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9-08-27 11:21:39作者:
一位母亲带了小学年纪的女儿进了诊间,指着小孩子手指头上几颗大小不一的深色皮肤硬块,忧心忡忡地问医师:“这是不是鸡眼?试过几次的冷冻治疗,仍然无法根除。”由于治疗过程的疼痛记忆,让小孩只要一听到冷冻治疗,随即眼泪就夺眶而出。
小英是一位高中生,脚底长了一些皮肤硬结已有数月之久,刚开始小英不以为意,却见这些硬结日益长大,数量也逐渐增多,甚至有时候穿鞋子走路会造成疼痛。在同学的建议下,小英试过在药局买鸡眼贴布来贴,贴上去一天后,贴过药膏的部分会整个变白而且碰到也不会痛了,但是只要不贴,没多久就又恢复原状。小英感到困扰,于是求助于皮肤科医师。
鸡眼古称肉刺,依中医古籍所载,肉刺与疣有别
“鸡眼”一名出现于清《医宗金鉴》:“肉刺证由缠脚生,或着窄鞋远路行,步履艰难疼痛甚,玉簪根捣贴涂灵。”【注】此证生在脚指,形如鸡眼,故俗名鸡眼。根陷肉里,顶起硬凸,疼痛步履不得。或因缠脚,或着窄鞋远行,皆可生之。......
宋《圣济总录》卷一三八:“论曰肉刺者,生于足指间,形如鞕胝,与肉相附,隐痛成刺,由靴履急穿相摩而成。”
隋《巢氏诸病源候论》(元刊本)卷三十肉刺候:“脚指间生肉如刺。谓之肉刺。肉刺者。由着鞋急小。趾相揩而生也。”
此外,古时候早有疣的病名,隋《巢氏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疣目候:“疣目者。人手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此亦是风邪博于肌肉而变生也。”宋《圣济总录》卷一百一面体疣目:“论曰风邪入于经络,气血凝滞肌肉,弗泽发为疣目,或在头面或在手足或布于四体,其状如豆如结筋缀连数十,与鼠乳相类故谓之疣目。”可见古人对于疣的观察极为正确。
只知道有鸡眼,却不知道有疣,是以讹传讹的结果
由上一段中医古籍所记载病名,我们可以得知鸡眼(肉刺)与疣古已有之,书中也强调鸡眼只生于足指间或脚指,并不生于他处。绝大多数的人只知道有鸡眼,却不知道有疣,实在是长久以来以讹传讹的结果。病毒疣是由人类乳突状病毒(HPV: Human Papilloma Virus)传染所造成,具有传染性,可以传染他人也会自我传染。人传人的传染途径通常是间接性的,也许经由一些共同接触的物件表面如手把、器具、修理工具、地板等等。惟独生殖器疣(俗称菜花)是性病的一种,因生殖器粘膜接触而传染,所以传染途径和其他型的病毒疣有所不同。
常见的病毒疣种类有寻常疣、跖疣(足疣)、扁平疣、生殖器疣(俗称菜花),目前已知人类乳突状病毒的型别已经超过80种,不同的病毒疣型别,有其固定的生长型态及固定部位,所以不会到处乱长。
病毒疣的外观会因生长部位而不同
病毒疣的外观会因生长部位而不同,例如生长于手部时呈现圆形颗粒突起、表面粗糙干硬,若生长于指甲周围则容易融合成一块,甚至延伸深入甲沟、指甲甲板下。生长于脚底时,由于走路重力压迫,通常不会隆起,而是形成扁平的硬块。扁平疣好发于脸部、手臂、腿部,呈薄而扁状,数量极多,甚至会痒。生殖器疣生长于生殖器、会阴部等皮肤柔软潮湿处,通常呈现花椰菜状隆起,这大概也是俗称菜花的原因。
为何有些人会感染病毒疣,有些人却不会?
皮肤科医师常被问到,既然是传染病,为什么同是家人中就只有一人感染呢?病毒疣是一种传染病,理论上每一个人都可能被传染。如同感冒一样,有些人特别容易感冒、有些人却不会。这或许牵涉到个人卫生习惯、接触传染原机会多寡、皮肤上是否容易有破损(如鱼贩、厨师、技工、孩童),或个人体质因素、对人类乳突状病毒的抵抗力较弱等。一般人容易将这扩大解释成“免疫力差”,因此误解而要求医师抽血检测免疫系统,这真是“错把冯京当马凉”了。不过,如爱滋病人、器官移植而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病人,的确比一般人容易被传染病毒疣。
同样长在脚上,病毒疣跟鸡眼有何不同?
鸡眼是生长于脚趾趾间的皮肤硬结,主因是表皮角质层因摩擦而增生变厚所造成。鸡眼的皮肤表面光滑隆起成缓坡山丘形状或高原形状,生于指间或脚底由于压迫而会造成疼痛。依照古中医书籍,鸡眼的病因来自鞋子紧穿或脚趾关节弯曲凸出,加上走路脚趾关节的皮肤摩擦而引起。由于外观上长得像鸡的眼睛,所以自古即有“鸡眼”的俗称。老一辈的人,常以刀平削鸡眼来减轻疼痛,但假使走路姿势不改、鞋型不变,经过一段时间鸡眼又会原地再生。长在脚上的病毒疣并不限定长于趾间关节或脚底凸出位置,数量上也往往会有多处,而且通常可以观察到有粗糙表面。
如何以简单方法自行分辨病毒疣跟鸡眼?
由于病毒疣寄生于表皮细胞内,造成表皮细胞增生、过度角化,生长像花椰菜状、富有丰富微血管充满于皮肤真皮层乳突,所以若以锐利刀片逐层平削,病灶会呈现黑色小点,如此可以确认是病毒疣。而鸡眼属于表皮角质层增厚,若以锐利刀片逐层平削,只见光滑珍珠色角质层,不会观察到黑点。
病毒疣跟鸡眼的比较表
如何避免或预防病毒疣的传染?
在公共空间尤其是泳池、温泉池、宿舍等公共浴室或是健身房、舞蹈教室等场所应该避免打赤脚,且尽量穿用自己的拖鞋。一旦感染也千万不要尝试自己以刀剪这些病毒疣病灶,以免扩散。
病毒疣是否一定需要治疗?
在孩童或年轻人身上,我们的确听到有些人的病毒疣未接受任何治疗,经过数个月或数年后自行消失的经验。不过,这些人病毒疣的数量常是少量的或是属于扁平疣类型,也有可能这些自行消失的个案是属于误判,将其他非传染性的皮肤病如结节性痒疹或角化瘤,未经皮肤科医师判定,自认为是病毒疣。如果病毒疣的数量多、生长速度快、且会造成困扰或疼痛,建议还是及早接受治疗。何况病毒疣具有传染性,不接受治疗的人,本身就是一传染原,对于周遭的人是一个潜在风险。
病毒疣的治疗方法
早期不管是病毒疣或鸡眼,病人习惯于接受外科手术切除。不过,在脚底的手术缝合伤口偶有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疼痛疤痕后遗症的产生。现在已有更新的治疗方式如液态氮冷冻治疗、二氧化碳雷射,让治疗的伤口减少,照顾上可以更为方便。
皮肤科常用的治疗可以分成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以高浓度水杨酸药水涂在病灶处再加上密封,每天使用一到两次,让表皮逐渐脱皮,达到让病毒无处寄生的目的继而根除它。通常用药时间要长达数周才会见效,极需要耐心。以水杨酸药水治疗的优点是,治疗过程少有疼痛,但偶而病灶周围的正常皮肤受药水侵蚀也会造成疼痛。在会阴部或脸颈部等皮肤脆弱部位,也应避免使用高浓度水杨酸药水,以免伤害皮肤。所以这个治疗方法需要有经验的医师或护士教导正确使用方式,才容易见效。另有一种深咖啡色药水叫芫菁素,具有细胞毒性可以破坏表皮细胞,造成起水疱反应,进而破坏病毒疣结构。不过这种药水具有毒性及危险性,必须由皮肤科医师来执行涂抹。目前也有一种药膏以涂抹方式治疗病毒疣,其作用机转在于诱发患部周边皮肤的免疫反应,藉由自我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破坏病毒疣。使用方式需要每日或隔日涂抹数星期,视红肿反应调整用药间隔。由于药效较弱,目前也发展出与液态氮冷冻治疗并用的方式。
非药物治疗
皮肤科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有液态氮冷冻治疗、电烧手术及二氧化碳雷射手术等。冷冻治疗是以冷度在零下196度的液态氮,接触或喷在患部,使患部皮肤产生轻微表层冻伤,藉以破坏表皮让寄生其中的病毒无法生存。冷冻治疗需要富有经验的医师执行,才得以掌控冷冻时间及冷冻深度,做到恰到好处,以免过轻而毫无效果或过重而产生疼痛血疱甚或伤害深部真皮,真皮伤害容易留下疤痕。也由于冷冻治疗控制不易,往往需要多次的治疗。电烧是电能经由金属传导,因电阻抗产生热能来破坏组织。雷射是一种强化的光,光能量转化为热能破坏标的组织。电烧需要金属头直接接触组织,如果金属头不干净可能会传染疾病光线不用接触组织,非常安全。另外,电能的传递没有选择性,组织破坏性大,容易伤及正常组织而产生疤痕。如果以摩托车和汽车分别代表电烧与雷射来解释,可以更明了。摩托车价位便宜,属于较早期低阶的交通工具,安全性低;汽车价位高,但是安全性也高。目前三者用于治疗病毒疣都有健保给付(见注),因机器成本不同,给付也有差异。(注:健保规定“多发性”病毒疣才可以以二氧化碳雷射治疗)
病毒疣是否可以断根?
病毒疣既然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只要能根除病原,增强皮肤防御力,病毒无法孳生,当然就可以断根。不过,还是有被传染再生的可能。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只要在治疗上与医师密切合作,定时回诊,“除恶务尽”、远离传染原,自然可以摆脱病毒疣的缠扰。
小英是一位高中生,脚底长了一些皮肤硬结已有数月之久,刚开始小英不以为意,却见这些硬结日益长大,数量也逐渐增多,甚至有时候穿鞋子走路会造成疼痛。在同学的建议下,小英试过在药局买鸡眼贴布来贴,贴上去一天后,贴过药膏的部分会整个变白而且碰到也不会痛了,但是只要不贴,没多久就又恢复原状。小英感到困扰,于是求助于皮肤科医师。
鸡眼古称肉刺,依中医古籍所载,肉刺与疣有别
“鸡眼”一名出现于清《医宗金鉴》:“肉刺证由缠脚生,或着窄鞋远路行,步履艰难疼痛甚,玉簪根捣贴涂灵。”【注】此证生在脚指,形如鸡眼,故俗名鸡眼。根陷肉里,顶起硬凸,疼痛步履不得。或因缠脚,或着窄鞋远行,皆可生之。......
宋《圣济总录》卷一三八:“论曰肉刺者,生于足指间,形如鞕胝,与肉相附,隐痛成刺,由靴履急穿相摩而成。”
隋《巢氏诸病源候论》(元刊本)卷三十肉刺候:“脚指间生肉如刺。谓之肉刺。肉刺者。由着鞋急小。趾相揩而生也。”
此外,古时候早有疣的病名,隋《巢氏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疣目候:“疣目者。人手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此亦是风邪博于肌肉而变生也。”宋《圣济总录》卷一百一面体疣目:“论曰风邪入于经络,气血凝滞肌肉,弗泽发为疣目,或在头面或在手足或布于四体,其状如豆如结筋缀连数十,与鼠乳相类故谓之疣目。”可见古人对于疣的观察极为正确。
只知道有鸡眼,却不知道有疣,是以讹传讹的结果
由上一段中医古籍所记载病名,我们可以得知鸡眼(肉刺)与疣古已有之,书中也强调鸡眼只生于足指间或脚指,并不生于他处。绝大多数的人只知道有鸡眼,却不知道有疣,实在是长久以来以讹传讹的结果。病毒疣是由人类乳突状病毒(HPV: Human Papilloma Virus)传染所造成,具有传染性,可以传染他人也会自我传染。人传人的传染途径通常是间接性的,也许经由一些共同接触的物件表面如手把、器具、修理工具、地板等等。惟独生殖器疣(俗称菜花)是性病的一种,因生殖器粘膜接触而传染,所以传染途径和其他型的病毒疣有所不同。
常见的病毒疣种类有寻常疣、跖疣(足疣)、扁平疣、生殖器疣(俗称菜花),目前已知人类乳突状病毒的型别已经超过80种,不同的病毒疣型别,有其固定的生长型态及固定部位,所以不会到处乱长。
病毒疣的外观会因生长部位而不同
病毒疣的外观会因生长部位而不同,例如生长于手部时呈现圆形颗粒突起、表面粗糙干硬,若生长于指甲周围则容易融合成一块,甚至延伸深入甲沟、指甲甲板下。生长于脚底时,由于走路重力压迫,通常不会隆起,而是形成扁平的硬块。扁平疣好发于脸部、手臂、腿部,呈薄而扁状,数量极多,甚至会痒。生殖器疣生长于生殖器、会阴部等皮肤柔软潮湿处,通常呈现花椰菜状隆起,这大概也是俗称菜花的原因。
为何有些人会感染病毒疣,有些人却不会?
皮肤科医师常被问到,既然是传染病,为什么同是家人中就只有一人感染呢?病毒疣是一种传染病,理论上每一个人都可能被传染。如同感冒一样,有些人特别容易感冒、有些人却不会。这或许牵涉到个人卫生习惯、接触传染原机会多寡、皮肤上是否容易有破损(如鱼贩、厨师、技工、孩童),或个人体质因素、对人类乳突状病毒的抵抗力较弱等。一般人容易将这扩大解释成“免疫力差”,因此误解而要求医师抽血检测免疫系统,这真是“错把冯京当马凉”了。不过,如爱滋病人、器官移植而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病人,的确比一般人容易被传染病毒疣。
同样长在脚上,病毒疣跟鸡眼有何不同?
鸡眼是生长于脚趾趾间的皮肤硬结,主因是表皮角质层因摩擦而增生变厚所造成。鸡眼的皮肤表面光滑隆起成缓坡山丘形状或高原形状,生于指间或脚底由于压迫而会造成疼痛。依照古中医书籍,鸡眼的病因来自鞋子紧穿或脚趾关节弯曲凸出,加上走路脚趾关节的皮肤摩擦而引起。由于外观上长得像鸡的眼睛,所以自古即有“鸡眼”的俗称。老一辈的人,常以刀平削鸡眼来减轻疼痛,但假使走路姿势不改、鞋型不变,经过一段时间鸡眼又会原地再生。长在脚上的病毒疣并不限定长于趾间关节或脚底凸出位置,数量上也往往会有多处,而且通常可以观察到有粗糙表面。
如何以简单方法自行分辨病毒疣跟鸡眼?
由于病毒疣寄生于表皮细胞内,造成表皮细胞增生、过度角化,生长像花椰菜状、富有丰富微血管充满于皮肤真皮层乳突,所以若以锐利刀片逐层平削,病灶会呈现黑色小点,如此可以确认是病毒疣。而鸡眼属于表皮角质层增厚,若以锐利刀片逐层平削,只见光滑珍珠色角质层,不会观察到黑点。
病毒疣跟鸡眼的比较表
如何避免或预防病毒疣的传染?
在公共空间尤其是泳池、温泉池、宿舍等公共浴室或是健身房、舞蹈教室等场所应该避免打赤脚,且尽量穿用自己的拖鞋。一旦感染也千万不要尝试自己以刀剪这些病毒疣病灶,以免扩散。
病毒疣是否一定需要治疗?
在孩童或年轻人身上,我们的确听到有些人的病毒疣未接受任何治疗,经过数个月或数年后自行消失的经验。不过,这些人病毒疣的数量常是少量的或是属于扁平疣类型,也有可能这些自行消失的个案是属于误判,将其他非传染性的皮肤病如结节性痒疹或角化瘤,未经皮肤科医师判定,自认为是病毒疣。如果病毒疣的数量多、生长速度快、且会造成困扰或疼痛,建议还是及早接受治疗。何况病毒疣具有传染性,不接受治疗的人,本身就是一传染原,对于周遭的人是一个潜在风险。
病毒疣的治疗方法
早期不管是病毒疣或鸡眼,病人习惯于接受外科手术切除。不过,在脚底的手术缝合伤口偶有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疼痛疤痕后遗症的产生。现在已有更新的治疗方式如液态氮冷冻治疗、二氧化碳雷射,让治疗的伤口减少,照顾上可以更为方便。
皮肤科常用的治疗可以分成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以高浓度水杨酸药水涂在病灶处再加上密封,每天使用一到两次,让表皮逐渐脱皮,达到让病毒无处寄生的目的继而根除它。通常用药时间要长达数周才会见效,极需要耐心。以水杨酸药水治疗的优点是,治疗过程少有疼痛,但偶而病灶周围的正常皮肤受药水侵蚀也会造成疼痛。在会阴部或脸颈部等皮肤脆弱部位,也应避免使用高浓度水杨酸药水,以免伤害皮肤。所以这个治疗方法需要有经验的医师或护士教导正确使用方式,才容易见效。另有一种深咖啡色药水叫芫菁素,具有细胞毒性可以破坏表皮细胞,造成起水疱反应,进而破坏病毒疣结构。不过这种药水具有毒性及危险性,必须由皮肤科医师来执行涂抹。目前也有一种药膏以涂抹方式治疗病毒疣,其作用机转在于诱发患部周边皮肤的免疫反应,藉由自我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破坏病毒疣。使用方式需要每日或隔日涂抹数星期,视红肿反应调整用药间隔。由于药效较弱,目前也发展出与液态氮冷冻治疗并用的方式。
非药物治疗
皮肤科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有液态氮冷冻治疗、电烧手术及二氧化碳雷射手术等。冷冻治疗是以冷度在零下196度的液态氮,接触或喷在患部,使患部皮肤产生轻微表层冻伤,藉以破坏表皮让寄生其中的病毒无法生存。冷冻治疗需要富有经验的医师执行,才得以掌控冷冻时间及冷冻深度,做到恰到好处,以免过轻而毫无效果或过重而产生疼痛血疱甚或伤害深部真皮,真皮伤害容易留下疤痕。也由于冷冻治疗控制不易,往往需要多次的治疗。电烧是电能经由金属传导,因电阻抗产生热能来破坏组织。雷射是一种强化的光,光能量转化为热能破坏标的组织。电烧需要金属头直接接触组织,如果金属头不干净可能会传染疾病光线不用接触组织,非常安全。另外,电能的传递没有选择性,组织破坏性大,容易伤及正常组织而产生疤痕。如果以摩托车和汽车分别代表电烧与雷射来解释,可以更明了。摩托车价位便宜,属于较早期低阶的交通工具,安全性低;汽车价位高,但是安全性也高。目前三者用于治疗病毒疣都有健保给付(见注),因机器成本不同,给付也有差异。(注:健保规定“多发性”病毒疣才可以以二氧化碳雷射治疗)
病毒疣是否可以断根?
病毒疣既然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只要能根除病原,增强皮肤防御力,病毒无法孳生,当然就可以断根。不过,还是有被传染再生的可能。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只要在治疗上与医师密切合作,定时回诊,“除恶务尽”、远离传染原,自然可以摆脱病毒疣的缠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