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秀才喜欢讲古代圣贤发明的道理,军人动辄用刀枪剑戟说话,处事方法截然不同,鸡同鸭讲,交流会有很大困难。那么,当秀才中的佼佼者诗圣杜甫遇到兵中手握大权的将军,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杜甫一生,交游广泛,一班诗文朋友之外,也有不少朝廷官员,其中光是将军,先后就有:高仙芝、某武卫将军、李嗣业、何姓将军、某魏姓将军、哥舒翰、严武、花敬定、曹霸、王思礼、李光弼等。就是说,诗圣杜甫有过不少遇到将军的经历。因为时当乱世,杜甫对于将军,多寄予厚望,怀有特殊的感情。晚年在夔州期间,因为“伤时盗贼未息”,作《八哀诗》,深情悼念八位贤臣旧友,其中将军就有王思礼、李光弼、严武三位。总体而言,杜甫跟这些将军的关系,是比较融洽的,杜甫在诗歌中曾不惜笔墨,对多位将军加以真挚的颂扬。
何姓将军和曹霸两位,比较特殊,虽然都是将军,但是杜甫跟他们交往的时候,他们的身份都已经改变了。何姓将军已经退休,在有大花园的家中,过着悠闲的日子。初次陪好友郑虔游览了这位将军风景优美的大花园之后,杜甫在一首诗中说:“将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后来重游何家大花园,又有“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之句。可见,这位将军解甲回家以后成了文艺爱好者,喜欢跟诗人文友来往。曹霸因为得罪玄宗,被削籍为庶人,从耍枪使棒的行家转身成了画马的高手,变成了画家。
某武卫将军和某魏姓将军,杜甫留下的是关于他们的挽词,对他们的英勇事迹进行了讴歌,对他们的逝去表示了惋惜。
高仙芝是玄宗时期能征惯战的马上将军,杜甫有机会见过他的战马,写了一首《高都护骢马行》。“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可见是汗血宝马。这匹宝马,飞奔如电,一般人根本不敢骑乘,“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此马还曾立下过赫赫战功,“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杜甫另有一首写马的诗,更加有名,《房兵曹胡马》。“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不过,马的主人并非将军,只是某州县的兵曹参军。
哥舒翰、王思礼、李光弼,可能是地位、年龄、性格等方面差距较大的缘故,杜甫跟他们的关系,敬重多过亲切。杜甫关于他们的诗,庄严有余,情趣不足。
严武跟杜甫是世交,小杜甫好几岁,但严武官比杜甫做得大,他们的关系亦亲亦友亦僚属,比较复杂。好的时候,好的不得了,差的时候,严武差一点就杀了杜甫。杜甫有关严武的诗,数量比较多,情感、情绪比较复杂,需要细细品味。
杜甫跟将军有关、最具“有理说不清”滋味的诗歌,是跟李嗣业、花敬定有关的两首诗《陪李金吾花下饮》和《赠花卿》。诗如下:
胜地初相引,余行得自娱。
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
细草称偏坐,香醪懒再酤。
醉归应犯夜,可怕李金吾。
——(《陪李金吾花下饮》)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
李嗣业和花敬定,都是中唐时期著名的猛将。李嗣业膂力过人,善用陌刀,史书中有“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的记载,参与讨平石国之战时,被敌军誉为“神通大将”。花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杜甫《戏作花卿歌》有“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等句,可见这位花将军是个相貌狰狞、作战神勇的猛将。
诗圣杜甫,碰到这样两位猛将军,言语交流显然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杜甫跟他们的交情似乎又颇不一般,没有办法敬而远之。因此,杜甫采取了写委婉讽喻诗的办法,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知他们。
对李嗣业,杜甫委婉地告诉他:“你不是一个好的东道主,我这次的酒没有喝痛快。”请看:根据诗的内容,杜甫是客人,李嗣业是主人,但题目《陪李金吾花下饮》,却说明杜甫并没有得到客人应有的待遇,反而成了陪同角色;“胜地初相引”,言外之意是,有这样风景佳胜之地,你竟然第一次带我来,不够意思;“余行得自娱”,因为李嗣业这个主人疏于照顾,杜甫只得独自行走,自娱自乐;“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乍一看是写景佳句,写出了微观世界的情趣,但仔细品味,分明能感觉到诗人百无聊赖的意绪;“细草称偏坐”,字面意思,细软的草地坐起来挺舒服,实际上,折射出宴席之简陋;“香醪懒再酤”,酒是好酒,但是,无法多饮,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主人劝酒不够殷勤,一个是客人兴致不高;“醉归应犯夜,可怕李金吾”,李嗣业当时官居金吾将军,负责京城昼夜的警卫工作,醉酒夜归是违法行为,李嗣业对自己肯定不会客气。显然,这位金吾将军,不是合格的主人,不是理想的酒伴。当然,杜甫写这首诗,并非要跟李嗣业绝交,他只是微讽他一下而已。
《赠花卿》一诗,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种是说讽刺花敬定在成都僭用天子之乐,另一种是说赞美成都歌曲之盛之美好。孰是孰非呢?我怕个人倾向于前者。如果杜甫只是一般性地赞美成都歌曲之妙,何必题曰《赠花卿》呢?跟猛将军谈音乐,不会有对牛弹琴之嫌吗?反对讽刺说的学者,提出的论据主要有如下两条:
一、史书中只说花敬定曾大掠东蜀,没说他有僭越行为;
二、唐朝有宫廷乐师流落民间时演唱宫廷歌曲的现象,如杜甫《寄郑(审)李(之芳)百韵诗》“南内开元曲,当时弟子传”,自注云有“柏中丞宴,闻梨园弟子李仙奴歌”。刘禹锡《田顺郎歌》“清歌不是世间音,玉殿常开君主心。唯有顺郎全学得,一声飞出九重深。”
第一条证据逻辑有问题,花敬定并非一流的历史人物,史书关于他的记载并不详尽,没有记载的情况很多。再者,他僭用天子之乐,可能只有身边的熟人知道,并未成为众所周知之事。
第二条证据,也有漏洞。
一是,花敬定所僭用的天子音乐,不一定就是个别流落民间的梨园子弟独唱宫廷歌曲那一种,而可能是更为宏大、庄严的乐队演奏的礼仪音乐;
二是,宫廷乐师流落民间演唱宫廷歌曲,多是后来发生的事情,杜甫居成都时并不多见;
三是,即使当时已有流落民间的宫廷乐师演唱宫廷歌曲的现象,但是关心花敬定的杜甫,仍然不妨劝他慎用。
杜甫的两首诗,写得都够委婉的,不知道两位猛将军读懂了诗歌、读懂了杜甫的心意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