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人常称自己是炎黄子孙,称我们的文化是神传文化。神传给人的文化是不是就是最先传给我们的祖先三皇五帝的呢?那么谈神传文化就不能不谈皇帝、帝王。在神传文化中,什么人才有资格为皇、称帝、做王呢?皇、帝、王三个字之间又有什么差异?为什么有了这样称谓上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
据东汉史官班固整理的《白虎通义》记载:“帝王者何?号也。号者,功之表也,所以表功名德,号令臣下者也。德合天地者称帝,仁义合者称王,别优劣也。”也就是说帝王的名称不是随意而指称的,是有着深刻内涵的。《白虎通义》中认为三皇是伏羲氏、神农氏、燧人氏,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其后是三王,即夏、殷商、周王。世代不同,名号也不同,而皇、帝、王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境界和三种不同的治理人民的方式。
先说“皇”。皇是一个名号,也称天皇。古书《管子》中称“明一者皇”。意思是:称之为皇的君主,深刻地洞察天道规律,而他管理人民所依据的是上天规范天地人万事万物的无所不包、无所不覆的至大至美的天道规律。在天道之下,阴阳相荡,四时交替,人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
三皇时期,人们穴居而处,穿的是动物的毛皮,喝的是山间的泉水,质朴无欲,黄金弃于山,珠玉捐于渊,作为管理者的皇,垂拱无为,结绳而治,没有制度,没有刑罚,人言为“信”,出一言而民不违,在至简至易中人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在《尚书大传》中说,燧人氏钻木取火,教民熟食,为人类带来了光明,被称为天皇;伏羲氏教民结网捕鱼,并且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始制八卦,初设法则,使人能够探知天地变化的规律,成为万物之灵,因此被称为人皇;而炎帝神农氏,教民制作耒耜,耕田播种,以尽地力,被称为地皇。皇的境界有道而无德,有万物的种类,而没有人为的区别,人们则天之道而行,大道平夷,处处可通,没有任何扰动,美大而难言。
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上天以不言之言作为对人与万物深邃而广远的教诲。因为上天已经将最好的一切呈现给了世界,万物顺性而生,群民顺性而长,人们在宁静、安详、无欲无求中安享上天的盛宴。今天的人用原始和愚昧来形容远古时期的人,实在是过于物化了的今人在精神境界上与古人相距太远太远之故。
再说“帝”。 帝是次于皇的名号,也称天帝,其所达到的境界和管理人民的依据是道德,以民为子,将人与万物相区别,没有皇的高远广大。
在《白虎通义》中是这样论五帝的:
黄帝号“自然”,始作制度,在天地人的规律中取其中和、自然,万世不易;
颛顼号“高阳”,能专一持正天人之道,道德高明;
帝喾号“高辛”,能将道德施行、发挥到道德的最高境界;
唐尧,唐者,荡荡也,至大之貌,尧者,峣峣也,至高之貌,是说唐尧的道德境界高远博大;
虞舜,虞者,乐也,舜者,顺也,循也,是说虞舜能继续推信唐尧之道,使人民欢乐和顺。
帝的境界有道有德,有天下的概念,但没有拥有天下的观念,更没有王朝国家的概念。德者,得也,是说人从天道规律中所获得用以指导自己行为、使自己的行为能够顺应规律的那部份内容。德只有人才能够获得,只有人才能够体悟,也只有人才能自己选择,自我约束。而道德境界阔大的帝可以带领他的人民走很远的路。有道行之则远,无道行之则近。“高谋远虑”,“高瞻远瞩”,并不是一句虚言。
人的道德境界越是崇高,就越是能够深刻地认识事物,洞彻和把握事物间的规律,做起事来就越是游刃有余,四通八达;否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处处掣肘,寸步难行。帝治理的时期,人们不再则天道而是则圣人之道而行,是以圣人对道的体悟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虽然是任德而为,但是,也已经建立了基本的刑罚制度,有了强制的硬性规定,有了善恶的区别,有了黄帝的兵征天下,较之普遍无私、率性而为的天道规律而言,境界已经大大的缩小了。所以,老子称这种状态为“失道而后德”。
那么王者又改变成怎样的境界呢?今天的节目时间要结束了,在下期节目中,我们将继续跟您探讨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