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价值
甘蔗是水果中唯一的茎用水果,也是水果中含纤维(包括非膳食纤维)最多的一种水果。甘蔗含糖量高,浆汁甜美,被称为“糖水仓库”,可以给食用者带来甜蜜的享受,并提供相当多的热量和营养。甘蔗汁多味甜,营养丰富,被称作果中佳品,还有人称:秋日甘蔗赛过参。甘蔗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水分比较多,水分占甘蔗的84%。甘蔗含糖量最为丰富,其中的蔗糖、葡萄糖及果糖,含量达12%,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此外经科学分析,甘蔗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其他物质,甘蔗还含有多量的铁、钙、磷、锰、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铁的含量特别多,每公斤达9毫克,居水果之首,故甘蔗素有“补血果”的美称。甘蔗还含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等多种有利于人体的氨基酸,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维生素C等等。
食用功效
甘蔗性平,有清热下气、助脾健胃、利大小肠、止渴消痰、除烦解酒之功效,可改善心烦口渴、便秘、酒醉口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甘蔗不仅是冬令佳果,而且还是防病健身的良药。有滋养润燥之功,适用于低血糖症、心脏衰弱、津液不足、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虚热咳嗽等病症。甘蔗还有清热润肺,健入肝脾生津解酒的功效,适宜于肺热干咳,胃热呕吐,肠燥便秘,消化不良,低血糖口舌干燥之人作为饮料饮用被古人称之为“天然复脉汤”。
甘蔗含糖多,甘蔗糖类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我国古代医学家还将甘蔗列入“补益药”。中医认为,甘蔗入肺、胃二经,具有清热、生津、下气、润燥补肺益胃的特殊效果。发热口干:取甘蔗去皮,徐徐嚼汁咽之有效。呕吐反胃:对于呕吐反胃,我们可用甘蔗汁50毫克(大约1两)温服,一日三次。加少量姜汁效果更好。止虚热咳嗽:以甘蔗汁700毫升左右与高粱米约半斤煮粥,每日食用2次,有润心肺,止虚热咳嗽之功效。洁牙防蛀牙:甘蔗纤维多,在反复咀嚼时就像用牙刷刷牙一样,把残留在口腔及牙缝中的垢物一扫而净,从而能提高牙齿的自洁和抗龋能力。因此甘蔗还是口腔的清洁工。美容脸部:同时咀嚼甘蔗,对牙齿和口腔肌肉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有美容脸部的作用。
食疗方法
中医学认为,甘蔗性味甘、凉、偏寒,归肺、胃和大肠经,具有滋阴润燥、清肺止咳、和胃止呕以及醒酒解毒等功效,临床上多用于阴虚肺燥、津液不足、胃热炽盛所致的咽干舌燥、心烦喜饮、干咳无痰、大便秘结以及胃逆欲呕等症状的治疗。此外,甘蔗还可用于辅助治疗河豚鱼中毒。现介绍几种甘蔗食疗法以供参考。
粳米甘蔗粥
原料:新鲜甘蔗200克,粳米150克。制法:将粳米淘洗干净,新鲜甘蔗榨汁约150毫升,去渣,一起倒入压力锅中,加清水800毫升。先用猛火煮沸,后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成粥后食用
功效:养阴润燥,清热生津,止渴通便。适用于平素阴虚、津液不足所致的干咳少痰、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如肺结核、消化不良以及发热性疾病等
甘蔗生姜汁
原料:新鲜甘蔗200克,生姜适量。
制法:新鲜甘蔗洗净榨约汁150毫升,去渣,生姜适量榨汁约10毫升。两种汁倒入杯中,混合搅匀备用。病情发作时,小口频频口服,每次约15毫升
功效:滋阴养胃,健脾和中,止呕。适用于平素胃阴不足所致的呕吐、欲呕和胃纳不佳者,如慢性胃炎、妊娠呕吐和消化不良等。
甘蔗莲藕汁
原料:新鲜甘蔗200克,莲藕500克。
制法:新鲜甘蔗洗净榨汁约200毫升,去渣;将莲藕洗净,去节切碎,用甘蔗汁浸泡6小时,再用清洁的纱布绞取汁液去渣,分早、午、晚3次饮用。
功效:清热滋阴,凉血止血,润燥。适用于平素阴虚血燥、血不养气以及淋症者。呼吸道感染、肺结核咳血及急性泌尿系感染所致的血尿等患者均可
甘蔗萝卜汁
原料:新鲜甘蔗200克,萝卜150克,百合50克。
制法:新鲜甘蔗洗净榨汁约150毫升,萝卜榨汁150克,百合洗净,泡发,煮烂,最后加入甘蔗汁和萝卜汁,早晚服用。
功效:养阴清热,润肺止咳,安神。适用于平素易发热盗汗、咳嗽无痰或少痰、痰中带血或咯血、咽干舌燥、声音嘶哑等。慢性咽喉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竭者均可适用。
甘蔗绿豆汤
原料:新鲜甘蔗200克,绿豆150克。
制法:绿豆洗净放入锅中,加水1000毫升浸泡3小时;然后把新鲜甘蔗200克洗净,削皮,切成小段,放入锅中。二者一起先用猛火煮沸,后以文火慢煲,约1小时左右停火备用。分早、午、晚和睡前服用。
功效:凉血润燥,清肺止咳,利咽喉。适用于各种急慢性咳嗽,咽喉干燥、痰中带血、咯血以及日久声嘶力竭、失音等。由于甘蔗药性偏于寒凉,凡寒凉体质、脾胃虚寒者慎用。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