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普通住宅(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配图,网络图片)
三月中的某一天,忽然接到学校房屋管理部门的电子邮件,说是在大学村那边有了一套空房,问是否有兴趣。我当下一听大喜过望,二话没说,立刻回信复说这就要了。学校的家庭住房很是抢手,一般都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主要就是因为距离学校很近,而且租金低廉,居住条件也很好。当时邮件里还问要不要先去看看,而我干脆直接就选了马上签合同,看也不看了。接下来很快和学校的房管部门签了一个简单的合同,然后就是动手搬家了。
搬家很简单。我这边时间充裕,开始就是每天开着自己的小车,顺道运送一些比较小件的东西到新的公寓去。然后到了近四月底的时候,租了一辆 U-Haul 小卡车,一次把那些大一些的家具搬运过去。等到一切安顿好了,喘口气停顿了一下,这才开始周遭仔细打量一下这个一时间还完全陌生的社区。这里是属于学校的一块地产,面积不是很大,中心地区是一块绿地,看似主要为儿童的活动区域,这片社区只对有孩子的家庭开放申请,所以随处可见嬉戏的儿童是一大特色。周边则是一栋栋的住户小楼。
之后稍稍观察了一下我的新居,虽是无心随意之选,倒也觉得颇为满意。这是一栋位于小区最西侧角落的小屋,外表刷成了淡淡的赭石色,角落里地处幽静,四周绿地环绕,门前是一条石子小路,机动车辆不能通行,只有行人偶然经过,小路的另一侧是树篱笆,红花绿叶颇为繁茂,向北几步之遥是几棵极为高大的钻天杨树,枝叶翠绿,蓝天之下,躯干挺拔迎风而立,远远望去,很是醒目提神。走进室内,一看就是典型的经济型住房,左手这边是厨房,正面是客厅或者叫生活区吧,右侧即是一个小小的洗衣房,旁边是楼梯,走上去就是两间卧房。算来这已经是我第四次搬家吧。
回想起刚过来这边的时候,第一次租房,也就是稀里糊涂的,由学长带着去跟一个据说口碑还好的房东签了合同。我自己在国内有房产,从来也没有租过房子,过来了一切都觉得很新鲜。后来跟房东聊了聊才知道,那一片地区的房子都已经超过一百年了。我租下的那间房子的确是已经很旧了,只是没想到竟然如此古老。房子旧归旧,但是五脏俱全,一般生活所需,瓦斯,热水,应有尽有,比起国内当时新建的很多住宅楼宇,还要方便不少。记得当年看《北京人在纽约》,不少人很惊异美国的地下室里都有淋浴设施。等我自己过来了,也是感觉有些同感,这边的老房屋多数表面上看起来也就那么回事,但是一个共同的特点,内部设施相当周全,构件很多是实木的。
后来换了学校,然后就是第一次长途搬家。好在距离不远,开着我的水星旅行车,也就是三到四个小时的样子,就到了一个新的城市。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新的学校很好,但是那个地方据说有些区域犯罪猖獗,于是在搬家之前,我也是做足了功课,毕竟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选择住址还是很重要的。于是首先动手从网上搜索各种信息,比如房租、公交线路、距离学校远近、购物,还有犯罪统计,然后自己做了一个小二次开发,也就是只要做相关选择组合,符合条件的公寓就会在地图上出现供选择。后来的实际情况证明这一方法行之有效,房租合理、距离学校不远、购物方便,还有就是犯罪记录少,几个条件合并起来,还真找到了一个相当满意的公寓。
前年再次搬家到了西海岸,终于从内地到了海边,从来没见过大水面的人,激动了好一阵子,自打那个时候起,就经常会周末跑去海边抒发一下情怀,眺望远处延绵的雪山。当时就总是有一种别样的感觉,但却总也说不出来,忙忙碌碌这些年,我也是个爱总结对比的人,但一时就是想不出那种微妙的感觉究竟是什么意思。日子一直很平淡,一切照旧,唯独多了一件事,就是儿子到了去学前班的年龄。于是就送去了就近的一家学前班,每天早上我也就多了一项任务。那个地方很近,走路也就是不到十分钟,转过街角即到了。出了门,是一条梧桐树茂密覆盖两侧的小路,几分钟后右转,一个小小的下坡,两侧都是高高矮矮的树篱笆,再向前走几分钟,树丛背后就是他的学前班了。
去年年底的时候带着儿子回了一次国,在此之前得知老爸老妈也刚刚搬了家,现在住在城市北郊的新区,有一个很典雅名字的小区。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去过了,这个曾经很熟悉的城市已经变化的令我找不到东南西北了,到处是新建的高楼大厦,还有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各种名称。回到那里没有几天,亲人团聚的兴奋还没有褪去,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大适应这里的生活了。目光可及之处的一切几乎都是钢筋水泥堆砌起来的,从窗户向外远眺,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大工地,塔吊林立,尘土四处飞扬,天色永远是雾蒙蒙的。小区中心有一座花坛,是唯一的一点绿色,几颗半死不活的树木,早已被尘土覆盖看不到多少绿色的草,还有一块禁止进入的警示牌。
那一刻我突然开始想念远在地球另一边我自己的家。那里虽然号称是美国著名的大城市之一,但除了市中心,看不到什么高楼大厦,车辆不少,但秩序井然 ,到处还都是老旧的电线杆,陈年老屋随处可见,道路也很狭窄,见不到国内城市那种不停拓宽所谓的“干道”。但那里空气永远是新鲜的,天也总是湛蓝湛蓝的,下雨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打伞,雨水很干净,脚下也不会有泥巴。而最重要的,是整个城市都在绿树的覆盖之下,就如同一个巨大的森林公园一样。我曾经特地留意过学校周围的环境,所到之处令人印象深刻。一般人印象里,学校周围都是人口密集的黄金商业地区。但是这里的商业区就集中在一小块地方。其他地方则要么是整洁的绿地,要么就是干脆撂荒,任由草木疯长,而南部沿湖的一大块土地干脆就是湿地保护区。
从国内回来以后,经不住一位朋友的怂恿,上网开了围脖。某日恰好看到了一个来自故乡城市的围脖,每天报道一些地方上的新闻,于是便随手“悄悄关注”了。来自该围脖账户的随手报道,最吸引我的地方,莫过于几乎每天都有的“街头艺术”报道。在整个三月份,我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一种极为类似的画面,高楼大厦、宽敞街道的背景之下,阻断交通、手持标语横幅的抗议人群。这些事情以前也有,但从没有像现在这样频繁发生,而且往往与城市扩建有关。我把这些图片统统下载了下来,毫无疑问,这都是关于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城市化进程细节的宝贵资料。简而言之,以西方为想象参照物的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还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西方的左翼学者曾经批判西方对于世界的判断是基于一种“想象的地理”。但其实落后国家同样对于西方也是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次搬家以后,现在我每天最惬意的一件事,就是打开所有的门窗,静候着微风穿堂而过。我坐在门口的沙滩椅上看书,或者光着脚在门前的石子路上走走,或者就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什么也不想,看着儿子在后门前的草地上和其他小朋友们骑着自行车互相追逐嬉闹。这是一座很老旧的房子,典型的美式木板房,除了室内的墙漆是新的,其他的物件都很有年头了,但是居于其间却总是有一种很舒适的感觉。我开始一直不知道这种舒适感从哪里来,一切都是那么旧,也没有任何奢华的享受,房间也很小,经济适用房而已,一切都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很快我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平生第一次发现自己原来是如此的接近自然和绿色,钢筋水泥只能令人产生躁动不安,人只能在自然的环境中找到平安与舒适的感觉 。而任何忘记了这一条原则的“发展”,都是没有出路的。
此时回想起上次的返乡之旅,就比较能明白为什么自己那种不能适应的感觉了。环境质量的极具下降是一个方面,在另一方面,以老爸老妈的收入而言,生活应该是很不错的了,但是他们都一直在抱怨生活费用的高涨和小区里物业管理的价高质次。对于那些低收入的家庭,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里,被“现代化”进程远远抛下,又会是怎样的处境呢?现在高楼越来越多了,城市在表面上越来越所谓的“现代化”了,但是普罗大众的生活质量究竟提高了多少,则是一个被很多人忽视了的问题。在网络上好几次我都看到有人发这个城市的空中鸟瞰图片,并很骄傲的宣称这就是向“国际大都市”靠近,不能不令人对国人这种假大空的“面子”文化感到费解与无奈。如果是地产商,可以理解,如果是平头小户,还是多关心一下自己的荷包吧。
我向来比较敬佩的,不是那些张口即要引经据典、哲人大牛语录烂熟于胸的人,而是用寥寥几句话,看似平平淡淡,却能瞬间打动人心的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在去年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移民的理由”。这篇文章里通篇就是一些普普通通的故事,但文字对读者的冲击力是显而易见的。文中有位刘太太这么说,“我宁愿把他送到英国去。我也不指望他能上牛津、剑桥,我就是希望他能回到我小时候那样子—— 上下学自己去,走几条马路就到学校,遇见陌生人也不害怕,不用家长去接,路上没那么多汽车,汽车知道避让行人,不用给老师送礼拍马屁,就这么简单”。老实说,这段话对于我这样久居国外的人同样也是触及了灵魂深处的。一个家,并不仅仅是物质的堆积,更是情感的寄托之所。新家的屋檐下有一盏小小的路灯,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感觉,觉得大概纯粹就是浪费电的东西。直至后来某日劳碌晚归,在昏暗的路上,远远望见家门口的那盏黄色小灯,忽然间就觉得内心涌出几分莫名的温暖,不由得轻轻出了一口气,“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