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的智慧与养生之道:艾灸(图)

发表:2014-09-26 14:0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俗话说,“家有艾火不求医”。艾灸,这种利用艾绒熏灼体表穴位,来固护阳气、温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保健方法,起源于上古时期,盛行于民间,而今已演化成一个略显神秘的中医符号。秋霜已落,阳消阴长,人体容易阴虚疲乏,而灸火扶阳,正是秋季养生之道。

百草之王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是表达浓烈相思情意的《诗经》名句。熟悉这句话的人也许并不了解,艾草也称做医草、灸草,被誉为“百草之王”。

用艾来调理疾病,是古代人们实践智慧之大成。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于振中说,古书讲“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艾叶有生艾和陈艾之分。艾叶新鲜采下,经晒干捣碎、筛去杂质,做成艾绒,却不能马上使用,因为此时燃烧的火力太浮太猛,不够温和。而经过久置的艾绒气味芳香,火力温和,能渗透皮肤到达深层,效果最好。于振中从橱柜里拿出两种艾绒,一种已经包成艾条,揉搓的触感像粗糙的烟叶,而另一种装在袋中,土黄色,质地更加柔软细腻。虽然都是灸疗用的艾绒,但后者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前者。

珍稀的药草数不胜数,为何独独将艾叶作为灸疗的材料呢?于振中从医学角度给出了解释:“《本草从新》中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这个艾叶具有芳香开窍、舒经活络、祛除阴寒的作用。”艾有扶阳之性,气味芳香,明代李时珍的父亲,名医李延文将艾与人参相提并论,甚至说“艾有参之功,参无艾朴实之德”。“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本草纲目》的这段记载更将艾的医疗效果描述得一清二楚。

艾草也是传统民俗中象征辟邪的物件儿。众所周知,古代端午前后,家家户户都会采集艾草悬挂在门窗上,有的还会泡艾草浴来清洁身体。辟邪祈福的艾草因此被称为“艾虎”。艾草更有一个有趣的别名“冰台”,也与此相关,在《尔雅·释草》中有明确记载。原来,古代发明了一种从太阳取火的方法,即把冰块削成圆形,对着太阳放置,然后将艾草放在聚光处,很快便会被点燃。后来人们又发明凹面铜镜代替冰片,称为“阳燧”。这承接天火的艾草因此被称作“冰台”。在古人眼里,火是驱逐邪祟的神秘力量。草木果火可以烹饪食物,而艾火可以驱逐疾病。艾草成为灸疗的专用之物,也就不难理解了。

艾灸为先

“一灸二针三汤药”的说法流传甚广,古书也载“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为什么艾灸在针药不到时能发挥效果呢?于振中介绍道:“大家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古人崇尚用针灸。而灸跟针相比,更具有优势。这里的‘针之不到’有两种解释,一是有些病用针效果不好,二是有些部位不能用针深扎。中医方法各自都有适用范围和局限,要互相弥补、互相帮衬,才能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内科出用药的处方,针灸则出穴位的处方。看起来简单易学的艾灸,也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技术,最好还是去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如民间灸法偏向哪儿疼灸哪儿,并不讲求施灸顺序,而于振中则给出了专业建议:“施灸一般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背部,后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施灸壮数先少后多。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如果不讲灸法次序,患者容易出现面烘热,咽干口燥的症状。”

于振中说,中医讲“风、寒、暑、温、燥、火”六大邪气,集中表现在秋季的有燥、风、寒。最典型的秋燥,人容易头晕上火,咽干口燥。比如鼻干症状,就是由于夏天湿润舒适,转为秋冬环境干燥,人体虚热引起。“鼻为肺之窍”,秋天容易肺阴不足,应注重养阴清肺。饮食上,可用百合、麦冬、藕等清热润燥的食物。而艾灸,灸涌泉穴则是关键,中医讲金水相生,肺属金肾属水,互相依存。涌泉在脚心,是人体最低的位置,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可滋阴降火安眠,也就能缓解鼻干症状。

家庭艾灸

现在,不少保健养生的爱好者喜欢买来艾绒和灸具,自己在家做艾灸。于振中认为家庭艾灸有以下要点:首先,保证一个通风、保暖的环境;其次,“宽衣解带”,着宽松舒适的衣物,放松精神,以免影响气血运行;再者,艾条离体表的高度、火候要自己掌握,以温热为度,做到“热而不烫,热而不温”;最后,讲求施灸顺序,灸完加足三里和涌泉这两个足部穴位,引火下行。

灸法温热,常治虚性寒性的病,因此灸完也讲求饮食上的配合。患者忌讳吃凉的食物、吹风、洗凉水浴、衣着单薄。根据具体病症下人体肌理的状态,患者还应忌吃辛辣、腥臊等引热的食物,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热邪。

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艾灸也能够用来治疗“未病”。于振中说道:“未病不是没有病,而是我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比如入睡困难、多梦、心烦易怒、睡醒依旧全身疲劳、腰酸腿没劲、口干舌燥。这些都是苗头。这时候就得交由医生判断,开穴位的处方来防未病。艾灸容易操作,往往是隔日每个穴位灸10到15分钟,就能逐渐消除不适。”于振中就常给自己灸三个穴位:脚底的涌泉穴、掌心的劳宫穴和脐下三寸的关元穴。涌泉灸宁神安眠,劳宫灸开窍醒神,关元灸补气回阳,如此即便正值秋燥,也能宁心安神,清风自来。



来源:网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会员
donate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