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提出的「改制」是一個涉及時空觀念和信仰的重量級議題。(圖片來源:合成圖 背景:ADOBE STOCK;看中國製圖)
「五德終始論」起於戰國時期,認為宇宙有一種週而復始的規律,並且能對應人間王朝的興起與結束。古人篤信「推天道以明人事」,所以代代傳承這套理論,直至清末民初為止。
易姓更王 改制應天
自屈原沉汨羅江以後,中間已過了一百多年,時間來到西漢,這一期也出現了一個與屈原同悲的政治家,他的名字叫賈誼。
賈誼,漢初雒陽人,身懷治世之才,可惜英年早逝,三十三歲便憂傷而死。他的許多治國方針沒能在活著的時候實現,卻在後世起到了莫大的影響。後來的景帝、武帝一一實現他的理念,不僅證明了賈誼的才幹,也感嘆他的遭時不遇。
賈誼做太中大夫、也就是漢文帝的顧問時,認為西漢建立到現在已有二十多年了,在漢朝興建之初,萬事凋敝,不得已承襲秦朝制度,如今已是天下和洽,應當是「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興禮樂」的好時機。於是他以儒學和陰陽五行學說,洋洋灑灑草擬各項禮儀法度,希望更替目前使用中的秦朝舊法,重建一個以「禮」為秩序的新世界。
賈誼,賈太傅像,取自清乾隆年間《歷代名臣像解》。(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改正朔」是為了順應天命和自然界的時序;「易服色」是為了承接德運,「作國號」是為了昭顯新君,「定官制」是為了區別尊卑,「正度量」是為了杜絕嫌疑,「興禮樂」是為了移風易俗……是以王者必改制,昭示由我而始,辭舊用新。
賈誼完整的一套施政藍圖,遭到開國元老們的排斥而做罷,他們說賈誼年紀輕輕,學識淺薄,還想要獨攬大權,亂搞一通。漢文帝或許是迫於無奈吧,從此以後疏遠賈誼,還將他外放到長沙做長沙王的太傅。
漢文帝或許是迫於無奈吧,從此以後疏遠賈誼。(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推天道以明人事
賈誼提出的「改制」是一個涉及時空觀念和信仰的重量級議題,它的意義與「五德終始」,也就是陰陽五行學說密不可分。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古人認為這個世界是物質的,是由基本物質──金、木、水、火、土所構成的。這五種物質在陰陽二氣的作用下,相互孳生、發展、制約和消滅,形成一種週而復始的宇宙規律。
一個偉大的王朝勢必要順應宇宙規律,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遵循「陰陽五行」而改制的王者是秦始皇,在他之後的歷代帝王也都承襲這個信仰,直至清末民初為止。這套理論不僅被應用在開國典章制度上,舉凡曆法、天文、政治、法律、經學、數術、諸子思想,甚至樂律、醫學等,似乎都脫離不了這個道理。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後,立即推行「終始五德之傳」,秦人認為周朝是火德,五行中「水克火」,秦代周,秦當為水德。始皇帝受命建制,以十月為歲首(改正朔),該月初一是群臣朝賀的日子。水為黑,所以衣服和軍隊的旗幟都使用黑色(易服色)。水之大數為六,所以符節、法冠都用六寸,車軌寬六尺,駕車用六匹馬,六尺為一步,並且更改黃河的名稱為德水,以此表示水德的開始。水德主陰,陰主刑殺,所以秦朝尚法嚴刑。
漢朝屬於哪一種德
秦朝滅亡後,漢朝興起,高祖劉邦自以為獲水德之瑞,當時通曉律曆的北平侯張蒼也認為漢朝仍屬水德,所以沿襲秦朝的正朔,還以十月為歲首,旗幟服色仍使用黑色,不做改變。
但是到了漢文帝時期,水德的沿用受到質疑,第一個發出改制之聲的便是賈誼。依據五德終始之運,「土克水」,漢代秦,漢正當為土德,崇尚黃色,數以五為紀,結果不被朝廷採納。等到十年以後,魯人公孫臣再次叩關,上書諫漢文帝當用土德,仍是遭到丞相張蒼的反對。到了隔年,有「黃龍」在成紀縣出現(今甘肅東南部),被視為象徵土德的符應,文帝這才拜公孫臣為博士,草擬土德之制;張蒼因此事「謝病稱老」,自黜丞相職位。
以為有了符應的出現,漢文帝的改制之路應該會走得較為順暢一些才是,結果卻是不了了之。直到漢武帝時期,由太中大夫公孫卿、太史令司馬遷以「歷紀壞廢」的名義再次提出改制,漢朝才總算在興起的一百零二年以後,改為土德。
東漢光武帝時期,劉秀以「始正火德,色尚赤」,又將漢朝的德運定為火德。(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不定的德運與一定的道理
寫到這裡,你以為漢朝從此以後就是土德了,不見得!到了東漢光武帝時期,劉秀以「始正火德,色尚赤」,又將漢朝的德運定為火德。班固認為不管是水德還是土德,都不是漢家應屬之德,否則大漢就不會斷裂成西漢和東漢了。到底漢朝屬於哪一種德,非人力所能推想,還必須順應「自然之應」。
所謂的自然之應,《呂氏春秋》曰:「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這裡的「祥」是指自然之應,或稱符應、祥瑞。比如說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大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商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於水」,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周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鳥銜丹書集於周社」,火氣勝,故其色尚赤。
德運所要傳遞的意義是不會改變的,那就是「受命於天」。(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那麼漢高祖劉邦的自然之應是甚麼?是「高祖斬蛇」傳說。劉邦在微賤之時曾經斬殺過一條大蛇,有神怪說:「蛇是白帝子,殺它的人是赤帝子。」劉邦因此被稱作赤帝子,後來起兵所用的釁鼓、旗幟都是赤色的,寓意以火德而興。
放眼望去,漢朝的德運經歷了火德、水德、土德、火德四變,古、今學者為此往返論辯的也不少,哪一個是漢朝的德運,始終沒有統一的說法,或許大漢四百年就不只有一個德運吧。反正「任爾東西南北風」,德運或改制所要傳遞的意義卻是永遠都不會改變的,那就是「受命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