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4-27 13:24:52作者:牟梅
以雄、奇、险、秀、古著称,并被世人封为武陵仙境的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海拔2493米,是贵州第一山。
梵净山古称“三山谷”,后又称“九龙山”、“月镜山”等,明代以后称“梵净山”,是从佛教中的“梵天净土”化来,意思是超凡脱俗清静。它同峨嵋山、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一样,也是佛教名山,据说是弥勒佛的道场。
佛经《游行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在涅磐前对其弟子阿难说:“你在这两棵树下为如来铺置一个床座,使头向北,面向西,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的法当在北方长久的流传保持下去。”《涅磐经》上说,当释迦牟尼佛涅磐的时候,“大地震动、天鼓自鸣,四大海水波浪翻倒,须弥山自然倾摇,狂风奋发,林木摧折,萧索枯悴,骇异于常。”与须弥山神灵相通的梵净山山峰之颠的金顶,直入虚空,泪如雨下,随即地动山摇,在一声巨响后,庞大的金顶刹那间一分为二,峡沟之中爆出一束金光冲入云霄,光灿天地。
释迦牟尼佛涅磐后,佛法传入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并逐渐走向强盛,应了释迦佛涅磐前的预言。而地处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内陆的梵净山在释迦佛涅磐时的感应以及后来成为佛教圣地,也正说明了佛法之神奇非常人所能知晓。那么,梵净山又是如何成为弥勒佛的道场的呢?
传说,在梵净山金顶一分为二后,有人在其上听见了梵音,还看见一个和尚端坐在金顶另一端,他通体光明,金灿耀目,左手执一莲花,右手示指天空。人们不知他是如何登上绝顶的,就在峡沟之上架了一座天桥。可是天桥架好了,和尚却消失了。人们四处寻找,发现他又坐在另一山峰之上,而且身体逐渐变大,最终变成了一大型巨石像。有人悟到这是弥勒现世,于是在其金顶端坐之处修建了弥勒殿,供奉弥勒佛。梵净山从此成为弥勒佛的道场。
梵净山在成为弥勒佛的道场后,大约在唐宋时,佛法大兴,明朝时达到鼎盛时期,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奉皇帝诏令而建的古碑上写道:“此黔中间之胜地有古佛道场,名曰梵净山者则又是天下众名岳之宗也------自开辟迄今,海内信奉而奔趋”。另据金顶镇国寺现存清刻石碑载:“数百年進香男妇,时往时来,若城市然。”在此修行的僧人众多,只是见于史籍的不多。比较有名的有明代的妙玄,清时的深持、隆参等,梵净山一带还流传着深持和尚井中取料木建天庆寺的传说。
大概在明朝开始,梵净山上开始建造大量寺庙、庵堂,仅其主峰山麓就有 “四十八大脚庵”,如承恩寺、钟灵寺、太平寺、释迦殿、弥勒殿等。释迦殿和弥勒殿中分别设有释迦、弥勒两佛像。还有分布在上山四条主路上的“四大皇庵”:天马寺、坎梅寺、护国寺、天庆寺。清朝建造的庙宇也很多,有“开门可闻钟鼓,上路便遇僧尼”之说。此外,在金顶半腰,有观音洞,洞中供有观音菩萨像。比较著名的护国寺建于唐代,开始叫“天池院”,明代,改称“护国寺”,并進入兴旺时期,有两万平方米的建筑和几百僧人,但后来几度重毁重修。
梵净山上的神迹随处可寻,如头重脚轻的“蘑姑岩”、拔地冲天的“万卷书”、 凌空飞架的“天仙桥”、 形似龙状的“九龙池”、玉树临风的太子石,以及“佛光”、“月镜”、“瀑布云”、“说法台”、“香炉台”、“炼丹台”、“九皇洞”、“金盆”等。
“万卷书”传说是当年唐僧西天取经返回时,所乘白马穿云破雾,前踢触及梵净山,从马上落下了一叠佛经,从此梵净山整座山体都是层层叠叠、堆砌有序的页岩,好象卷帙浩繁的古代典册齐天堆放。
天仙桥凌空飞架,势若长虹。《铜仁府志》载:“一切桥石,皆朝谒善众,背负猱升,非可易得。”古人认为此桥非人力所能,乃为神工,故称“天生桥”。传说此桥是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提供的铁拐作拱架,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作料石修砌而成。天桥修成后,诸佛众仙来此踩桥庆贺,场面热闹非凡,后人又才称此桥为“天仙桥”。天仙桥连接金顶释迦、弥勒二殿。人们从峡口而上,一定要先拜释迦佛,再拜弥勒佛。释迦是现在佛,弥勒是未来佛,如此安排亦是绝妙。
再如“太子石”。相传明万历年间,李太后来到此山修行,其子思母心切,专程来梵净山探母,并且大声呼唤。但其母求法心切,不思凡俗,就展施法术将太子定在峡谷之中,最终化为了石头。而李太后成仙的“九皇洞”则是依石壁而建,石壁上刻有“洞天佛地”四个大字。“金盆”是李太后每日晨昏参天拜佛时洗手之处,“玉炉”就是其插香的地方。
梵净山上有时有“佛光”显现,金顶脚下的镇国寺石碑载:“三角庄前,一派祥光拥护;九皇洞处,几重瑞气回环。“除了有“佛光”之外,梵净山还有一个独特的灵异现象,那就是“月镜”。根据史料,在风清月白之夜,人们在老金顶每取一面石板,都可以照出自己清晰的影像,这被称为“月镜”现象。梵净山的新金顶陡峭挺拔,初期人迹罕至。后来有僧人在金顶修建了庙宇,并在悬崖上安装了铁链,这样人们可以攀援而上。期间,要经过灵官岩、顶胸石、观音洞、金刀峡。峡底有石径通顶,援石级而上,恍若登天梯。尤其奇异的是,在金刀峡悬壁上有一个泉眼,人称“定心池”,“水容一勺,只供朝山人依次一喝,旋啜旋生,莫侧所出,饮饱升梯登桥,畏心始定,此天之效灵于佛,佛之灵应以待远迩皈依者”。喝完了这定新水,登山者就气平心定,坦然登顶了。
更为神奇的是,在贵州德旺乡汩沱远眺梵净山,会发现千米山脉呈现出卧佛的姿容,人们称之为“梵净山卧佛“,其宽额、大眼阔鼻、四方嘴、浑圆的大腹等依稀可见。
清代喻政作《登梵净山》一诗,赞美佛山梵净山,诗云:
回溯昆仑是本根,辟支复起小昆仑。
但看上界三元近,肯信中华五岳尊。
古殿灯燃长白昼,危楼钟动欲黄昏。
到来却悟无生旨,贝叶何须细讨论。
梵净山古称“三山谷”,后又称“九龙山”、“月镜山”等,明代以后称“梵净山”,是从佛教中的“梵天净土”化来,意思是超凡脱俗清静。它同峨嵋山、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一样,也是佛教名山,据说是弥勒佛的道场。
佛经《游行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在涅磐前对其弟子阿难说:“你在这两棵树下为如来铺置一个床座,使头向北,面向西,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的法当在北方长久的流传保持下去。”《涅磐经》上说,当释迦牟尼佛涅磐的时候,“大地震动、天鼓自鸣,四大海水波浪翻倒,须弥山自然倾摇,狂风奋发,林木摧折,萧索枯悴,骇异于常。”与须弥山神灵相通的梵净山山峰之颠的金顶,直入虚空,泪如雨下,随即地动山摇,在一声巨响后,庞大的金顶刹那间一分为二,峡沟之中爆出一束金光冲入云霄,光灿天地。
释迦牟尼佛涅磐后,佛法传入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并逐渐走向强盛,应了释迦佛涅磐前的预言。而地处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内陆的梵净山在释迦佛涅磐时的感应以及后来成为佛教圣地,也正说明了佛法之神奇非常人所能知晓。那么,梵净山又是如何成为弥勒佛的道场的呢?
传说,在梵净山金顶一分为二后,有人在其上听见了梵音,还看见一个和尚端坐在金顶另一端,他通体光明,金灿耀目,左手执一莲花,右手示指天空。人们不知他是如何登上绝顶的,就在峡沟之上架了一座天桥。可是天桥架好了,和尚却消失了。人们四处寻找,发现他又坐在另一山峰之上,而且身体逐渐变大,最终变成了一大型巨石像。有人悟到这是弥勒现世,于是在其金顶端坐之处修建了弥勒殿,供奉弥勒佛。梵净山从此成为弥勒佛的道场。
梵净山在成为弥勒佛的道场后,大约在唐宋时,佛法大兴,明朝时达到鼎盛时期,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奉皇帝诏令而建的古碑上写道:“此黔中间之胜地有古佛道场,名曰梵净山者则又是天下众名岳之宗也------自开辟迄今,海内信奉而奔趋”。另据金顶镇国寺现存清刻石碑载:“数百年進香男妇,时往时来,若城市然。”在此修行的僧人众多,只是见于史籍的不多。比较有名的有明代的妙玄,清时的深持、隆参等,梵净山一带还流传着深持和尚井中取料木建天庆寺的传说。
大概在明朝开始,梵净山上开始建造大量寺庙、庵堂,仅其主峰山麓就有 “四十八大脚庵”,如承恩寺、钟灵寺、太平寺、释迦殿、弥勒殿等。释迦殿和弥勒殿中分别设有释迦、弥勒两佛像。还有分布在上山四条主路上的“四大皇庵”:天马寺、坎梅寺、护国寺、天庆寺。清朝建造的庙宇也很多,有“开门可闻钟鼓,上路便遇僧尼”之说。此外,在金顶半腰,有观音洞,洞中供有观音菩萨像。比较著名的护国寺建于唐代,开始叫“天池院”,明代,改称“护国寺”,并進入兴旺时期,有两万平方米的建筑和几百僧人,但后来几度重毁重修。
梵净山上的神迹随处可寻,如头重脚轻的“蘑姑岩”、拔地冲天的“万卷书”、 凌空飞架的“天仙桥”、 形似龙状的“九龙池”、玉树临风的太子石,以及“佛光”、“月镜”、“瀑布云”、“说法台”、“香炉台”、“炼丹台”、“九皇洞”、“金盆”等。
“万卷书”传说是当年唐僧西天取经返回时,所乘白马穿云破雾,前踢触及梵净山,从马上落下了一叠佛经,从此梵净山整座山体都是层层叠叠、堆砌有序的页岩,好象卷帙浩繁的古代典册齐天堆放。
天仙桥凌空飞架,势若长虹。《铜仁府志》载:“一切桥石,皆朝谒善众,背负猱升,非可易得。”古人认为此桥非人力所能,乃为神工,故称“天生桥”。传说此桥是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提供的铁拐作拱架,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作料石修砌而成。天桥修成后,诸佛众仙来此踩桥庆贺,场面热闹非凡,后人又才称此桥为“天仙桥”。天仙桥连接金顶释迦、弥勒二殿。人们从峡口而上,一定要先拜释迦佛,再拜弥勒佛。释迦是现在佛,弥勒是未来佛,如此安排亦是绝妙。
再如“太子石”。相传明万历年间,李太后来到此山修行,其子思母心切,专程来梵净山探母,并且大声呼唤。但其母求法心切,不思凡俗,就展施法术将太子定在峡谷之中,最终化为了石头。而李太后成仙的“九皇洞”则是依石壁而建,石壁上刻有“洞天佛地”四个大字。“金盆”是李太后每日晨昏参天拜佛时洗手之处,“玉炉”就是其插香的地方。
梵净山上有时有“佛光”显现,金顶脚下的镇国寺石碑载:“三角庄前,一派祥光拥护;九皇洞处,几重瑞气回环。“除了有“佛光”之外,梵净山还有一个独特的灵异现象,那就是“月镜”。根据史料,在风清月白之夜,人们在老金顶每取一面石板,都可以照出自己清晰的影像,这被称为“月镜”现象。梵净山的新金顶陡峭挺拔,初期人迹罕至。后来有僧人在金顶修建了庙宇,并在悬崖上安装了铁链,这样人们可以攀援而上。期间,要经过灵官岩、顶胸石、观音洞、金刀峡。峡底有石径通顶,援石级而上,恍若登天梯。尤其奇异的是,在金刀峡悬壁上有一个泉眼,人称“定心池”,“水容一勺,只供朝山人依次一喝,旋啜旋生,莫侧所出,饮饱升梯登桥,畏心始定,此天之效灵于佛,佛之灵应以待远迩皈依者”。喝完了这定新水,登山者就气平心定,坦然登顶了。
更为神奇的是,在贵州德旺乡汩沱远眺梵净山,会发现千米山脉呈现出卧佛的姿容,人们称之为“梵净山卧佛“,其宽额、大眼阔鼻、四方嘴、浑圆的大腹等依稀可见。
清代喻政作《登梵净山》一诗,赞美佛山梵净山,诗云:
回溯昆仑是本根,辟支复起小昆仑。
但看上界三元近,肯信中华五岳尊。
古殿灯燃长白昼,危楼钟动欲黄昏。
到来却悟无生旨,贝叶何须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