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原指大土山,并无墓地之意,那么,皇帝坟墓为什么称"陵"呢?
最早,君主的墓地都只称"墓",不称"陵"。如《周礼·春官·冢人》说:"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意思在说冢人职责是掌管王、侯、卿大夫的墓,弄清方位并画出图来。君王的棺椁葬在中间,以父为昭、子为穆,分为左右次序,各诸侯的墓就在君王左右的前面......墓大夫的职责就是专门掌管国家墓地的。由此可见,周代君王的墓地称"墓"。
春秋以后,许多诸侯的坟墓都葬在山丘中,所以有将"墓"称为"丘",并且冠上名号。如楚昭王的墓称为"昭丘",赵武灵王的墓称为"灵丘",吴王阖闾的墓称为"虎丘"。
大约在战国以后,君主的墓才开始有称为"陵"的。《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寿陵。推论应是当时君主的坟墓多利用大土山构筑而成,高广雄伟,故有此称。
汉朝以后,几乎所有皇帝的坟墓都称"陵"了,而且每个陵都有名号。有的自己没做上皇帝,但因子孙做了皇帝,就被追尊为帝,所以他的坟墓也称为"陵";如曹操活着的时候没有称帝,后来他儿子曹丕做了皇帝,追谥他为武帝,立庙号称太祖,他的坟墓就称为高陵。唐高祖李渊做皇帝后,追谥他的父亲李昺为元帝,庙号称世祖,坟墓称兴宁陵。
此外,有些妃嫔生前地位不高,死后因为儿子做了皇帝,而被追尊为皇太后,于是她的墓地也称陵。如宋文帝的婕妤沈氏死后,她的儿子刘彧即位,就是宋明帝,于是追尊她为皇太后,墓地称为崇宁陵。
秦朝开始,凡帝王陵墓都有陵园,陵园中殿堂,就是帝王陵墓的正殿,叫做寝殿,殿中放置帝王生前衣物,并作为祭祀之所,寝殿外还有便殿等等建筑。
现在南京有古迹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寝;另中山陵是国父孙中山先生(1866~1925)的陵墓,虽然他不是皇帝,而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因受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人民的尊崇,仍建广大壮观陵墓供人凭吊,是台湾游客至南京时必参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