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峦迭翠,波光粼粼,天水相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群身着短衫和淡蓝长裙的傣族少女,臂带金环,透着大自然赋予的灵气,在水边嬉戏。伴随着优雅的音乐,少女们轻歌曼舞,婀娜多姿。体态轻盈,优雅妩媚,飘飘欲仙。舞动身躯宛如杨柳随风,秀发飘飘,人与自然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秋水伊人"的画面,俨然人间仙境。
她们时而模仿游鱼的轻盈,时而学着高雅的孔雀。天真烂漫,恬静淡雅,与世无争,超凡脱俗。清水洗去人间烦恼,了却万种愁思。结束时演员舞姿持续不停,源源不绝,余波荡漾,意犹未尽。
戏剧评论硕士郭静子评论说:《傣族少女》表现了少女在水边,戏水说笑,舞者举手投足间,就把女性的活泼和柔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历史简介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置益州郡,傣族地区属益州郡管辖。公元69年,傣族地区属永昌郡。至明清两代,废除世袭土司,傣族地区渐归朝廷直接统治。
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傣族人十分喜爱诗歌,有着宝贵文化遗产。
傣族的家居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很有特色,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米装進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特产,唐代就远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傣族舞蹈
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是其经典的舞蹈,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节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孔雀舞:傣语叫"戛洛涌",是傣族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富饶美丽的傣乡,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过去每当晨曦微明或夕阳斜照时,常见姿态旖旎的孔雀翩翩起舞,因此,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每逢佳节,傣族人民都要云集一堂,观看由民间艺人表演的根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佛经故事等编成的孔雀舞及表现孔雀习性的舞蹈。明代《南诏野史》中也有关于孔雀舞的记载:"婚取长幼跳蹈,吹芦笙为孔雀舞......",可见孔雀舞的历史源远流长。
孔雀舞有较固定的表演程式,多为模仿孔雀飞出窝巢、灵敏视探 、安然漫步、寻水、饮水、戏水、洗澡、抖翅、晒翅、展翅与万物比美、自由幸福的飞翔......等。
有人说,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山青水美,人杰地灵,傣族妇女一般都身材苗条匀称,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
鱼舞:傣语叫"戛巴"。据说在傣族发现了鱼并学会捕鱼的时候起,就跳起模仿鱼儿的舞蹈。鱼舞比其它傣族民间舞更为柔和、细腻,灵巧而活泼。主要表现在起伏、柔和的屈膝半脚掌碎步动作上,小跳敏捷活泼,表现鱼儿在风平浪静的水中漫游时,常采用全脚或半脚掌屈膝碎步行走,没有起伏,双手和上身只向左右摆动。在表现鱼儿戏水或与急流搏斗时,常采用小跳、小蹦子、小翻身等跳跃性动作,形象生动逼真。鱼舞多采用鱼形手式(一手以手心盖于另一手的手背之上,大拇指伸展),或以双手向外划圆和双臂在后摆动为典型动作。鱼舞的鼓点比较缓慢、轻盈,丰富的鼓语不亚于孔雀舞。
鼓舞:傣族的鼓舞丰富多彩,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单面鼓,另一种是双面鼓,因为单面鼓的形状象大象的腿,因而起名为"象脚鼓"。
象脚鼓舞:傣语叫"戛光",是傣族地区流行最广的男子舞蹈。每当栽秧后和丰收时节,就跳起象脚鼓舞以示欢庆。象脚鼓不仅是一种民间舞蹈的道具,也是伴奏其他舞蹈的主要乐器。傣族人民娱乐时,有舞必有鼓,有鼓必有舞,只有在象脚鼓的伴奏下,舞蹈才能跳得有声有色、酣畅尽兴。
双面鼓舞:傣语叫"光邦",是傣族最古老的一种鼓舞。此种鼓一头大、一头小,两面均蒙有皮。小双面鼓长一尺半左右,可横挂在身上,舞时右手用手掌敲鼓,左手用竹片击鼓,动作起伏大,常用深蹲等舞姿 ,三道弯造型较突出。大双面鼓直径六十七公分。需要俩人用竹杆扛起来,舞者双手抡槌,做云手转身,吸腿、跪蹲等动作打鼓。鼓声铿锵有力。几十人几百人均可围成圆圈按顺时针方向,手持鲜花或手巾载歌载舞,节日时通宵达旦欢舞不息。舞蹈朴实热情。
花环舞:傣语叫"戛洞",是青年人的集体舞蹈。从很早的年代起,每当泼水节和其它宗教节日来临时,小伙子和姑娘们就成群结队采集最鲜艳最美丽的花,然后打着象脚鼓载歌载舞把鲜花送到缅寺搭成花亭......,这一古老的习俗至今流传在傣家村寨。
烦整:傣语称刀舞和棍、拳、棒这类舞为"烦整",是男性的舞蹈,与汉族的武术类似。舞蹈动作有力、刚健,多采用"大八字跺步"、"弹腿"、"踢腿蹭跳"和"深蹲滑行"等步伐,这些动作在傣族民间舞中很少出现。刀舞有单刀、双刀、短刀和长刀(类似剑)等种类。棍、棒、拳术与刀舞基本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