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佩琦
尹力执导、刘恒编剧的电影《雨中的树》将在全国各地陆续上映。前日,主演刘佩琦在京接受本报专访,作为主旋律电影的“专业户”,他直言“电影拍得像流水账,不如去各地作报告”。而说起以前的舞蹈演员、北漂的经历,他坦言,艰苦的经历能让人更珍惜当下,“凡是有北漂经历的演员,都不会耍腕儿,那些端着的,经历都太顺了!”
标签1.主旋律专业户
“主旋律片可以调动艺术手段增加感染力”
华商报:什么原因吸引你接拍这部戏?
刘佩琦:导演尹力。我们之前合作过《无悔追踪》和《母亲》,我深知他的才华,他能把一部主旋律拍得很好看,比如《张思德》、《云水谣》和《铁人》。你说王进喜、张思德,一听这个题材,别说年轻人,我这样的老头子都不想去看,我对他们的事迹了如指掌,哪还有兴趣进电影院去看?但尹力有办法把主旋律拍得很好看。
华商报:你怎么看主旋律电影?刘佩琦:这种片子其实不好拍,拍不好就成了好人好事的堆砌。美国就能把这样的电影拍得很好,他们大片的题材大多是颂扬个人英雄主义的。主旋律片可以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增加影片的感染力,让观众能够接受。你拍得像流水账,还不如去各地作报告,办英模报告会,念个稿子算了。要记住,电影的职能是娱乐观众。
华商报:你接演的电影大多是主旋律影片,这是巧合吗?
刘佩琦:我参演的主旋律确实比较多。但没办法,别的导演不信任你能演主旋律以外的电影,可能是导演对我这种演员的偏见吧。但我还挺享受这种窘境的,觉得很舒服,也挺游刃有余的,上个月我又演了一部《工会主席》,演多了,能找到一种快乐的创作手法。
标签2.曾经的舞蹈演员
“我都50多岁了,再练舞就成精神病了”
华商报:听说你以前是舞蹈演员,我还挺讶异的。
刘佩琦:那都是很久远以前的故事了,其实说起来我也不是舞蹈科班出身的,就是业余爱好,还曾经把它当成谋生技能罢了。
华商报:当初为什么会放弃舞蹈进入表演行业呢?
刘佩琦:我很清楚记得那是1978年,那时我发着高烧,39度,却还得一个人在排练厅练舞,当时很失落,我就站在镜子前看自己,问自己:就您这副尊荣还蹦跶什么,赶紧转行吧。正好后来有个机会,让我在话剧《于无声处》里扮演女主角的父亲。其实从舞蹈转表演,我是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的。假如再做一次选择,我还是会选择表演,表演的艺术寿命远远要比舞蹈长,你看我这把年纪还在演,但肯定没法跳了。
华商报:舞蹈演员生涯给你的演艺事业带来了什么影响?
刘佩琦:舞蹈训练太艰苦了,可以磨炼你的意志,锻炼你的心理素质。现在我演生活很苦的角色,都会把我过去舞蹈的那些技巧用到表演里。
华商报:现在还会练舞吗?刘佩琦:我都50多岁了,再练就成精神病了。不过你还别说,一有蒙古族、藏族的音乐响起,我都会忍不住想跳,当年我的空中旋转做得可漂亮了!(做手舞足蹈状,两眼放光,很兴奋。)
标签3.曾经的北漂一族
“凡是有‘漂’经历的演员,都不会耍腕儿”
华商报:你算是第一代北漂演员,能说说当时的经历吗?
刘佩琦:毕业后我被分到了新疆军区话剧团,一待就是两年,但是文化生活相对匮乏,让我很沮丧,最后我决定开始北漂。最苦的时候身上一分钱都没有,还赶上下雨屋漏,把床给淋湿了,只好躺在地上睡。那时我经常背着包,带点儿干粮和水,就在八一厂树荫底下等机会,终于等来了《二子开店》,才开始了影视生涯。
华商报:这部戏片酬多少还记得吗?
刘佩琦:没有片酬,每天有五块钱的生活补助。在那时确确实实解决了我的生计问题。
华商报:北漂经历对你来说是一笔怎么样的财富?
刘佩琦:当时能接到一部戏真的太不容易,太幸福了,管它有没有钱,没有钱也要去拍。辛苦却历练了坚韧不拔。所以我说,凡是有类似经历的演员,都不会摆架子耍腕儿,凡是端着的,那是他太顺了,觉得自己有才华,得到的都是应得的,自恋,自赏。在一片赞扬声中,你很难去骂自己两声。随遇而安的人,总会觉得自己还不行,还需要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