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油画技法精神的时代落差(二)〉一文。
理智与激情
作为取代坦培拉成为架上绘画主流画种的油画,拥有很多天然优点:比如油质颜料易于衔接融合,方便过渡;融合后的色彩微妙丰富,表现力强;油类较慢的干燥速度允许作画者有更充足的时间深入刻画细节和进行调整等等……油画从材料的天然特性上看,非常适合于细腻写实的画风。古代油画大师们无不充分顺应这些特性,并以它们为基础开创或发展了各大画派的技法与风格。
但是到了近代,人们却逐渐抛弃了油画的天然优点,在作品中为了追求表层意识的瞬间感受,或以颤动的笔触表现光影,或以强烈激动的笔法表达主观情绪,情况不一。这与古代大师们讲究在厚薄适度的色层里把笔法融合于形体之中、在精到的地方不留斧凿之痕的传统理念背道而驰。要知道,这并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风格问题,其中还涉及到多少代人留下来的宝贵经验。
图例:特瓦兹克(Henryk Francis Twardzik)的《格洛斯特海景》(《Gloucester harbor view 》)局部,布面油画,作于1928年。由于作者不注重材料与技法,导致油画在完成几十年后,就已开裂并局部脱落,颜料脱落处露出了下面的画布。
近现代的一些堆积着强烈笔触的作品,把油画的厚涂法堆到了极限后,正面临着保存不下去的窘境。有些比较出名的作品在完成不长时间后已历经数次修复,却仍然止不住颜料开裂、脱落的步伐。道理很简单:在这门艺术中,过度的激情是不被自然规律所欣赏的。
一幅油画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物体,它就像生命在呼吸一样,体积也是时常变化的。且不谈平日里温度、湿度所引起的色层膨胀或收缩,油画的干燥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变化的过程。油画颜料的干燥完全不同于水彩画中的水分蒸发,它靠的是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在氧化作用下结膜固化,这就让人感到油干了。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因为与空气充分接触的部分是油画颜料的表层,那么这个表层在充分的氧化状态下会结一层皮,这样会让氧气比较难以进入这层表皮以下,那么封在里面的湿颜料部分接触氧气就少,氧化速度就会减缓,换句话说就会干得慢。
油类在氧化干燥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吸氧后油的重量会增加,体积会膨胀。尤其是油画中最常用的亚麻仁油,在氧化反应中其重量会增加15%。然而,在这种反应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干燥的油中氢和氧等成分逐步消失,颜料的体积又会随着这种变化收缩减小,这中间的伸缩率是很大的。
如果表皮干透收缩,甚至逐渐变脆的时候,下面的颜料正处于体积变动的氧化阶段,那么表皮的开裂就是不可避免的了。那些在一层中就堆得很厚的油画就是这种情况,包括追求视觉冲击的厚重笔触所造成的膨胀收缩不均亦是如此。有的人为了表达强烈的主观情感,直接从颜料管里把颜料挤到画布上堆为色层;还有人在颜料中掺入砂子、泥土、碎纸、布头、木屑等各种各样的混合物,使材料的稳固性变得异常脆弱。这些油画都难以逃脱开裂、脱落、并被历史所淘汰的命运。
技法与精神
毫无疑问,技法与精神是息息相关的。一个习惯于只为发泄情绪而不顾一切胡涂乱画的人是不可能静下心来,在坚守中、在对忍性的磨砺中、在定力中耐心地、理智地一层一层根据材料肥瘦规律,按照古代大师所承传下来的正统技法作画的。从这个角度上看,能够出色运用技法的本身其实就是一种修为,因为一个心浮气躁的人是无法画好画的。古代不少画家能为一幅肖像画创作花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这是今天学画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现在艺术界非常倡导“创新”精神,艺术家们强调表达自我个性,不喜欢做别人做过的事情。同时当代艺术思潮中的“前卫”、“解构主义”等观念造就了大量反传统、反正统心态的人。很多学画者也高举“创新”的大旗,抛弃旧有的一切。然而,无论是科技、文化还是艺术,都是一代人在上一代人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油画正统艺术风格与技法的发展,也同样是多少代人经过漫长的历史不断努力的结晶。今天有人要抛弃、“解构”一切传统,想从零开始只靠自己个人的能力、性情、胆略再搞出一种什么新的艺术,就好像一个离开人类文明的人,正在从头去研究如何钻木取火一样。往往人们都是因为对自我的执着蒙蔽了眼睛,过分强调个性的表达让艺术界钻进了牛角尖。
新古典主义画派代表画家安格尔的《查理七世加冕礼上的圣女贞德》。(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例:新古典主义画派代表画家安格尔的《查理七世加冕礼上的圣女贞德》(《Jeanne d'Arc au sacre du roi Charles VII》),布面油画,240×178厘米,作于1851年—1854年。画家一生致力于对古典艺术的研究,不断学习前人的经验,坚守古典油画的风格与技法,反对通过笔法技巧表现自我,因此下笔毫无斧凿之痕,造型手法精妙严谨。
从正统绘画中能够看到艺术家们各自精神的自然流露和画家气质的整体展现,而不是现代不少作品中那种强烈执着自我的个人情感。因为古典绘画讲究让画作本身去说话,而绘画技法的运用,也就成了画家放下自我去塑造完美作品的过程。
在艺术的长河里,传统绘画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讴歌神的,剩下的则是历史画、肖像画、风俗画等各类作品,而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严肃的,以描绘真实、表达美为基点。新古典主义画派代表画家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曾说过:“绘画应该是健康的、合乎道德的。艺术所要表现的只应该是美的东西,必须由美的事物来教育我们。”
比起充斥着性、暴力、冷漠之类的主题、满载负面信息的现代艺术,更多的人还是更愿意在技法高超、散发着古典气息、追寻永恒美的传世杰作前驻足欣赏。因为那里不仅有凝聚着无数前人的经验、浸透着一代代艺术巨匠毕生心血的神传技法,还包含着人类文明历史脉络承传的文化内涵,以至生命从本质上对善与美的神往追寻。
在历史上人们曾经认识到古代文化、艺术的意义,因此虚心地向古人学习,从而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谱写了人类历史上辉煌的篇章。那么今天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绘画的重新认识,希望在历史的将来也能看到正统绘画技法精神的复兴,那将是艺术重生的时刻。
參考典籍:
Albrecht Dürer,《Letter d’Albrecht DüreràJacob Heller 》,1509
Jacques Maroger,《 Àla recherche des secrets des grands peintres 》,1948
Max Doerner,《Malmaterial und seine Verwendung im Bilde》,1921
Platon,《 La République 》,380 BC
责任编辑:清净为道 来源: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