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不大了解本地的劳工市场,加上语言、文化等障碍,不容易寻获第一份工作,应善用各省市当地咨询服务机构所提供各类的就业服务,认识求职的步骤。主流公司一般认为华人是勤力、尽责的好雇员,这种「典型的固定形象」对新移民寻找工作非常有利。
各类就业服务
新移民不大了解本地的劳工市场,加上语言、文化等障碍,不容易寻获第一份工作。通常各省市都有当地的咨询服务机构,以安省多伦多华咨处为例,他们提供各类的就业服务,有助新移民认识求职的步骤:评估服务:就业专家会替客户进行评估,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状况、所需的培训或服务、职业的选择、入行的途径,为求职者订立短期目标。撰写履历:撰写一份符合准雇主要求、又能表达个人真实水平的履历,对求职者固然非常重要。因此,好些新移民以为有了一份出色的履历已是胜劵在握(甚至找专人代劳);但假如在面试现场,申请人的英语会话表现跟书写履历的文字水平落差太大的话,到头来还是会失去入职的机会。面试准备:学习面试对答的技巧。强化语言培训(Enhanced language training):为有志在会计行业发展的人士而设,特别加强会计范畴的词汇(vocabulary)、术语(terminology)等的认识和应用,是一个极为实用的培训课程。良师益友计划(Mentorship program):让新移民跟同样专业的义工配对,使他们可以互通消息,建立友谊和网络,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项目。
典型固定形象
新移民不乏医生、律师、大学教授等专业人士,可惜来加后其专业资格未必被承认。只要他们前来中心求助,职员自会提供本地就业的法例、获取专业证书的要求、发掘其他行业等多方面的资讯。其实,拥有高等教育及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士,假如他们不再重操故业,愿意接受再培训,相信仍有很多其他的出路,例如医生可转当注册护士、助产士、专科护理师等相关或高需求的职业。主流公司一般对华人的印象不错,认为他们勤力、尽责、依从上级的指示,被视为好雇员。这种“典型的固定形象”(stereotype)对新移民寻找工作,特别是第一份工非常有利。要知道,纵然一个人的学历或才干多么优秀,都必须有机会始可让他们将才能发挥出来。
职场文化差异
有些人因漠视职场文化差异,最终把辛苦挣回来的第一份工丢掉。常见的情况是,他们不懂得跟同事相处或打开话题之道,依然沿用原居地的一套-不断询问人家的薪金、房价、按揭供款等有关数字的敏感问题,殊不知已触犯大忌,冒犯他人的财政私隐权。身处多元文化的社会,新移民该留意本地的社交禁忌(如政治及宗教问题),除非是他人主动谈及,否则还是挑选些大多数人都感兴趣的宠物、体育等话题,方为上策。
提高英语水平
在某些获批的移民夫妇当中,通常主要申请人(main applicant)的教育水平和技能平均不错,但另一半的英语能力则不一定能达标。由联邦政府资助的新移民语言课程(Language Instruction for New Comers,LINC),适合来加少于五年、尚未成为公民的人士免费报读。申请者先要接受语文水平测试,界定拟修读的级别。华咨处周一至六、从早到晚都有举办此课程,兼备托儿服务,令育养幼儿的妇女也可专心上课,自我增值。
不宜固步自封
不少新移民选择在多伦多、温哥华等地定居,着眼点在于那里有数以十万计的华人,已形成一个微观经济(micro-economy),不懂英语也可以生存的优势。不过,要是他们长期固步自封,不愿意进修英语的话,那就只能一直留在华人社区,从事较低下层或体力劳动的工作,无法融入主流社会。前几年亚省经济蓬勃,就业空缺多,政府提供好些优惠政策,吸引新移民到当地发展。现今的政策方向有变,新移民反而选择到小市镇安居乐业。其实,不论是新移民还是移居多年的公民,都应该保持开明、弹性处事的态度,千万别固执地只选在华人聚居的地区生根,不妨尝试到其他地方发展。例如某跨国企业在哈里法斯有职位空缺,我曾鼓励求职者不要固执地留守本地,放开胸襟接受新挑战,或许他们会喜爱当地的纯朴生活呢!即或不然,待累积更多的工作经验,日后自可转回大城市工作。好些在电脑专业工作多年的人士说,年过50之后难以追赶科技的变化,感到非常吃力,需要转换另一个工作环境。事实上,无论是哪个行业的从业员,未必会一辈子做同一份工作。故此,大家应了解就业市场的趋势,检视和发挥个人的专长,不断自我增值,接受再培训,善用可转移的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及社区资源,在这个变化莫测的世代作好随时变通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