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对孩子说的话是否真是你的本意,在你对孩子的成功管教过程中,也许爱孩子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更重要。
当然,父母想当然地以为,当他们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或是停止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他们是认真的。多数父母在大多数时候确实如此,他们告诉3岁的孩子永远不要在没有大人的带领下穿越马路,永远永远不要再玩火柴。但是,儿童辅导机构对父母行为所做的工作和观察报告中显示,多数父母对孩子某一两个方面的管理效果不太令人满意,因为他们说话不太算数。还有少数父母几乎从来都是言不由衷。
我们可以把情况颠倒过来,得到一个更令人惊讶的结论:无论什么样的行为,如果父母真心希望孩子能做到,那么他们就是可以做到的。
我认为父母言不由衷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他们不确定自己做的决定是否正确,这是在责任心很强的父母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另一种是父母有意识地希望孩子做出某种行为表现,但是却被他们自己从小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所严重干扰。
一个很普通的简单例子。当父母说:“到点了,你该上床睡觉了,去洗澡吧。”但是孩子却根本没有动,父母也像没有注意到似的。半个小时以后,父母又说:“已经过了该睡觉的时间了,去洗澡!”孩子仍然像没有听见一样,而父母则似乎放弃了对他的要求。于是这样的情况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另一个很普遍的例子是,父母对孩子说:“你看电视的时间已经够长了。”但是并没有监督孩子把电视关掉。
你可能认为孩子的这种不服从无关紧要,但是并非如此,它会造成孩子习惯性拖延,让父母劳心费神不已。父母应该确保他们的要求迅速得以执行,特别是对那些常有拖延情况的孩子。
这些小例子反映出许多父母遭遇难题的原因,他们可能对于让孩子上床睡觉这件事优柔寡断,因为他们记得自己小时候就讨厌上床睡觉,每天晚上都讨价还价好长时间。他们不希望成年累月地每天晚上和自己的孩子重演这种斗争,他们不愿意让孩子怨恨自己,就像他们怨恨自己的父母那样。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是在为自己可能惹得孩子心生怨恨而提前感到内疚。
我要说,所有的孩子在某些时候都会怨恨父母,好父母和糟糕的父母都一样,所以,试图避免这件事情完全是毫无意义的。当然,孩子最恨的是父母的严重不公、要求苛刻和缺乏关爱,也讨厌父母基于他们自己的心情,对孩子一会儿宽松一会儿严格。(成人在工作中也同样会对一位朝令夕改的老板感觉不安和不信任。)而且,那些迁就孩子一意孤行和不合理要求的父母,他们不可避免地迟早要表明自己的立场,制止孩子的任性妄为,所以最后还是会出现父母开始时试图避免的那种不愉快。
反过来,孩子们怨恨最少的是那种父母,他们十分自信并始终坚持自己制定的规则,能够迅速而愉快地否决不合理要求,孩子感觉到父母处理问题的坚定自信,他们就不会吵闹不休,也不会让自己的情绪发展到怨恨父母的状态了。
小时候经常觉得自己顽皮、无能的父母,成年后就可能不太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大小事情做出明智决定。
怎样限制孩子看电视的内容,让他们看多长时间的电视,这对那些对孩子期望较高的父母来说当然是一个问题。一般情况下,他们认为所有暴力和粗俗的节目都是有害的,他们不喜欢让孩子坐在那儿几个小时被动地观看娱乐节目,而不是去创造他们自己的游戏,最好是到户外去做游戏。(我对他们这些担忧有同感。)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他们的孩子渴望看电视,因为多数其他孩子都被允许观看他们喜欢的节目,父母们不知道怎样设定界限。当他们自信的时候就会严格控制孩子,而下一次不太自信的时候就感到有些欠疚,可能就会放松对孩子的管制。孩子会立刻觉察到父母的犹豫不决、欠疚和松动,这会促使他们来和父母软磨硬泡。
优柔寡断一个更普遍的原因是,父母有意无意中对与某一个孩子的关系感到内疚,即使他们认为应该在纪律问题上坚持严格要求,最终也会因为迫使孩子让步而感到内疚。儿子有可能让母亲想到自己的一个哥哥,这个哥哥小时候经常欺负她,她为自己生哥哥的气而感到内疚。也可能儿子会让父亲想起自己的一个让他十分恼怒的弟弟,因为他似乎才是父母最宠爱的孩子。
一位离异的母亲有时会长时间地对孩子感到内疚,因为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她就决定去工作了。(在双亲家庭里,如果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决定必须出去工作,那她也会感觉到内心的冲突,如果这种冲突并没有得到觉察和解决,那么她就会觉得内疚。但是,我不认为这种情况是合理的。父亲应该对孩子负有同样的责任感,也许他至少应该考虑一下改变工作时间,这样他就可以在妻子需要工作的时间里照顾孩子。)
更极端的例子是父母的失控。你经常可以在大街上或是超市里看到,当父母不断急躁地对孩子大吼:“不许动!”,或者做出种种可怕的威胁,却没有丝毫迹象表明他们会有后续动作,或证明他们说话算数,不过是发泄愤怒而已。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因夫妻之间的冲突或是其他烦心事所引起。这样的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完全不指望也不相信孩子会听话服从,甚至也不指望不相信他们有什么良好愿望,这样的孩子就会用无休止的小挑衅来长期对抗父母,并在小心翼翼中逐步升级,以免带来严重的惩罚。就好像拳击手在拳击练习中使用的方法那样,单调地你来我往试探性击打,但是小心翼翼地避免任何决定性的行动。
可以肯定的是,这类问题父母自己的童年就是在吼叫声中长大,并且学会了这种方式,因此他们认为父母就是说话不算数,没有什么有效的管理方法,孩子内心也不愿意做父母想让他们做的事情。
父母如果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方面有相当多的困难,通常可以向家庭社会服务机构的咨询顾问或是私人咨询顾问寻求帮助,进行一段时间的定期咨询。
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言不由衷”,可能会出现在孩子做了违法行为的家庭中。父母表面上希望孩子做个“好人”,但是他们自己往往有一种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强烈冲动,想去做一些非法的或是不被允许的事情,当孩子做了这样的事情时,他们会间接地体会到那种快感。所以,他们会用某种微妙的方式设法让孩子知道,他们不会对孩子采取非常严厉的惩罚措施。
一位父亲带着一个10岁的男孩来到儿童辅导机构,抱怨说这个孩子总是离家出走。这个男孩虽然年纪小,却极为胆大机灵,他设法通过乞讨和欺骗来支付他几百公里有时是上千公里的旅行费用。最重要的是,当父亲描述他儿子这种理应被禁止的行为时,眉飞色舞的笑脸上写满自豪,而这个男孩当时也在场。
一个女孩因为入店行窃而被带到儿童辅导机构。认真询问之后发现,当女孩第一次偷了几支钢笔时,母亲首先问的问题是:“有没有人看见?”她没有想到这是在告诉女儿,只要没有被人抓住,偷窃就不算什么错误。
在美国,妨碍父母育儿自信的一个的重大因素是,我们缺乏怎样养育孩子的共同观念。孩子对家庭有责任吗?当孩子抱怨老师的时候,父母应该同情他,还是应该站在老师的一边呢?应该强调为他人服务,还是强调出人头地获得成功呢?惩罚是必需的还是有害的?这些问题在美国父母当中非常普遍,但是在世界上的许多其他地方并不需要做这些选择,那些社会里的传统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被人们普遍信任。
关于父母所说的话是否当真,这个讨论所引发的问题是,父母应该做到怎样的言行如一。少数特别认真负责的父母非常担心他们制定的规则是否公平,还担心自己是不是百分之百地坚持执行了这些规则。绝对的一致性并非必要,只要总的来说你是一致的即可,最重要的是,无论你在同意孩子一个额外的要求,还是否决某个借口的时候,只要你是有把握的,那就欣然做出明确决定。
我是说要“欣然做出明确决定”,因为不只是父母优柔寡断的态度,还有他们急躁的语气,都会引起孩子的争辩和怨言,那种语气是在说:“你不断地要这要那让我很烦,因为这让我左右为难,我多半是在不想让步的时候做出了让步。”父母那种急躁的语气还会对孩子起到激发对抗的反作用(对成人也是如此)并让孩子继续固执己见,更不要说希望他做出让步了。而父母愉快的语气是在说:“我很愿意让你高兴,但是我心里很确定,在这件事上我做不到。”
来源: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