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曰:“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你做了善事、好事别人不知道,即阴德,上天会加以赐福,而且这样得的福报大, 甚至“近在己身,远在儿孙。”也有解释为:阴德指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也指暗中做的好事。
阴德有种种:古人的“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是积阴德;分粥赈饥是积阴德;筑桥铺路、凿井引水、点灯施茶、捐棺义葬、急难救助是积阴德;功成不居、不称己善、不扬人过更是阴德;见人危急,勇于搭救;甚至随手捡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阴德;乃至于给人喜悦的面容,令郁闷者一笑解千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心、用心,让领导者安心、同事们欢心,都是积阴德。
安徽郑氏《惇裕堂》家训曰:
(一) 守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德从宽处积,善向行中来。
(二) 读书执礼,孝悌力田;勤俭持家,宽厚做人。
(三) 清以自修,诚以自勉;敬而不怠,满而不盈。
古人在为人处事、积德行善上,可圈可点者比比皆是。
张尚书给积阴德者叩头
张咏,号乖崖,北宋时的鄄城(在今山东)人,官至兵部尚书。
张咏在成都时,曾做异梦,梦中听到神仙说:“黄兼济积有阴德。” 张咏便请黄兼济来作客,恭敬的问他:“你积了什么阴德?”
黄兼济摇头不语。后来被问急了,才说:“没有别的,只是每年麦熟后,拿出三万缗钱,收购粮食;待来年青黄不接时,再以原价卖出。这样做,对己无损,却有益于穷人。”
身为朝廷命官的张尚书听后,赞叹不已,便请黄兼济坐到上位,自已整理衣冠,向他跪下,叩头施礼后,讲道:“现在居住乡间的士大夫们,都应该量力仿效您这种义举。如果将您的义举加以推广,百姓都会大受裨益!”
善拒邪淫阴德大 天赐福报中状元
明朝宣德年间,有位曹文忠公,字鼐。他学识渊博,人品端正,是难得的青年才俊。因其有功于朝廷而被授予“学正”之职;不久,又晋升为“泰和典史”。
在一次搜捕盗贼的办差过程中,在一个驿站内住宿。正准备就宿之时,忽然有人敲门。曹鼐打开门一看,眼前站着一位年轻的绝色女子,借着灯光一看,脸上还依稀留有泪痕。曹鼐礼貌地问道:“请问姑娘你有什么事?”那女子委屈地说道:“我是一个贫家的女子,只剩下父母三人相依为命。我父亲嗜赌成性,赌输后又常常借酒浇愁。喝醉酒后对我母女俩不是打就是骂。今天晚上醉酒后又动手打我母亲,我好心劝解几句,他不但不听,而且还把我赶出门外,这才……”边说着忍不住又啜泣起来。
曹鼐很同情她的遭遇,让她进屋歇歇脚。这青年女子进了屋里,感激的上下打量这个好心人,她见曹鼐年轻貌美,又是一身官吏装束,于是就试探着想“以身相许”,住在这里。曹公听后正色说道:“我因为同情你的遭遇,才让你进来休息,请姑娘千万自重,马上打消这败坏人伦的念头。我相信你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归宿的!你还是快走吧!”边说边双手打开门,让女子自己出去,可是当他向门外一看,外面伸手不见五指。只好长叹一声说:“唉!夜已经深了,天又这么黑,如果我把你这个弱女子赶出门外,万一发生什么意外,我也于心不忍。所以你就在这里住下吧。”
曹鼐边说着随手取了一页白纸,挥毫在上面写了四个大字:“曹鼐不可!”四字。用来警策自己严守道德伦理,不越雷池半步。然后,又郑重的点火将纸焚烧于空中,请求过往神明予以监察。
姑娘被曹鼐的正气和善心所感,彻底打消了欲念。二人各守本分,好不容易挨到天亮,曹鼐没吃饭就出去打听,找来这女子的母亲,让她把姑娘领回家去。经过这次教训,这女子的父亲也收敛了一些恶习,姑娘后来也找到了一个如意郎君。这不可以不说是曹鼐善德所感之果。
后来,曹鼐在参加朝廷“对策”大考时,忽有一张纸从空中飘落在他的考桌前面,纸上清晰写着“曹鼐不可”四个大字。看到此四字后,曹鼐顿感头脑清明、文思泉涌,下笔千言,字字珠玑,句句锦绣,整篇文章出类拔萃,一举考取了头名状元。
不言而喻,曹鼐后来果然官运亨通,福禄鸿昌。正是:“湛湛青天不可瞒,密室行为神洞见。善拒邪淫阴德大,天赐福报中状元。奉劝世人守德操,天赐福报前程远。忆古忧今,感慨万千。在无神论的蛊惑下,官员贪腐透顶,黄毒泛滥成灾。什么婚外情、一夜情、包二奶、闪婚、试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概言之,都是无神论邪说种下的毒花,导致的道德沦丧、伦理泯灭所结出的恶果。
积阴德改命
明朝时的袁柳庄是一代观人大师,著有《柳庄相法》,是朝中官宦的府上贵客。一次,王部郎家眷中不断有人患病,便请来袁柳庄为其“诊断”。袁柳庄一看,便说是有下人妨主。正在这时,一郑姓奴仆出来,袁柳庄看其相,便断定是此人。后来,王部郎将郑遣送出门,自此,王部郎家眷病愈。
郑某出门后,一次上厕所,捡到了二十多包银子,一般人当然会惊喜若狂,而郑某心地善良,心想:这么多银子,一定是有人用它做大事,我拿了于心不忍。袁柳庄相面,断定我已是贫苦之相,金钱在身,只怕招来横祸。于是,他就在厕所一直等到了主人。
此银乃是一地方大员上京疏通关节之用。此大员也姓郑,见有此拾金不昧者,大为感动,恰好此官无子,收郑某为义子。后此官平步青云,郑某也靠他世袭得了官职。几年后,郑某回京拜访原主人王部郎,说起自己境遇,二人大为感慨,言辞当中对当年的袁柳庄相错面颇有微词.无巧不成书,这时袁柳庄来访,郑某为了奚落袁,又换上昔日为仆人的服装,在一旁侍茶.袁进门一看此人道:此人应带武官职,怎为一奴仆呢?王部郎提醒道:他就是你几年前相过之人,说他妨主且贫贱,今日又如何又言其贵重呢?袁面容不变说道:此人阴德纹起,若非救人之命,定为还人之物,骨相以变,看来有德于人,人亦报之,故有今日之贵。此言一出,王、郑二人尽皆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