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戏说,我国古代也有"大世界"式的游乐场,而且其规模、功用与上海的"大世界"相比毫不逊色,戏曲史上叫做"瓦舍",又称"瓦子"、"瓦肆"。《辞海》:"瓦舍,也叫瓦肆、瓦子,宋元时大城市里的娱乐场所。"
为什么名曰"瓦舍"呢?宋代学者吴自牧在《梦粱录》中,作了如是解释:"瓦舍,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内中的"来去聚散",指的是到瓦舍理娱乐看戏的各式人等。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戏曲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初级阶段,进入两宋趋于成熟。隋唐时,民间戏班往往在神庙里演出,因有庙必有祭,祭佛祭神的方式之一,便是歌舞戏曲。大凡神庙里都建造有布列祭品的露台,这露台正可用来演戏,台前有供善男信女焚香叩拜的一方空地,正好成了看戏的地方。
北宋王朝建立,唐末五代乱世终结,进入全国统一时期。乱后得治,百废俱兴,中原地区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各个大中城市的商业、手工业日益繁荣,固定与流动人口急剧增加。众多的戏班子看准了这能大把赚钱的商机,纷纷进入人口稠密的城市演出,娱乐场所--瓦舍应运而生。
瓦舍最先出现在北宋京都汴京(今开封),且是与时俱增,至北宋末年,已是遍布皇城。据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汴京城内有朱雀门外新门瓦子,旧曹门朱家桥瓦子,梁门外州西瓦子,旧封丘门外州北瓦子,又有保康门瓦子、桑家瓦子、中瓦子、里瓦子,计有八处之多。
瓦舍有多大?《东京梦华录》也有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三个瓦舍,平均有十六、七个"勾栏",即现在所说的戏院、剧场,其宽广可想而知。从此书对单个瓦舍的记载,瓦舍之大也可见一斑的了:"州西瓦南自汴河岸,北抵梁门大街......约一里有余。"
瓦舍聚集了各类时兴表演,据《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戏曲发展史》载,表演的品类不下数十种:如小唱、嘌唱、杂剧、傀儡、杂手伎、球杖踢弄、讲史、讲小说、散乐、舞旋、相扑、掉刀蛮牌、皮影戏、弄虫蚁、诸宫调、商谜、合生、说诨话、杂班、叫果子......
如同现在的娱乐场所一样,瓦舍除了各种演出、表演外,还有店铺、摊点,大都是饮食业的饭店、酒家,糕点、果品;还有相应的服务业,诸如赌场、青楼、剃剪、看相、卖卦,为看客们提供吃喝玩乐的"一条龙服务"。
由此可知,当时的瓦舍热闹非凡,引广大游客流连忘返,"终日居此,不觉抵暮"、"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东京梦华录》)。南宋时,京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的瓦舍,也是人流拥挤,熙熙攘攘,请看宋人张端义在《贵耳集》中的记述:"临安中瓦在御街,士大夫必游之地,天下术士皆集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