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时下有些总结却有违初衷,不是追求总结的“实效”,而是追求“虚效”。有的纯粹是应付,只要交差就行;有的追求篇幅,似乎篇幅长就是工作有成效,是追求“虚效”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了增大篇幅,于是,便有人大显书生意气,洋洋洒洒万言,甚至数万言,“有功无功,总结为证”,以“势”吓人。其实翻看便知,许多长篇大论都是来自于东拼西凑,故被人们讥讽为“艰苦朴素凑总结”,现概括如下,期望有人能对号入座,自觉反省并切实加以改正。
一曰“百衲衣”型。明知道自己的工作无什特色,找不到“亮点”,只好“学”先进,“赶”先进。当然,他们所注重的是文字上的功夫,靠文字“打翻身仗”。于是,东家搬材料,西家借经验,移花接木,把别人的说成是自己的,再说些空话、假话,吹些牛皮,“拾到篮里便是菜”。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突变。
二曰“穿别人衣服,打自己的补丁”型。把写总结当成一种负担,不求总结特色,只求应付了事。这种人往往不愿意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原认真分析工作成绩和自己的特点,只是索性搬来别人的总结模式,改头换面,偷梁换柱,强拉硬凑上几点事例,编几个数据,甚至把没做的说成已做过的,凑足篇幅,便算大功告成。
三曰“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型。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也不管工作如何变化,泰然自若地“以不变应万变”,把以往的总结当作“传家宝”,一直沿袭老模式,什么首先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啦,什么然后狠抓落实啦,什么最后是战果辉煌啦,中间再穿插些当前时髦的套话,年年老一套,写不出新意。
四曰“无米之炊”型。本来工作平平庸庸,没有什么业绩,为了“脸上有光”,更为了“邀功请赏”,干脆闭门造车。安排“御前文人”攻关,拿出赛过“巧妇”的工夫,来个“米不够,水来凑”,甚至无米也能做成炊。
如此“缺衣少食”凑出的总结,只能是有哗众取宠之意,无实事求是之心,必然是“假、大、空”的堆砌代替有血有肉的材料,用大道理来代替真知灼见的分析,是形式主义的重要表现。因为它没有把握住本单位的工作特点,也不可能客观公正地对工作进行评价。结果必然是别人看不明朗,甚至自己也说不清楚,起不到总结应有的作用。
试想,“苦”了总结穷了谁?毫无疑问,形式主义的做法只能自食苦果:装饰的是外表,枯涩的是内心;拼凑的是总结,危害的是自己;影响的是效益,失去的是机遇,贻误的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