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革武斗中,重庆的武斗是全国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说当年重庆的武斗除了飞机没有动用以外,动用了当时我国正规部队几乎所有的轻重武器,因为重庆的兵工厂从抗战时期开始就赫赫有名。
当年大街上是横冲直撞的坦克和装甲车,江面游曳着炮艇,大桥两端是重机枪和高射炮--这些杀人的武器对准的是同胞、是邻居、是同学、同事甚至是亲人和恋人!
一切屠杀者和被杀者都以为自己在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然而杀戮带来的并不是那个企盼的结果,并没有获得他们向往的荣光。
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躺在一个被飞快遗忘并即将彻底遗忘的角落,可怜那些父母那些恋人......
而他们的父母却不知流落到何方,当年的恋人也不知泪撒何处了。
这个墓园平时无人来,只在清明时节才有人来扫墓。大门有大铁索锁着。墓园立立着数十座墓碑,是水泥浇注的。高的有四五米,象一片水泥树林。墓园里荒草没膝,凄风森森,让人不寒而栗。
墓中的红卫兵最小的才14岁。当年重庆武斗很厉害,枪炮都动用了,两派造反组织多有死伤。时光飞逝,只有这些墓碑和荒草还留着惨痛的记忆。
碑上大多刻着毛泽东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墓园围墙上写着"文革墓园"四个猩红的大字。当地人习惯叫它红卫兵墓。
它位于重庆沙坪公园深处,紧邻一座1990年重建的天主教堂。据称是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仅存一座基本保存完好的文革武斗墓群。由高约三至六公尺不等的块石叠砌而成的灰墙把墓园大致围成船形;墓园西高东低,形成几级梯形台地。
墓园占地约3000平方米左右(约合4.5亩)。墓群坐西朝东,寄寓着墓主永远"心向红太阳"的拳拳之意.
这里平时几乎没有人。阴雨的下午更是冷清,一个人来到这里,浑身感到恐惧,只好不停地吸烟,不停地揿动快门。零乱的树枝分割了天空,突然感觉森然......幢幢墓茔映入眼帘,小路不知通向何处。
仰视,看见巍峨的碑体.上面的字一猜就应该是"挥泪继承烈士志,誓将遗愿化宏图"。
其中113座墓茔埋着1967年至1968年重庆武斗期间约400名战死或意外故亡(个别)的八一五派组织成员。造墓立碑时间最早的从1967年6月开始,最晚的到1969年1月结束。
在纪念和遗忘的对立之间,愿那些在影像中飘浮的灵魂安息!愿那些栖身于衰败的墓园里的灵魂安息!
死亡者年龄最小的14岁(2人),年龄最大的60岁。死亡者年龄:20岁以下的占35.2%(69人),21-30岁的33.7%(66人),31-40岁的20.9%(41人),41岁-50岁的7.7%(15人),50岁以上2.6%(5人)。
死亡者职业:工人占58.9%(最多,176人),学生34.8%(104人),职员4.7%(14人),军人(军事院校学生)2%(6人),干部1%(3人),教师0.67%(2人)。
墓园的布局没有统一规划,按先来后到的不成文法随意分割,有的位置坟墓密度很大,有的位置则趋疏朗,没有对称性。建墓的主要材料是石板、青砖、三合土、水泥。单人独墓的款式一般较简单,没有独立的碑,刻石融在墓体中嵌于正前方,墓志、墓表、墓铭三者合一。
多数合葬墓主体设计摹仿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再略加变通改良:南北横亘绵延的墓基适应着多人合葬的功能需要,其上耸立一座石碑。9号墓摹仿人民英雄纪念碑最为认真与酷似,墓基四周环绕着漂亮磨石栏杆。
117号墓铭刻悼文的墓裙宽达十多米。碑身、碑顶一般饰有八一五派徽记(嵌着派别名号的火炬)。墓碑主体题字多为龙蛇竞走、横空出世的毛体狂草:"死难烈士万岁" 。
点缀其间的有时代特征鲜明的激烈口号:"头可断,血可流,毛泽东思想不能丢;可挨打,可挨斗,誓死不低革命头";或表示悼念之意的毛泽东、鲁迅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等。
碑文一般能提供死者生平较完整的资料,且间杂考绩式政治评语。如82号墓:"江丕嘉同志简历 毛主席最忠实的红卫兵江丕嘉同志(男)一九四九年九月五日生于重庆小龙坎,一九六六年十月加入中学生红卫兵,六七年三月加入红卫兵革命造反司令部。
同年八月二十一日晨六点五十分为保卫中央赴渝调查组的安全英勇献身,年仅二十岁。在文化大革命中,始终不移地站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一边,勇敢战斗在斗争的最前列,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他洒尽了最后一滴血。江丕嘉同志为革命而死,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这个文革墓园,它已经是这个灾难国家唯一可见的证据了,然而已经有人正在准备销毁它,希望在这里建一个五星级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