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亮度异常变暗,无法排除外星文明的存在。(视频截图)
天文观测可能发现另一颗无法排除其为外星人居所的奇异星球,引起人们的热议。
该星球被命名为EPIC204278916,其直径和太阳相当,但其质量约为太阳的一半。科学家发现其亮度和之前的KIC8462852恒星均出现异常的变化,而无法使用目前所有天文理论解释。而且EPIC204278916表现得比KIC8462852更为神秘莫测。
据澳洲科学网站ScienceAlert报导,实际上EPIC204278916为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开普勒望远镜于2014年发现,其年龄约500万年,位于天蝎-半人马星协(Scorpius-Centaurus OB)的天蝎座区域。
此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太空物理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xtraterrestrial Physics)科学家西莫尼•斯加林Simone Scaringi经过78.8天观测,注意到EPIC204278916的亮度在25天内连续变暗65%。
一颗行星经过恒星前,仅降低恒星亮度的1%。(视频截图)
这一现象令科学家困惑。因为科学家一直认为,亮度变暗1%意味着有一颗行星,如果变暗65%,将提示围绕EPIC204278916的行星数量太多,而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去年8月,加州理工学院的和卡内基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e)的天文学家经过四年的观测,确认KIC8462852亮度会出现变暗22%的现象。
KIC8462852又被天文学家称为“戴森球”,这是1960年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提出可说明外星文明存在的概念。戴森认为,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么它可能制造出环绕某个恒星飞行的巨大结构。从地球观测,即可见恒星亮度出现变化,这样的恒星为“戴森球”。
宾州州立大学(Penn State University)天文学家杰森•莱特(Jason Wright)表示,这种天文现象确实让人联想外星文明。
报导说,有科学家提出彗星环绕或恒星扭曲内盘的假设,但是均被认为很牵强。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的天文学家布拉德利‧施哈弗(Bradley Schaefer)指出,若为彗星原因,则需64.8万颗200公里宽的巨大彗星在恒星前排列才符合观测结果,这是不可能的。
目前,德国科学家的EPIC204278916观测结果尚待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