”理论,即卫星围绕行星旋转是由于不断受到行星强大引力的吸引所致,离行星越近,这种引力也就越大,近到超过这条极限时,卫星就会被行星的引力撕碎、摧毁,像“SL9”彗星一样,但如果超出了这条极限,卫星就会挣脱行星的引力飞去。也就是说,“洛希极限”就是卫星被行星引力吸引,又不会被引力“撕碎”的安全极限距离。可奇怪的是,假如俘获说是正确的话,考虑到月球当初的飞行速度和被吸引后的惯性冲击力,月球当初飞跃地球的轨道应该比现在低得多,早已超出了“洛希极限”。可实际上,当初月球沿一条切线通过地球旁侧时并没有被引力“撕碎”,这已经是怪事,而现在它又呆在它本不应该呆的地方,岂非更是怪事一桩吗?

运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宇宙飞船飞行姿态及速度的专家普遍认为:月球要靠近地球,又不至于与地球迎头相撞,还要在地球轨道上运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言下之意,除非月球也有一套类似电子计算机的控制系统。科学家沃尔特・萨里班说“:“天体力学可以计算出在引力相互作用下天体运行的情况,但对月球如何来自远方,被地球引力俘获,跃上地球轨道……却无能为力。”

俘获说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无法解释现在月球的轨道形状。大家知道,现在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几乎是一个正圆形。星际间自然运行的星球速度大得惊人,一般的星球可以达到每秒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速度。比如,“SL9”彗星的速度是每秒44公里,太阳目前的运行速度是每秒30公里。如果月球是俘获的话,那么地球俘获这么大个头卫星的空间十分狭窄,这就要求被俘获的星球以适当的速度、适当的角度,十分精确地进入这条狭窄的空间。如果角度过小,它将穿透引力范围,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如果角度过大,它就会一头撞向地球,彻底毁灭自己和地球。这是一个极为高难的动作,比体操运动员的动作不知难多少倍。它要求相当的精密、准确,这与“阿波罗”飞船太空飞行一样,在飞船接近月球时,为了将飞船送人月球轨道,就必须重新启动火箭发动机,调整飞船的速度和飞行姿态,这一切都必须借助高精密的电子计算机来完成。

由此可见,月球进入现在的轨道是“上帝”的巧妙安排,而且,这个“上帝”肯定精通电子计算机。

再者,即使月球误打误撞进了这条轨道,根据引力的规律,它也应该沿一条扁形或椭圆形轨道运行,而实在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沿一条近圆形的轨道运行。月球是在发什么疯?

根据传统的科学理论,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在遥远的年代里比现在要离地球远得多,因为根据物理学的法则,一切卫星都以螺旋线缓慢地向它们环绕运行的行星表面靠近,这是因为卫星不断受到向下的吸引力所至,越是小的卫星,其靠拢的速度也就越大。然而,十分奇怪的是,现代天文学研究发现,目前月球不是向地球靠拢,而是正在远离地球而去,这种情况并非发生在今天,早在3000多年以前,人类有日食记载开始就是如此。虽然月球每年升高的幅度很小,但的确在升高、远离,这与传统的物理学法则完全是背道而驰。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只能认为,月球被某种智慧力量操纵着,联想《金史・天文志》的记载,这种可能就更大了。

月球是如何来到地球,如何进入现在这条轨道,实在令科学家大惑不解。它存在那样多的偶然和巧合,使许多科学家认为:从自然状态去解释月球的存在,简直是太难了,而且几乎是无法解释的。

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威廉・罗伊・谢尔顿在《征服月球》一书中写到:“为了将月球维持在现在的轨道上,承认有某种因素使月球就范是重要的,因为‘阿波罗’宇宙飞船在距离地面150公里的轨道上,围绕地球飞行,如果要90分钟旋转一圈的话,它(月球)就必须每小时飞行2.9万公里。与此同时,某种因素也必须准确的让月球以一定的高度和运行速度飞行。只要保持一定的方向和速度,它就不会偏离地球轨道。看一下人类当初如何使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轨道就明白了,不过,人造卫星虽然要保持一定的速度、高度和方向,由于它不会偏离轨道,所以不见得一定要微妙的地心引力与离心力来保持平衡。”

谢尔顿还指出:“过去在讨论月球起源问题时,科学家们几乎费尽了心机,但问题依旧是问题。他们对月球准确地选择了这么一条轨道感到无法理解――肯定存在某种因素,它使月球以现在的高度和速度运行。”

谢尔顿在书中反复提到的“某种因素”是什么呢?除非用某种智慧的方法将月球送入现在的轨道,否则,一切的疑问依旧是疑问。在这种背景下,前苏联的科学家提出了“月球――宇宙飞船”的假说,月球的众多偶然性和巧合在这一假说下统一起来,并反过来作为这一假说的证据。

关于月球起源的另外两种假说,是地月同源说与地球分裂说。

同源说的根据是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约200亿年以前,整个宇宙收缩,所有的宇宙物质被压缩在一个极小的奇点上。突然,在某一时刻,这个密度难以想像的奇点发生了大爆炸,宇宙物质向四处扩散。扩散过程中的旋转力,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宇宙尘埃团。这些宇宙尘埃团在高速旋转中,产生了恒星,恒星的四周又出现了行星,行星的四周又形成了卫星。

1926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光谱分析发现,所有的恒星正在飞离我们,离我们2.5亿光年的一座星云,正以每秒6700公里的速度飞离太阳系,离我们12.4亿光年的牵牛座也以每秒39400公里的速度远离我们,这就是所谓的“红移”现象。比如,我们找一个气球,随便在气球上点一些墨点,等气球吹起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随着气球的膨胀,这些墨点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宇宙的膨胀与此相类似。

当然,这都是假设,尚没有成为定论。像宇宙的年龄问题,原来假设200亿年,天文学家艾伦・桑德奇博士推算应该在150亿年以上,而温迪・哈里德曼则认为80亿―120亿年之前,而英国的汤姆・尚克斯则肯定地说,宇宙年龄是100亿年。谁对谁错,还在争论,人们只能耐心等待。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宇宙的诞生。大爆炸理论说,奇点中的物质扩散出来形成了宇宙。然而,人们在试验室里发现,物质世界每创造出一个物质(质子)时,必然相伴随另外一个反物质(反质子)。质子和反质子之间的数量是相同的,而且,质子和反质子相遇时,两种质子就湮灭了,等于零。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与它们相伴随的反物质又到哪里去了呢?无奈之中,科学家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宇宙大爆炸时,扩散出100%的反物质,但却扩散出了101%的物质,我们的宇宙就是由这湮灭后的1%组成的。这个观点要想成立,必须去问当时的宇宙奇点:你为什么多了一个物质呢?

这些问题太深奥,我们不用去管它了,还是回到月球的主题上吧。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产生了地球一月球同源说,在大爆炸宇宙物质扩散中,最早形成了太阳系宇宙尘埃因,这个团状的物体围绕一个中心高速旋转,中心周围的物质逐渐凝聚成了太阳,四周旋转的物质,渐渐形成了行星和卫星。地球和月球就是这样形成的。

以上就是地球一月球同源说的主要观点,即地球和月球都是从一个宇宙尘埃团中诞生出来的。

地球分裂说与同源说有许多相同之处,该假说认为:地球在形成的初期,十分不稳定,曾经发生过反复的分裂,由于地球一次巨大的爆炸,把地球上的一些物质给抛了出去,于是,形成了月球。据说,现在太平洋的面积与月球的面积差不多,故而有人认为,地球在挤出一部分物质后,形成了太平洋。主张这一假说的科学家,还把环太平洋火山带作为证据。

这种假说可以说是太壮观了,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环太平洋火山带突然一起爆发,从地心喷涌而出的巨大力量将3000多公里的一块陆地举起,猛地抛向无垠的宇宙。壮观是壮观,但大家不禁要问:能将自己1/4的体积炸飞到384400公里高空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在这次爆炸中,地球没有散架真是奇迹。

地球――月球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两种假设,必须找到一条有力的证据,那就是月球与地球的年龄要相等,而且月球的物质构成,也必须与地球的物质构成一致。找不到这两条证据,两种假设就不能成立。

从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第一次登上月球开始,人类又先后六次登上了月球,耗资达250亿美元。登月太空人从月球带回月表层原始标本2000多块,重量达400公斤。但800多位科学家在分析这些原始标本的时候,却产生了更多的疑问,震撼和动摇了同源与分裂两种假设。

首先,是关于月球的年龄问题。

太阳的年龄现在有一种趋同的看法。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它应该在50亿年左右,因为太阳系宇宙尘埃团首先形成的就是太阳。地球的年龄不能最后确定,但据科学家的推测,它应低于50亿年,许多科学家主张,它应该在46亿年左右。目前,地球发现的最古老岩石是35亿年,它发现于东非的大裂谷地区。

第一个降落在月球静海地区的美国太空人尼尔・阿姆斯特朗,迈着轻飘飘的步伐在月面行走,当他弯腰从月面随便捡起一块岩石的时候,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块岩石竟在36亿年以上。在以后的数次登月中,太空人从月球表面带回的岩石年龄不相等,有43亿年的,也有45亿年以上的。“阿波罗”11号飞船带回来的月表土壤标本,据信历史已达46亿年。这正是太阳系刚刚形成之际的年龄。按理说,这样古老的岩石本来不应该出现在月球的表面。不可思议的是,月球月海的土壤,明显比它周围的岩石年龄要大得多,大约年长1亿多年。

如果说现在探测监定年龄的方法有错误,那么,这种错误不论是对地球还是月球都是一样的,不应该有如此大的差别。难道说美国太空人只带回了一些极个别的标本吗?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原苏联的无人月球探测器也获得了与美国相同的结论。

惊奇还不止以上这些。我们将月表岩石用“钾―氩测定法”测定后发现,有的月表岩石竟然达70亿年。在“阿波罗”12号飞船带回来的岩石中,有两块岩石的年龄高达200亿年,而这200亿年相当于地球年龄的4倍。科学家认为,这是我们宇宙中所发现的最古老的东西,因为我们现在所知宇宙的年龄其上限也不超过200亿年。那也就是说,月球不但比地球、太阳更古老,它几乎与宇宙同龄,这太不可思议了!即使是从最保守的年代估计,月球也有50亿―100亿年的历史。这个年龄说明,月球根本不是太阳系里的东西,自然它也不会与地球同源了。

如此一来,真是太有意思了,在宇宙的某一个角落里,形成了一颗十分独特的小天体,它不知穿越了几亿个恒星系,拜会过数也数不清的各类天体,在茫茫的宇宙中寻找着自己的意中郎君。也不知经过了多少亿年的时光,月球才来到了我们的太阳系,一眼就看上了蓝色的“情哥哥”,竟然自愿留了下来,结束了它漂泊不定的生活。的确,在漫长的旅行中,月球没有被其他星系俘获真是个奇迹,而它心甘情愿被地球俘获也是一个奇迹。

其次,是关于月球的物质构成问题。

根据“阿波罗”带回的月表面岩石分析,构成地球和月球的物质并不太一样,这与我们发现的“自相似”理论有出入。这种理论认为,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天、地、人,构成它们的元素在种类和数量上几乎是一样的,并符合黄金分割比值的0.618。按照这一理论及月球是从地球太平洋所在地区分裂出去的假设,月球应该是由与地球相似的物质构成的。然而,实际情况却大相迳庭,月球与地球的物质构成相去甚远。科学家在月表岩石中发现了6种地球上没有的矿物质。这些发现不但没有成全“地球一月球”母子的假说,而且还彻底否定了地球和月球是同期由一个宇宙尘埃团形成的同源假设。

当三种假说都被否定之后,那么只留下一个问题了:月球从何而来?我们不知道,那些天文学家同样不知道。

科学的使命就是探索未知和预言未知。然而,历史告诉我们,科学的预言并不比巫师的预言更准确。以上的三种假设,曾经被当成科学的结论进入普通教育当中,但这些假设本身又有多少科学性呢?当一个科学的预言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它并不比巫师的错误预言更光彩。因此,面对预言和假设,大家有共同的权力,切不可以一种假设,那怕是科学的假设去反对另外一种假设。

月球起源的假设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而这些缺陷,目前科学本身又无法弥补,故而产生了另外一种新的假设,即“月球一宇宙飞船”的假设。

在宇宙的某一个区域里,居住着比我们地球文化不知高出多少倍的高级智慧生命,他们出于某种目的,使用了某种技术,将一颗小行星的内部挖空,改造成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经过漫长的岁月,穿越了无数星系,才来到了我们太阳系。

这一假设可以解决许多现代科学目前无法解释的月球神秘现象。我们倾向于这种假设,因为它与上古神话记载的事件有许多一致的地方,甚至双方可以互证。



责任编辑:姚馥鎂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会员
donate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