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 (圖片來源: 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8月17日訊】在中國,進入編製內的「鐵飯碗」一直被視為人生的一大勝利。除了通過正常考試進入體制內,靠關係、走後門先進入事業編,再透過借調進入政府系統,也成為眾人皆知的途徑。中國政府雖然意識到這一現象,但在面對高失業率的背景下,如何堵住不公、平息民怨,仍然屢禁不止。
近期,作為考編大省的中國山東省,再度推出《省屬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有關問題的處理意見》,再次引發輿論關注。所謂的「事改企」是否意味著山東省屬事業單位的十萬人將全部轉為企業員工?事實並非如此。2014年推出這類改革雖不時推陳出新,但往往效果有限,彷彿周處除三害般,只是傳說,難以實際推動。
孟加拉抗議事件的借鑒
近期孟加拉國的抗議事件以及總理哈西娜的辭職,也揭示了類似的社會矛盾。這場抗議的根源在於公務員配額制度,1971年獨立之後最初為照顧參與獨立戰爭的老兵及其後代,政府保留了30%的公務員職位。然而,隨著失業率上升和大學畢業生人數增加,這一制度逐漸引發了廣泛的不滿。
2018年,孟加拉國曾因這項制度爆發全國性抗議,政府被迫取消配額制。然而,2023年6月,孟加拉高等法院裁定恢復這一制度,進一步激化了矛盾,導致了更大規模的抗議和數百人的死亡事件。儘管政府嘗試妥協,將老兵後代的配額從30%降至5%,但民怨已經無法平息,最終導致哈西娜辭職外逃。
中國的血統論與官場潛規則
在中國,血統論在政治中依然有影響力。文革時期,遇羅克的《出身論》曾揭露了所謂「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虛偽性,直接挑戰了中共的家天下理論,最終導致他被迫害致死。這種血統論的影響力延續至今,許多官員子弟依然享有相對優越的地位,陳雲曾言「自己的子孫不會掘咱們的墳」,為這種現象作了註腳。
此外,中國官場的潛規則和陋習,也使得「鐵飯碗」的公平性進一步受損。近期,江西萬年縣委書記毛奇(1982年)被舉報性侵女下屬的醜聞曝光,引發公眾熱議。案外案,而該縣常務副縣長吳謙謙(1980年)的履歷則更令人質疑,他被指出在未滿16歲時就通過中專畢業進入政府工作,令人質疑其背後是否存在不當操作。
另一例子是北京清華畢業的高材生馬翔宇(1992年),以學霸考進故鄉公務員,他在江蘇園區工作多年,恐怕除了不同流合污以外,就是血統不純難已升遷,最終選擇舉報上司的貪污行為。他表示,希望此事能促使當地公務員依法履職,而不是在違法與被打壓之間二選一。
鐵飯碗的未來與潛在風險
如今,中國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已突破1300萬,高失業率加劇了就業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共面臨如何確保「鐵飯碗」公平性的嚴峻挑戰。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孟加拉的抗議火種可能會在中國引發類似效應。
官場中的血統論和共犯結構,正逐步削弱公職系統的公信力。在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下,「鐵飯碗」恐怕成為中國政權穩定的潛在破口,這一問題不容忽視。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