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张在元差不多在武大服务了10年。但他的身份还是"编外教授"。这是教育行政化背景下,有任期和政绩压力的高校领导救急式的短期人才使用方法。病榻上的张在元,正是这种"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的悲剧注脚。
武汉大学派员到城市设计学院院长张在元的病床前,当着不能言语、靠呼吸机维生的张宣布:终止他与武汉大学的聘用合同,停止提供医疗费和住房。"解聘门"的发生,是校方薄情寡义,还是学校已不堪重负,抑或是高校人事制度病征的爆发?
张在元仰面躺在病床上,目光直愣愣地盯着天花板,这样的动作已经持续了9个月。
天花板已经很陈旧了,它和四周斑驳的墙面组成了这间病房。因为窗外那堵黑褐色的墙壁,即便是正午时分,这间窄小的病房也与阳光无缘。
假如还能说话,这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的前院长,或许会用他国际知名建筑师的眼光提出病房的改造意见。或者,干脆拿起他喜爱的红环0.18绘图笔,画出漂亮的改造图纸。
但这一切都已经不再可能。自从瘫痪之后,他唯一还能动的只剩下眼珠。11月18日,当南都周刊记者走进病房,看到的是他留在被子外浮肿的手,和连接呼吸机白色导管的胸部切口。他试图对来访者做出笑容,面部肌肉却在引发身体一阵抽搐后,扯出一个古怪的表情。
解聘风波
11月16日,武汉大雪纷飞,气温骤降。在凛冽天气里,一篇题为《武汉大学对待功勋教授果真寡情薄义》的帖子在网上火了起来。
帖子称,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张在元是该校建筑系创办人,两年前得了神经元疾病,已经病危。然而,今年武汉大学竟然派员到他的病床前,当着不能言语、靠呼吸机维生的张在元宣布:终止他与武汉大学的聘用合同,停止提供医疗费和住房。"当时张教授如遭雷击,面色大变,老泪纵横!"
一石激起千层浪,帖子描述的冷酷场面引来了无数关注。帖子随后被不断转载至各大论坛,有网友用"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来指责武大薄情寡义。发帖人戚非子表示,她是不忍心看到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知识分子的下场竟然如此之惨不忍睹,才发帖求助。帖子最后还留有实名及联系方式。
身在北京的戚非子自称毕业于武汉大学88级建筑学专业,是张在元招收的第一届学生。尽管在北京工作,她还一直和在武汉的同学保持联系。一位同学把教授的悲惨境况告诉了她,这让她十分震惊。
在打电话跟师母陈翠梅证实后,戚非子和同学们组织了捐款,遍寻张在元的各界朋友相助。在张在元家人与校方的交涉陷入僵局后,她决定公开此事,借舆论给武大以压力。"张教授是一个人在对抗武大这样一个庞大的单位,他处于弱势,这很不公正,他需要公众的支持。"
11月18日,张在元的夫人陈翠梅站在走廊上,面色焦黄,形容憔悴,对着一拨又一拨前来采访的记者重复着丈夫的病情,指责校方的冷漠。在谈话的间隙,她不时会走进那间窄小得进两个人就显拥挤的病房,看一眼躺在病床上的丈夫。
"运动神经元病非常罕见。"张在元所住的呼吸科主任医师陈医生说,患上该病的人俗称"渐冻人",得病后身体会逐渐瘫痪,直到呼吸衰竭而死亡。这种瘫痪是不可逆的,目前全球范围内都没有特效药或疗法。
尽管无药可治,但为了维持病人生存,必须不间断使用每月费用高达数万元的呼吸机,一旦出现感染等恶化趋势,还要使用昂贵的药物进行抢救。医院的欠费公告栏上,张在元的名字已经高居榜首。
随着各大媒体相继跟进报道,武大"在教授病床前宣读解聘合同"的行为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虽然武大一再解释是"合同到期自然终止"而非"解聘",所谓宣读解聘书不过是例行慰问中"顺带告知",但舆论风暴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
在铺天盖地的评论中,同患此病的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教授霍金,曾因幻觉症而无法授课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纳什都被翻出来,作为批评武大薄情的论据。
11月17日22时,武汉大学在学校主页贴出了《校人事部负责人就张在元有关情况答记者问》,对愈演愈烈的舆论指责作出回应。
在这份回应中,武大声明"张在元老师为学校外聘的非全职教师。张在元老师曾于1984年-1988年在武大任教,此后离开学校。2005年4月张在元老师被聘任为武大城市设计学院院长兼教授,聘期四年。与此同时,他本人还是‘喜马拉雅空间设计'公司的创办人与领衔设计师。"
算起来,张在元差不多在武大服务了10年。但根据武大声明,他的身份还是"编外教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其实这是教育行政化背景下,有任期和政绩压力的高校领导救急式的短期人才使用方法。"这些人的人事关系不在学校,本身在其他单位有自己的全职工作,因而并不享受全职员工的住房和医疗保险等福利,"当受聘者身体很好的时候没什么问题,但是一旦出现健康问题,双方就可能会扯皮。"
而病榻上的张在元,正是这种"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的悲剧注脚。
初入武大
率先发帖的戚非子曾提到,在有关钱学森晚年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张在元主持创办武大建筑学系的事迹。
搜索相关报道和张在元自传《红环0.18》,可以发现这一记载。1984年,张在元还是武汉建筑工业学院的助教,因为拍摄城市规划专业电视教学片《江城武汉》和获得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佳作奖而崭露头角。
通过武大经济学院教授武新木的引荐,张在元见到了时任武大校长的刘道玉。锐意改革的刘道玉采纳了张的建议,决定在武大设立建筑学专业,并将张破格调进武大,由他筹办建筑学系。
但新专业却经历了两次申报失败,1987年,第三次申报时,国家教委高教二司的司长指点张在元说,批准的唯一可能就是有钱学森的论证。
"在北京,要以电话联系上国防科委的钱学森与往中南海联系国务院总理几乎一样难!"张在元在自传中写道。在辗转奔波之后,他甚至因买不到火车票而从武汉一路站到北京,终于找到钱学森。凭着5页钱学森论证综合性大学办城市规划专业的可行性报告,武汉大学终于成为全国综合类大学中,第一所开办建筑学相关专业的高校。
1988年2月,张在元接到了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国际著名建筑师文彦的第六封邀请信。东京大学为这名已在国际上获得三次设计奖的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青年提供了高额研究基金。
这年3月,掀起高校改革浪潮的刘道玉被提前免职,而据说被列入武大改革"先锋阵营"的张在元也被告知,如果此时出国,将被撤销正处级资格及所有待遇。
张在元尽管情愿放弃职位,出国条件也都符合政策,其辞职报告和申请出国报告却都以"人才难得"的理由不被批准。在自传中,他用悲愤的语气记下了当时的一幕:"武汉市公安局通知我,有关方面为我出国深造之事专门下达了一份文件:‘关于不同意张在元副教授出国的通知。'"
经过一番运作,张在元最终顺利辞职赴东京大学留学,但国内的人事纠葛让他对这片土地心情复杂。在飞往东京的飞机上,他问自己:"真的还回来吗?我不知道。"
衣锦还乡
张在元还是回来了。
在日本度过8年苦行僧式的生活后,张在元于1995年获得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随即转赴美国、西班牙、香港等地讲学和做博士后课题研究。
2000年8月,由原武汉大学等四校合并组建新武汉大学。12月,各校建筑学、城市规划、图学等专业合并成立城市设计学院(原名城市建设学院)。2003年,工业设计、艺术设计专业又先后并入。
但据该院一位不愿具名的教师透露,这个新生的学院大概只有一百多名教职工,学生几百人,是小得可怜的一个院,别说不能跟国内传统建筑强校"老八校"相提并论,在武大内部也是名不见经传。
"当时武大城设学院正处于尴尬的磨合期,缺少具有标杆意义的权威专家。"张在元的法律代理人陈四平说,时任武大校长的刘经南两下广州,一在武汉,三次盛情邀请张在元,希望这位老武大建筑系的创立者能回武大任职。其间,甚至还请动了老校长刘道玉出面说情。
2005年,张在元作为引进人才回武大出任城市设计学院院长一职。在武大党委组织部的网站上,还能查到2005年4月15日发布的任前公示网页。按陈四平的说法,张在元当时并不热衷回武大,只是看在刘道玉的面子上答应"试试",因而直到当年9月1日才签了聘任合同。
然而,在"解聘门"喧嚣之时,一个疑为城设学院内部人士写的"揭老底"帖子上却说法迥异。该帖子称,张在元的公司经营状况一般,所以萌发了返学教书的念头。获悉城设学院领导班子换届,院长可自由竞争后,张便参加了新院长竞选。"由于新武汉大学领导班子不熟悉其历史,在三位竞争者中排名最后的张先生又获得了当时在位的某校领导的青睐,于是顺利走马上任。"
记者试图联系时任校长的刘经南求证此事,未获回应。但据学院内部人士透露,张在元个性张扬豪爽,颇受刘道玉和刘经南看重,但与学院里一些人的关系却并不好。由于张在元与武大签的是聘任合同,属于兼职性质,每周大概最多去一次院里,却有1万元的月薪。这点曾招致院里部分人的不满,到学校里告过他。
不过,尽管与学院里的关系扑朔迷离,曾传闻与张关系不和的院党委书记张龙根面对记者却对老搭档赞不绝口。"张老师非常有才华,对学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而在学生中,张在元的口碑则毫无疑问地好。一位从外校考入武大城设学院的研究生说,自己和很多同学都是冲他的名气来的,"遗憾的是我们刚来张老师就病倒了,都没机会听他的课。"
2005年,张在元履新仅5个月,便指导学生获得UIA(国际建筑师联合会)金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奖",开启了该院学生之后频频走向国际竞赛的道路。2006年,已经发病的张坐在轮椅上,又四处募集120多万元的经费,筹办了"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轮廓"科学考察活动,18支纵队共由110名学生组成,他们沿着蜿蜒的边境线行走,探访民族风情和建筑风格,后来被中央电视台拍成纪录片。
"张院长非常非常敬业,刚开始不能活动时就坐着给我们讲课,后来躺在病床上还在用笔记本写东西发表。"说,她是在张在元指导下首拿大奖的四名学生之一,后来又读了张的研究生。"他来了之后,帮学院通过了专业评估,建起了院馆,还在他公司为学生设立了实习岗位,真是作出了很大贡献。"
病榻僵局
蜜月期一直持续到张在元发病之后。
2006年2月,张在元腿部出现不适,开始自费在国内外看病。到2007年10月下旬,最终在湖北中医院确诊住院。此时,学校和院方对这位引进的人才还很关照,据陈翠梅说,武大曾专门为张在元开过校长办公会议,决定报销其80%的医疗费用。
武大在唯一的一份公开回应"答记者问"中称,按照聘用合同约定,张在元的医疗费用应由个人支付,考虑其实际困难,其聘期内的医疗费用首先从其个人薪酬账户中支付,不足部分由学校给予60%的补贴,其余部分由个人承担。截至2009年10月,学校除补贴16.5万元用于治疗,还垫付了医疗费用 68.6万余元。尽管聘任合同到期,学校仍要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其家属未交付任何医疗费的情况下坚持治疗至今。
与此同时,校方还在"答记者问"中列举了2008年雪灾期间,特派救护车、医疗组等,去西安将张在元接回武大中南医院治疗;动员年轻教师、管理人员以及本院的本科生、研究生组成义务护理组,24小时轮流陪护;连续三年前往张的老家慰问其老母亲等"善举",称武大已经"充分体现了人道关怀和深情厚意"。
陈翠梅也证实武大支付了张在元在湖北中医院、武大中南医院VIP病房、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共约50万的费用。但她对此并不感激,在她看来,转入呼吸科普通病房后至今的43万多元欠费也应该由武大解决。"他们所谓请陪护、看望张老师母亲花的费用都是从张老师工资账户里扣的钱。"
从院方传出的声音是,张在元上任之初便宣布不拿工资,在学院坚持支付后表示用其设立"元创基金",作为优秀学生的奖学金。但在张病重后,这笔钱实际上用在了支付张在元的医疗费上。
陈四平算了笔账,从张在元2005年进入武大工作至今,工资及其利息加起来共50多万元,如今这笔钱"不知道哪里去了",而且如果医药费是从工资账户抵扣,总费用和校方所谓"垫付68.6万余元"也对不上号。
和这笔"糊涂账"对应的,还有双方对聘任合同的诸多争议。
合同原有一式三份,分别在张在元、张龙根和学校人事部手中。陈翠梅说,2008年5月份,她让女儿去张在元的办公室拿合同,却发现已经不翼而飞。"他和张龙根的办公室是连通的,其他什么都没丢,就丢了这个,我们找张龙根要他手里那份,他却说没有。"
如今他们拿在手上的合同,是后来找人事部复印的。上面的起止时间打印着2005年9月1日-2009年8月30日,"9"和"8"两个月份数字用手写改成了"5"和"3",上面加盖人事部人才办公室的公章。
时间修改是否三方协商一致,连同薪酬福利条款中关于社会保险的约定,成了张在元家属与校方各执一词的矛盾焦点。
而在武大内部,一则传言流传甚广:陈翠梅同张在元闹了20年离婚,此次不过是想把丈夫丢给学校,自己好继承他留下的遗产。有曾参与陪护的学院老师说,"他老婆都不亲自照顾他,一些年轻的女老师看护的时候,比如要给张在元擦身这种事情,他老婆即使在旁边都不愿意动手,要年轻的女老师做。"
11月20日,武大发布了全球招聘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的启事。同一时间,校方委托的律师陈儒坤开始寻找张在元的人事关系与医保办理情况,希望找到 "真正的责任方"。而躺在病床上的张在元,内心里藏着所有谜团的答案,却只能用他唯一还能动的眼睛,无奈地看着身边这些因他而起的争端。
病床之外的是是非非还在延续,但在这个人生的断点,他所能做的,似乎只有继续盯着天花板,等待一个结局。
来源:南都周刊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