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先生说,根据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来看,人均GDP为八千美元的时候,污染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
这种奇妙的说法当然不是他的发明,我还看到另外一种近似的说法。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 在五千到一万美元的区间,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会出现一个拐点,从反向关系变成和谐发展。
这 些说法背后的意思就是,发达国家都是赚足了钱之后,才开始治理环境,当然咱们也只能是这样。多年来我一再说发达国家的污染是知识型污染,其原因主要是不知 道污染的厉害,等尝到了苦头马上就制定法律,拿出办法,很快就改弦易张,见到成效,这跟兜里的银子多少并无直接的关系。
我们以美国为例, 治理田纳西河的污染是在1933年。众所周知那个时候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代,大批的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业生产持续下降、国民生产总值大幅下 跌,1933年只有558亿美元。那个时候还没有人均GDP的概念,算算不过才区区400来美元。就在这人均GDP 400来美元的1933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治理田纳西河的法案。其中就包括了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工厂排污、兴建二级污水处理厂等内容。
让我们再来看看举世闻名的莱茵河治污。发现并开始治理是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之际。起点是莱茵河的出海口鹿特丹。鹿特丹是荷兰的第一大港,也是莱茵河污染的最后污染的聚集处。在莱茵河上游被污染了的泥沙,最后全都沉积到了这个地方,而肇事者主要是上游国家。
荷兰便发起倡议,呼吁沿河国家一起来保护莱茵河的生态环境。于是莱茵河流域几个主要国家,如瑞士、法国、卢森堡、德国、荷兰等等,于1950年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开始约束和治理污染。
当时各国的人均GDP全球首富瑞士最高,有九千美元;荷兰不足六千美元;德国、法国都只有四、五千美元。莱茵河诸国中只有瑞士达到了张力军副部长说的八千美 元。但是退一万步,即便莱茵河流域人均GDP当时都达到了八千美元,那也不能成为一条规律。人家不是把钱挣足了才开始治理,而是发现了就开始治理。
我一直试图理解治理污染与八千美元人均GDP之间的关系,一直莫名其妙。我只有一个猜测,就是全球范围治理污染的历史,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是一个关节点。当 时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加拿大也举行了一次世界生态环境会议。西方工业国家对于环境污染已经十分惊恐,开始反省 西方文化中征服自然观念的副面作用。从此一个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开始兴起。那个时候西方工业国人均GDP大致在一万美元上下。
(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校)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