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參加APEC亞太經濟合作峰會(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1月18日訊】美方不能指望北京放棄支持俄羅斯,更不能讓習近平去譴責哈馬斯,在中國的「核心關切」臺灣問題上,美方也不可能放棄對臺灣的軍援。至少,按照事先預計的路數,也就是做到管控雙邊關係,至少暫時管控住了。恢復軍事交流,避免擦槍走火;中方還同意採取「一系列重大措施,與美方合作禁毒。還有些可人的花絮,比如習近平暗示熊貓外交繼續,這讓不久前把所有大熊貓送還中國的一度失望的美國人又有了期待。
總之,談了四個小時,中間小范圍用餐,兩位領袖還抽空在花園小徑散步,幾十米外的記者們看不清楚他們說了什麼,北京之春榮譽總編胡平評論:「兩人散步說話,連翻譯都沒有,可是大家都知道這兩人,一個不會中文一個不會英語,一個不懂中文。」幸虧這段路不長,象徵性地走走就行了。
這件受到全球矚目的拜習會結束了,連拜登本人都認為「取得了很大進展」,可能拜登原來定的目標不很高,只要習近平能來相會,已經是一種「成功」。況且,美方「護欄」計畫的核心項目之一---軍事交流,習近平也同意恢復。想想幾個月前,雙邊關係劍拔弩張,兩位如今能這樣禮貌地坐在一起談論,從純粹外交的角度看,說取得進展毫不為過。
會晤結束了,除了官方的通報,人們還能記住什麼呢?法新社列出了拜習會談時說的幾個「警句」:習近平對拜登說:「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共同發展」,法國政治學者尼凱評點,習近平幾年前說太平洋,現在變成了地球,對北京來說,「中國夢」就是被華盛頓認可為第二個「大國」,讓G2回歸。
「警句」還有,拜登說他和習都同意,「我們可以隨時打電話」;還有,拜習閒聊時,拜登預祝習的妻子彭麗媛「生日快樂」,習近平似乎有點尷尬,回應:「太忙,我忘了」,感謝拜登提醒。原來,拜登和彭麗媛的生日都是11月20日。
真正的「警句」是在兩人峰會之後舉行的新聞會上,有記者問拜登,還認為習近平是一個獨裁者嗎?拜登回答:「他就是」,拜登解釋說,「他是個獨裁者,從他是掌控著一個共產黨國家的角度來說。他們的政府形式和我們的完全不一樣。」
這句話當然讓北京很惱火,中國人權捍衛研究與倡導協調員威廉.尼(William Nee)X上寫道:「把習近平稱作獨裁者可能是實際正確的,但從外交的角度看,這沒什麼幫助。」
法國費加羅報發表文章問道:「這是拜登的又一個外交口誤嗎?」「一位總統應不應該這樣說?」文章說,「假如你認為這是口誤,卻是拜登的拿手好戲。但卻成了白宮顧問們的噩夢,他們不得不提供售後服務」。
但這真的是失誤嗎?美國參議員泰德-考夫曼(Ted Kaufman)告訴路透社記者,拜登「一直以直言不諱而著稱」,早在他入住白宮之前就已如此。現在,一言九鼎,有時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拜登對外交需要清晰且深思熟慮的表述深有體會,他曾多次自嘲地對對話者說:"沒有人懷疑過我說的是真心話,問題是有時我說的都是真心話。
人們很容易把這些話當作口誤,甚至失誤,尤其是總統的對手嘲笑其年事已高。其實,拜登6月份已經說過習近平是獨裁者了,北京當時極其憤怒,但這並沒有擋住拜登星期三再說一遍。
2022年5月,拜登回答媒體說,如果中國一旦侵略臺灣,美國會軍事干預,打破了美國在對臺問題上的「戰略模糊」,白宮官員下來「修補」,解釋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不變。當年9月份,拜登再次重複,當CBS的記者詢問,如果中國出兵侵臺,美國是否捍衛臺灣,拜登肯定地表示,「是的,假如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攻擊。」白宮再次出面淡化:「一個中國政策未變」。
拜登評論習近平的「老朋友」普京也是直言不諱:2022年3月,在俄羅斯侵烏一個月後,他在華沙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對準了普京:"看在上帝的份上,這個人不能繼續掌權"。白宮的一位顧問趕緊熄火,說總統的意思是"不能允許普京對他的鄰國行使權力",而不是呼籲"政權更迭"。幾天後,拜登再次發難。他堅持說,"我不收回"這些言論,"我也不道歉"。他補充說:"我只是在表達我的憤慨:他不應該繼續掌權,就像壞人不應該繼續做壞事一樣[......],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從根本上改變政策」。
看來,拜登說習近平是「獨裁者」並非偶然。北京的反應可想而知,外交部發言人不點名譴責:「這種說法是極其錯誤的,是不負責任的政治操弄。」感覺比前兩次的反應有所淡化,也許可能是習近平人還在美國的緣故?
從新聞會場面看,記者提問時,台下的國務卿布林肯顯得很不自在,擔心拜登「舊病復發」,瞬間,拜登那句話脫口而出......。不過,還沒有看到白宮方面出面稀釋或者淡化,可能是拜登說的太實在了,挑不出任何毛病,就像他自嘲的:"沒有人懷疑過我說的是真心話,問題是有時我說的都是真心話。
週四記者追問布林肯的感想時,他表示中國應該期待可能令其不快的坦率言論。他說:"很顯然,我們將繼續說中國不喜歡的話,做中國不喜歡的事。正如我猜測中國也將繼續做我們不喜歡的事,說我們不喜歡的話一樣「。
從外交角度來看,拜登的話有點衝撞,可能習近平也慢慢習慣了?而且,對北京而言,現在更緊急的事務是爭取更多的空間來緩和自己內外交困的局面。
所以不難理解,中方為什麼高度評價拜習會,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週四稱其為「中美關係發展史中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