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31岁,没走过一步路,在别人怀里31年;
她是家里惟一的女孩,父母、3个弟弟全家11口靠她吃饭;
她被迫经商,白手起家,创造了超百万的资产;
她独自一人撑起一家公司,每天牵挂着30多名下岗工人的“口粮”;
她是少数人眼里的“矮子”,却是更多人眼中的商界奇才。她的故事耐人寻味,她的经历充满传奇……
18日当晚,谈完生意的朱晓红,从大连风风火火地赶赴哈尔滨。19日早5时,在火车站出站口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位清秀的女孩闯入了记者的视线,在她的怀里,一位衣着考究、不断打着电话的“袖珍女”更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家庭陷困境,残疾女被迫“闯”商海
1971年,晓红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清贫的农家。受缺钙母亲的“诛连”,她患上先天性软骨病,出生时体重轻得吓人---不足1公斤!瘫软无力的躯体,注定她只能“倒”在别人的怀里,才能度过一生:1岁时,父亲咬着牙给她雇了个小姑娘,每天抱着她;两岁时,困窘的全家搬到了内蒙古。
“9岁那年,爸领着我和抱我的姑娘来到镇小学,他求校长留下我。可校长说:“一个瘫子上啥学?你交得起两人学费呀?”
接下来,她只能待在家里,在一本本别的孩子不用的课本中打发枯燥的日子,而与她寸步不离的,只有那个既给她当“手”又当“脚”的女孩。忽然有一天,一场突然的变故打破了她平静的自学生活。
1986年,做小买卖的父亲突然赔了个底朝天,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面对每天紧锁眉头的父亲和3个年幼无知的弟弟,16岁的她忽然有了新的打算。
“爸,我能养家!”她第一次向父亲提出要做买卖。父亲坚决反对:“爸能养得起你,就是累死也不会让你养家!”“我不是废人,我能行的。”无奈,父亲给她借了1000元钱让她在一个市场里卖化妆品。
坐在柜台后面,矮小的晓红留给顾客的只有一双眼睛。人们像看“怪物”一样看她,却很少有人买东西。“卖化妆品的不用,谁敢用自己的产品?”晓红开始学习美容、化妆……渐渐地,客人也明显多了起来。
可年底,晓红却发现这一年白忙活了---挣钱的买卖却赔了3000多元。“谁让我面子矮,稍熟一点儿的人,我就免费了。”赔了钱,她却赢得了无数的朋友。1988年,她又开始卖鞋和服装。闯广州、到温州……每次上货她都由别人抱着去,由于她所经销的商品物美价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商海中真正的“第一桶金”就这样一分一分地赚来了。
到1998年,朱晓红的资金已达到30多万。这一年的年末,晓红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变卖鞋店,转项从事农副产品的经销。“朱晓红又疯了,不赔死她才怪!”一时间,各种非议纷至沓来,可朱晓红似乎胸有成竹。
叱咤生意场,小女子的大男人胸襟
3年后,朱晓红在人们异样的眼神中创造了奇迹---她的农副产品公司红红火火,所经营的当地特产热销沿海城市,员工达到30余人。家里十几口人,公司这一大摊儿,对于完全不能行走的朱晓红,守业的艰辛是令人难以想像的:在家里,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全归她管;在公司,30多人的吃饭问题她得想着;啥事儿也不能没她---下屯找货源,跑南方联系客户,一天天在女孩怀里的晓红不知疲倦地“走”着……
在晓红现任女伴也兼职秘书的19岁女孩洋洋眼里,朱姐真的很了不起---朱姐平时说话和风细雨,可一到了谈判桌上,嗓门突然“高八度”,用朱姐的话说:“个小,嗓门再小,还不得让人熊死!”每次谈生意前,她总要打扮一番,第一次见面决不“丢份儿”,该买的名牌决不“手软”。为了谈成生意,从不饮酒的她在酒桌上从不示弱。“只要生意能成,多喝点儿怕啥,大不了多进几次医院,还有人抱着去,多好!”在南方客商的眼里,这位“东北袖珍老板”的豪爽特让他们信服,跟她做生意,放心。坐怀相视与女秘书手足情深
在朱晓红的生命里,除了感激父母、亲友外,30年来一直抱着她走出每一步---成人和成功的几位女孩,更让她留恋和难以割舍,“没她们,我算个啥,在家里等死吧!”
一年前,朱晓红目送陪伴了她整整6年的女孩玲玲出嫁时,尽管心里非常难过,可脸上却堆满了笑,她最后一次偎依在玲玲的怀里嘴里却不住地嗔怪着:“都怪我欠,给你找了对象,把自己剩了!”“红姐,我会想你的。”拿着朱晓红专门给她置办的5000元“嫁妆”,玲玲早已泪流满面……
晓红“私心”挺大,挑女伴其实特“挑剔”---人品最重要,同时个要高,长相得好。人品好容易相处,个高弥补自己“不足”,长相好更能“壮脸”。晓红现任的秘书,是一个同样清秀淳朴的19岁女孩洋洋。一年来,洋洋一直抱着朱晓红走南闯北。晓红待她就像自家人,印章、支票这些宝贝全都由洋洋收着。
对于“个人问题”,晓红不抱太大希望:“好骼膊好腿谁要我?不行的我还看不上,一个人挺好的,省了麻烦。不过,要是有个好男人喜欢我,我肯定会接受。但那会是个意外,也是惊喜!”对爱情,晓红仍抱一丝希望。
看着盘腿坐在床上,不时发出大笑的“侃姐”朱晓红,我们感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一个“袖珍富姐”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她的豪爽、豁达深深地打动了着我们,让我们懂得任何时候都应笑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