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左到右: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載坖、神宗朱翊鈞、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古人取名字向來講究,無論是何身分,皇親國戚與平民百姓均喜歡按照家譜「字輩」來取名字,藉此區分遠近親疏和輩分。漢人在看待名、字,就更為講究。除了極少數改姓氏之外,姓、氏幾乎是從老祖宗時期傳承下來的。名與字,則是人降生下來之後,才擁有的。所以,取名的自由度較高,但也並非能恣意挑選的。
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甚至立下了更嚴苛的規矩,即連最後一個字都必須按照「五行」的順序來命名。孰料,後續居然意外出現化學元素週期表,令人驚訝。大明皇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個皇帝,國祚276年。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擁有史上最有氣節的王朝之譽,「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即為最經典的詮釋。
只是,朱元璋的名字裡不帶五行,為何他卻要求後世子孫都必須帶有五行呢?
根據陸媒報導,朱元璋深深相信名字能夠改變一個人的氣運格局,遂規定朱氏子孫的最後一個字,必須依照五行方式來取名,同時還得遵循「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也就是得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順序命名。這也是為甚麼明朝16位皇帝,除朱元璋以外,其餘皇帝的名字最後一個字的偏旁,皆有脈絡可循。像朱元璋的兒子如朱棣、朱標、朱樉等,取名都跟木元素有關,到了朱元璋的孫子輩,則換成跟火元素有關。探看明朝歷代皇帝,即可發現五行規律:朱棣、朱允炆、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鈺、朱見深、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載垕、朱翊鈞、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
不過,已有人發現,明武宗朱厚照的名字裡跟五行無關啊?其實「照」字的下部四點即是「火」的意思,因此,朱厚照跟兄弟朱厚熜,均有相同的五行偏旁。
雖然漢字眾多,採取「五行」排序也不容易撞名,但某些偏旁的字確實稀少,加上皇室人口增加,致使取名添加了些許難度,導致朱家子孫開始造出一些生僻字。
巧合的是,生於1834年的俄國科學家德米特里·門得列夫耗費約二十年的時間來研究化學元素的週期性,並依照原子量,製作了世界上首張元素週期表。後來,清朝科學家徐壽透過原文諧音,並使用金字偏旁的漢字,將這份元素週期表翻譯成了中文,結果卻意外發現跟明朝皇室成員名的最後一個字相同,例如朱慎鐳、朱同鉻、朱同鈮、朱公錫、朱在鈉、朱成鈷、朱成鈀、朱恩鈰、朱帥鋅、朱彌鎘等。
因為實在是太過巧合,民間還一度流傳「徐壽以明朝家譜為靈感,命名元素週期表」之說。不過,史料並無相關論述,加上翻查當時的《康熙字典》,均有這些生僻字,因此一切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