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預言的解讀,可以提前知曉未來的方向從而趨吉避凶。(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元代文人孔齊,字「行素」,號「靜齋」,曲阜人,孔子後裔。他經歷元末亂世後,將他收集的一些軼事編寫成《至正直記》一書。其中收錄了一則預言元末江南亂世的無名詩,現為讀者簡介一下。
元末義興縣(今江蘇宜興市)人邵億,字「永年」,又字「惟賢」,他家的祖先在北宋當過官,南宋寧宗嘉定年間(公元1208-1224年),他家的人在抄錄一本《雜記》時,看到其中有一首無名預言詩,全詩如下:
「壬辰癸巳這一番,人人災死盡無棺。狗拖屍者心猶顫,鴉啄烏睛血未乾。半畝田埋千百塚,一家人哭兩三般。說與江南卿與相,任他石佛也心酸。」
古人大都相信預言,從此他們家族便開始對照這首詩留意世事變遷。
南宋末年,詩中預言沒有應驗,但到了元朝末年,詩中的預言應驗了:元順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正是壬辰年,徐壽輝率領反元義軍佔領了杭州,他的部隊雖然沒有擾民,但卻與元軍展開了多次血戰,戰況極為血腥慘烈;元順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正是癸巳年,江蘇泰州人張士誠起兵反元,攻下泰州、興化、高郵等地,又是一番慘烈廝殺。在壬辰、癸巳這兩年中,江南也就是長江下游南岸地區,遭遇兵災,淒慘景象正如詩中所說令人心酸落淚。
另外,溧陽(今江蘇溧陽市)人潘毅,字「士宏」,他也回憶說自己幼年時在廣德(今安徽省廣德市)的山中見過這預言詩,當時不太在意,經歷亂世後再回想起來真是令人感慨:原來世間興衰早已注定。
元末童謠預言《黃菜葉謠》
張士誠是元末著名的反王之一。元順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張士誠率眾起兵反元,攻下泰州、興化、高郵等地,割據範圍最大時南到浙江紹興,北到山東濟寧,西到安徽北部,東到大海,定都平江(今江蘇蘇州)。方圓兩千餘裡,甲士數十萬,又據天下富庶之地,然而張士誠卻很快腐化,沈迷於享樂。見此情形,有識之士紛紛離開,而黃敬夫、蔡彥文、葉德新這幾個只會紙上談兵的人卻得到重用,他們只知道媚上欺下,治國無方,擾民有術。
當時平江市井中開始出現一首奇怪的童謠,人稱之為《黃菜葉謠》:「張王做事業,只憑黃蔡葉,一夜西風來,乾癟」。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攻破平江城,俘虜張士誠,徹底消滅了張士誠的勢力。朱元璋聽聞黃敬夫、蔡彥文、葉德新這三個人害民惡行後,極為厭惡,下令處死他們後,剖腹取出他們的腸子懸掛起來,直至變成枯臘,以此警告後世貪腐害民禍國之人。
至此,人們才知道這首《黃菜葉謠》竟是一則童謠預言:「張王做事業,只憑黃蔡葉」,就是指張士誠重用黃敬夫、蔡彥文、葉德新這三個貪官;朱元璋定都南京,張士誠定都平江,也就是蘇州,南京在蘇州的西面,所以「一夜西風來」指朱元璋打敗張士誠,「乾癟」則預示此三人貪腐後的結局與報應:其腸子被懸掛起來,變成枯臘。
一首童謠竟預言了張士誠的最後覆滅和其三個手下的結局,歷史大事件發生之前往往會有相關預言、預兆出現。之所以如此,只能說明是神佛在安排歷史進程及相關預言的出現。智者通過對預言的解讀,可以提前知曉未來的方向從而趨吉避凶。
資料來源:孔齊《至正直記》、《元詩紀事.黃菜葉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