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2日浙江臺州一家醫院護士在照顧新生兒。(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1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木子綜合報導)近日,位於上海和長沙的兩家醫院的研究人員發表報告指出,胎兒內臟反位發病率增加4倍,並推測新冠(COVID-19)病毒感染與該先天性疾病有關。
據騰訊網消息,上海交通大學和同濟大學的研究人員11月2日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雜誌發表通訊文章,稱中國兩所醫院2023年1月至7月的胎兒內臟反位病例激增,共出現52例全部反位病例和4例部分反位病例,這約為歷史同期水平的4倍。
研究人員利用位於上海的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和位於長沙的湖南省婦幼保健院的數據,評估2014年1月到2023年7月間胎兒內臟反位的發生率,發現今年前7個月病例激增。內臟反位發病率在今年4月達到頂峰,6月時依然保持較高水平。儘管並無明確證據,但是研究人員推測冠病感染可能與胎兒內臟反位存在一定關聯,這仍需進一步研究。
據《MedSci梅斯》報導指,內臟反位包括全反位(右位心)和部分內位反位(左心),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疾病,與正常器官發育相比,內臟組織發生倒置。中國「零新冠」政策取消幾個月後,醫院通過超聲檢查診斷出胎兒逆位病例數量顯著增加。而「先天性內臟逆位與妊娠早期內臟偏側化中左右組織者形態發生素分布異常和纖毛功能障礙有關」。
孕數週內患Covid-19與胎兒內臟反位關聯?
— 🦥小泳 (@zcwzhy) November 4, 2023
前天NEJM刊載了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邊杉教授等的研究,發現中國「清零」潰壩後的2023年前7個月,通過超聲確診的胎兒內臟反位病例發生率是2014~2022年平均年發病率的4倍多
內臟反位被俗稱為「鏡像人」,俺曾經發推講過… pic.twitter.com/5taH0OkO2D
山西發現心臟反位胎兒。長治市人民醫院微博公號2022年1月16日發表文章,近日我院超聲醫學科聯合長治醫學院解剖實驗室、深圳華大醫學檢驗實驗室診斷1例胎兒複雜結構畸形。胎兒內臟部分反位、脾臟缺失、中位肝、心臟嚴重畸形,包括心房反位、右側心室有雙出口、室間隔缺損、下腔靜脈離斷症狀。
文章指,醫務人員認為,該胎兒結構畸形非常複雜,產後手術治療難度大、預後差,最終孕婦選擇終止妊娠。之後在胎兒父母同意授權基礎上為該胎兒及其父母進行了全外顯子組基因測序檢查,「查到SPAG1、NPHP3、FLNB三段染色體基因位點變異,其中NPHP3為致病變異,FLNB為疑似致病變異」。
也有多名網民分享實例。微博號「希望寶寶早點回來」分享說,「今天遇到一個姐妹,兩次胎兒心臟問題、和我的都蠻類似的、右位心或者內臟反位、合併的心臟畸形、無論怎麼看都和我這個基因很像啊、可是查出來確沒有問題、真是太奇怪了。」
「Summer最聰明」說,「這個孕婦又懷孕了,來建卡,上一胎她在24週的時候因為B超發現‘鏡像內臟’(也叫內臟反位)引掉了。胎兒的染色體和微陣列檢查都是正常的。但是這事在孩子生出來以前誰也不能保證她娃出來除了內臟位置以外,各種功能一定是正常的,(就是不反位也沒人保證一定沒問題)所以她孕6個月選擇引掉了。」
也有網民分享,「房缺嘛,我倒是認識一個,快六十了,房缺肺動脈高壓,身體比我還好」、「俺媽一個高中閨蜜,她左右心房之間沒完全隔開,有一個洞,血液從靜脈回流的時候部分血液還沒到肺就又進入動脈。而她姐姐的內臟是完全左右相反的,高考體檢的時候才發現。」
但海外社交媒體X上有多位網民質疑是新冠(COVID-19)疫苗導致,「難道不是疫苗?」「毒苗的禍害,胎兒跟新冠能有什麼關係?」「疫苗災難」。
維基百科資料顯示,臟器逆位(situs inversus)亦稱內臟反位,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疾病,症狀是患者內臟各器官的位置與一般人正好左右相反(鏡像對稱)。這種先天缺陷現象較罕見,大約100萬人中才能有1個。臟器逆位一般與常染色體隱性基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