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5-02-12 20:04:00作者:
在我们日常使用的成语,有许多是来源于佛教经典和故事,象“四大皆空”、“返视内照”、“顽石点头”、“盲人摸象”,等等。成语“想入非非”俗称为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此语出于佛经中的“非想非非想天”或“非想非非想处”。
在佛教中对三界的认识是在人类空间以上,有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以无色界为最高。无色界又分为四天而以“非想非非想天”为最高,也就是三界中的最高天,故又名“有顶天”。
《楞严经》形容此天众生是“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又《俱舍颂疏.世间品三》:“谓此定体,非前七地粗想,名为非想。若想全无,便同疑暗。有细想故名非非想。”意谓此天居诸天之首,其中众生定力深湛,已经没有下地的粗想,故名谓“非想”。但并非完全无想,尚有细想的状态,故又名“非非想”。这种思想实指这一层次天体众生在这一境界的思维状态,被俗语用作嘲谑人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为想入非非,意义实大相异趣。
关于“非想非非想天”,有这么一则故事。
古时有位小和尚修行,某一夜有妖狐化成美女前来。狐女在屋外以言语及色相勾引,小和尚都可以把持自己,不为所动。狡猾的狐女说到:
“小师父能够以定力拒我,可见修持境界已超过了'忉利天' ('忉利天'在佛教中是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天,也就是所谓的'三十三天') 天人的标准。可是如果能让我坐在您身旁,且有肌肤的触碰而不为所动者,就说明小师父已经是'非非想天'中人了。小师父愿意证明给我看吗?”
小和尚在执着心的驱使下同意让那狐女进屋来,其实是上当了。不幸的是,他并没有修炼达到如此高的心性标准,最终把持不住,毁了自己的戒体。小和尚悲痛欲绝,追悔莫及,没过几天就忧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