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1月10日报道,
在美国心理协会出版的最新一期《实验心理学杂志:动物行为过程》(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Animal Behavior Processes)上,来自西班牙的科研人员公布了上述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表示,老鼠身上显现出来的这种语言分辩本领,与成年人、新生婴儿以及南美绢毛猴的情况均具有显著的相似性。
负责这一研究的神经学专家胡安·托罗(Juan Toro)介绍说,他和同事们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科学公园对64只成年雄性老鼠进行了试验,试验中所使用的语言为荷兰语和日语。
据悉,之所以使用荷兰语和日语,是因为这两种语言在早期的一些类似试验中也曾经使用过,而且这两者在音律、节奏和语法结构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此次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先对老鼠进行训练,让它们对荷兰语或日语做出反应,并用食物作为对它们的奖励。然后,研究人员把老鼠分成四组:一组听讲母语者说荷兰语和日语;一组听两种语言混合在一起的录音;一组听不同说话者读日语或荷兰语的句子;最后一组则听这两种语言句子的倒放录音。
结果,研究人员吃惊地发现,那些接受过日语训练的老鼠,对荷兰语没有反应;而接受荷兰语识别训练的老鼠,则对日语没有反应。另外,对于日语和荷兰语的倒放录音,老鼠们都不能识别。
而且,老鼠可以分辨单一说话者所读的句子,但是,如果句子由不同的人读出,或者不同的人说出不同语言,它们就都分辨不出来了。
研究人员表示,过去的类似试验表明,人类的新生儿在分辨语言时与老鼠存在相同的问题,但绢毛猴就“厉害”得多了,不管是同一个人还是不同人说话,它们都能轻易辨别出来。
同时,科研人员透露说,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探索人类运用在语言上的能力,看看其中哪些能力是与其他动物共享的,哪些是人类独有的,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语言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