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中,许多人除了说起谢某那些"大坏事"外,都说起许多道德品德上的"小坏事"。
首先,说说他的教学品德。
大学教师,无疑教书育人、做好教学工作是最重要的一项职责。谢某被学生说成上课是"最最烂的",评分一向是学院最低的。最近5年教过的学生,都申诉他的上课问题:
谢某上课常常是到课堂宣布"现在上课",然后让学生自己做报告,他到教室外打手机,一打可能就是半小时,甚至有一次两节课后都没有回来,不见了,人跑了!
谢某上课常常是找学生代课、找外面的什么非专业人士讲座(顺便封给人家一个"北大客座教授"的头衔,让那些人再去招摇撞骗),有时一门课16周有12周的时间是由实验室工作人员代讲的!
谢某上课学生是不能有意见的,否则会摆架子大骂学生一顿,如果学生不是"找死"、不怕受到成绩等的报复,就继续提意见吧。北大设有深圳研究生院,那里
有传播专业的研究生,谢某去上课,5周的课必须压缩为3周��"因为我很忙,我有许多课题要做......"上课时不停接电话,学生的不满通过研院回馈给谢某以后,他下午去课堂上对学生破口大骂,并且扬言"啊---这个破课我还不想上呢,你们以为我想来上啊!!"然后他说他要去香港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一溜烟不见了!他还在深圳上课期间,到附近许多地方"讲学",而把讲课放在一边。
学生当然也有因为谢某而高兴的时候,比如:谢某半途走了,还有两周的课没上,学院的主要领导们竟然突然降临深圳了、"紧急补场",代他上完两周的课。学生们兴高采烈,说终于见到领导了,有了归属感。
谢某出教学事故、学生不满等等状况,都无损于他曾当副院长、当"学科带头人"、申报各种课题(通过攻关,屡屡得胜)、担任各种委员、评委......关键时候,还有人"紧急补场"。
第二,说说他的个人品德。可能涉及到私生活(抱歉啦)。
被访问者们都说,谢某非常热衷于散布、揣测、传播小道消息、绯闻,而且是在学生面前。他在学生中散布过北京大学几乎所有校级领导的"绯闻":某书记与某机关的谁谁是情人关系,某校长与某院花出身的谁谁形影不离,某部门的部长与女下属发生过调戏事件......
反正这些事也无从查证,大家对那些人物也都不了解,所以很惊叹于他如此信息灵通,什么事都知道。直到他开始编排到学院的同事与学生身上,因大家了解得较多,才开始怀疑他是不是真的"信息灵通",而且明显有谣言在其中。
最让学生们咋舌的是,谢某还把绯闻编排到了他的老师身上,说得有声有色,直称自己的老师是"流氓教授"!
他可能没想过学生如何去"编排"他,而且有身受其害的学生的现身说法,已经不是编排、而是事实了。我第一次听说他的这些信息,吃惊得不知说什么好,然后第二、第三个去一个个地证明。
有学生曾经不巧遇见他与某女(生)留宿于办公室......
有女生在修读他的课时,被叫去他的办公室,他的手不安分地上下其手......学生羞于说出具体情况,但她的同学还清晰地记得该女生因不知如何拒绝去其办公室、又担心其成绩上被报复,差点患上抑郁症。
深圳研院的女生据说最担心的是半夜被谢老师叫到教工招待所(据说与学生在同一栋楼里)。第一次不能抗拒去了以后,第二次再叫,这位女生恳求室友陪她一起去,结果女室友也被摸这摸那。
至于他与外面东北某女的关系��那些与学生无关的,都不说了。私生活嘛。
就是这样一个人,才表现出对"绯闻"、对编排别人的无上兴趣。可是,他擅长两面三刀,见到某书记、某校长、某部长,都表现得异常听话、乖顺,据说通过种种公关打通了学校若干的部门(其中有很大的公关力量是源于他曾经掌管学院的财务,拿学院的资财送礼),而某部一有课题、获奖之类的好事,都首先照顾他。
第三,说说他的工作品德。
谢某很活跃、很勤快,大家都有共识。但没人看到过他在办公室里是写论文、做研究的,总是在打电话、打电话,有时一天打上数小时。信管系的一些人说,曾经有多次年终统计成果显示,他尽管从不坐下写东西,但平均每天的成果超过一万字。
在采访中,有些人不断提醒我说,谢某�下了学院的一笔钱,是研究生课程班(成人教育)创收获得的,学生交的费用(现在好像每人2万元)中有几千元是不上帐、不提交研究生院的,以他的名义开了账号,之后不了了之。具体是多少,有的说是50万,有的说是70万。但这件事确实无从查证,连当年的帐也是他自己管着的,哪能查出数目?
据言,谢某视学院送出的公关礼品、分发的奖金,视为他个人对别人的好处,甚至对老师报销差旅费,也要私下里示好:"这就是给你报飞机票的啊,别人的都只能报火车票",然后跟别人也是这一套。
他有强烈的从政愿望,曾四处打探学校有何空缺,前述几件坏事都发了之后,他去年还竭力谋求新闻学院的常委书记一职。真的不知他是怎么想的。
上述是方方面面采来的信息。但是这样一个人,为何学校就要竭力保他呢?北大怕丢丑,也不会保所有的教师吧?带着这样的问题我曾致电给两位校领导,但未有人接听电话。我听听其它人的分析,感觉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即谢某的使用价值。
谢某已经熟悉学界的各种路径,包括如何送礼打通种种关节得到课题、如何让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攒出"专著"(这样的专著,有一年他连出了4本),基于目前学术界重视数量统计的现状,从成果数量来说,他是给北大"争光"、给弱势的新闻学院"添力"了。
关于谢某的介绍:现任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系主任(目前该系专任老师只有他一人,别的是行政人员挂在网上为好看),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其实是学院下设的),博士生导师,截止2006年发表论文80多篇、专著十多部,几次获教育部奖励。
从谢某的身上,我们看到的北大,是一个重视成果数量、不重学术质量,重视外面的荣誉、不重内在的品德的北大。(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