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可能會多次感染,而另一些人即使是家庭成員也似乎具有抵抗力。(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2月10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COVID-19對人們的影響並不總是一致的。例如,如果有人生病了,他的親密社交圈中的每個人並不一定都會被感染,即使他們最近在一起度過了一段時間。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異呢?在最近發表於《自然通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深入研究了各種影響因素,從遺傳學到公共衛生干預措施,所有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病毒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研究發現,在大流行初期,社交距離、隔離、洗手、戴口罩和疫苗接種等環境因素在確定一個人是否被感染方面起著更大的作用,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傳因素變得更為重要。研究結論是,目前遺傳因素可能導致一個人感染COVID-19的機率從30%到70%不等。
為了得出這一估計,研究人員分析了紐約市一家大型醫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期間檢測出COVID-19呈陽性的12000多人(總共來自約5600個家庭)的健康記錄。他們通過考慮每個人的潛在暴露程度,例如居住在家庭中的人員、與大家庭的聯繫以及住房情況等,衡量了非遺傳因素在感染機會或感染後病情嚴重程度中的作用。
研究開始時,研究人員估計遺傳因素約佔一個人感染可能性的33%,而到研究結束時,這一比例升至70%。這與先前的研究相比是一個顯著的提升,之前的研究估計基因只能解釋感染可能性的約1%。這表明遺傳因素的貢獻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為重要。
雪松-西奈大學計算生物醫學副教授、該論文的資深作者尼古拉斯.塔托內蒂(Nicholas Tatonetti)表示:「我們還不知道具體的遺傳變異是什麼,但我們確實知道還有其他遺傳變異可能使某些人更容易感染,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可能會多次感染,而另一些人即使是家庭成員也似乎具有抵抗力。」
為什麼隨著大流行的進展,遺傳學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呢?在疫情爆發初期,公共衛生措施如強制戴口罩、封鎖和隔離對感染者的影響更為顯著,因為幾乎每個人都是首次接觸SARS-CoV-2,幾乎沒有免疫力來對抗病毒。但隨著人們被感染和接種疫苗,這些環境因素變得更加同質化,與個體免疫反應相關的遺傳因素開始成為決定感染和感染程度的更重要的驅動因素。
儘管這並非精確的科學研究,但塔托內蒂表示,這種模型可以幫助公共衛生專家瞭解何時口罩等干預措施最為有效。他指出:「這些結果表明,公共衛生實踐確實很重要,而且確實有效。」記住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我們無法控制遺傳因素,而行為改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扭轉局勢,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對我們有利。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