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新疆歌舞与中原的交流(图)

发表:2010-10-29 00:4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地处欧亚大陆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繁衍生息、多种宗教并存传播、东西方文明撞击、交融、荟萃之地。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以来,新疆就与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始了密切的交往,相互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音乐舞蹈艺术的相互交流,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张骞通西域不仅密切了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联系,在音乐舞蹈发展史上,更是相互产生了重大影响。清《四库全书》之《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之四十音乐章:“汉张骞使西域,得摩诃兜勒一曲。传之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李延年翻为二十八解。于是始有西音。”待细君、解忧公主到乌孙时,更带有宫廷乐班,乌孙也带乐舞到长安访问。解忧公主与翁归靡所生长女弟史被送到长安学习汉乐5年,回来后,嫁给龟兹国王绛宾。《汉书·西域传》记载: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绛宾与夫人汉外孙女弟史入汉朝贺,“王及夫人皆赐印绶,夫人号称公主,赐以车骑、旗鼓、歌吹数十人”,加强了汉乐、乌孙乐、龟兹乐的相互交流。

匈奴人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游牧部落,产生了不少的诗人、歌手,创造了各种乐器和乐曲,除斯布孜额(胡笳)、库布孜是传统乐器外,还创造了角、笛、琵琶、胡琴等乐器。据《汉书·西域传》、《后汉书·五行志》及晋傅元《琵琶赋序》等史书记载,在汉朝时期,乌孙、匈奴人创造的角、笳、笛、琵琶、胡琴传入了中原,同时中原的琴、筝、筑以及钟、鼓等也传到了乌孙和龟兹,这样就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演奏技艺,促进了西域各国与中原地区音乐文化的繁荣。

西域都护府所辖的广袤地区,既有传统的草原文化,又出现了绿洲农耕文化和发达的商业。许多过著游牧生活的民族开始了定居、半定居,大小城镇在农耕区发展起来。专以乐舞为生计的一批民间艺人进入宫廷、府第、富宅,成为专业或半专业的乐师、舞娘,各地的民间艺术得到了搜集、整理、规范、发展,甚至王侯、贵族都以能歌善舞为荣,许多音乐家本身就是统治者。

随着西域音乐舞蹈的繁荣和发展,许多民间艺人开始寻找展现他们才能的市场。据新疆历史学家谷包在《古代新疆的音乐舞蹈与古代社会》一书中讲,“从南北朝到隋唐中间近五百年,随着《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于阗乐》、《伊州乐》和《悦般乐》的乐队多次迁到内地,也有很多的歌唱家和作曲家迁到内地。”西域乐舞到中原地区的演出交流,也促进了中原音乐舞蹈的发展。北魏曾将以鼓、舞为主的《悦般乐》采纳为宫廷伎乐。

据文学与历史文献考证,唐宋时代流行于中原的《大曲》均肇源于西域。唐代宫廷宴享的音乐称作“燕乐”,它吸收了大量的西域乐舞。《西域图志》音乐章:“隋设九部乐,而西凉、天竺、龟兹、疏勒、安国、康国,西域之乐,乃居其六。”“唐因隋旧,增高昌为十部,总名燕乐。”康居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一直都很密切。康居乐器乐舞于魏晋南北朝时传入中原。唐代时,康居乐舞十分盛行,其中最受青睐的是“胡旋舞”。《乐府杂录》:“胡旋舞,居一小团球子上舞,纵横腾掷,而足终不离球上,其妙如此。”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其《胡旋女》一诗中写道:“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诗中对康居的胡旋舞作了生动的描写,反映了康居舞盛行于中原,以至朝廷上下“臣妾人人学圜转”的情景和以舞为乐,以善舞为荣的风气。除文字的记载外,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也有对胡旋舞的描绘。除“胡旋”之外,最著名的舞蹈还有“胡腾舞”、“柘枝舞”。无疑,用于舞蹈伴奏的音乐相似今哈萨克斯坦族称作“奎依”的乐曲,从舞蹈的纵横腾掷,时舒时快的节奏可以想象出乐曲的生动、配器的丰富,也说明被吸收为唐《大曲》的西域音乐那时已形成歌乐、舞乐、器乐于一体的形式了。



来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会员
donate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