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化異常,今年7月創下有記錄以來世界平均氣溫最高紀錄。(圖片來源:ALEJANDRO PAGNI/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8月10日訊】(看中國記者東辰雨編譯/綜合報導)全球氣候變化異常,今年7月創下有記錄以來世界平均氣溫最高紀錄。新的科學研究結果顯示,人類需要改變對高溫與濕度生存極限的認知。
濕球溫度與人類臨界環境極限
綜合法新社、《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汗水是人體降溫的主要方式,如果在濕度過高的情況下,汗水將無法從皮膚上蒸發掉,導致人中暑、器官衰竭而死亡。如今,科學家確定了人體可以生存的最高溫度和最大濕度的環境。身體健康的年輕人,在遇到35攝氏度(95華氏度)高溫和100%濕度的天氣時,最多可以忍受6個小時,否則就會死亡。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來自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的科林·雷蒙德(Colin Raymond)說,超過「濕球溫度」(wet bulb temperature)35攝氏度臨界極限的情況,曾經出現過十幾次,主要是在南亞和波斯灣地區。這些現象沒有一次持續時間超過2個小時,因此,目前尚未發生過任何與人類生存極限有關的「大規模死亡事件」。
科學家已經確認,每個人的年齡、健康情況和其它社會經濟因素的不同,他們耐熱的程度也不同,也不是一定要達到極端高溫才能致命。例如,2022年夏季高溫天氣,歐洲估計有超過6.1萬人因此死亡,但歐洲天氣濕度很低,很少達到足以致命的「濕球溫度」。
從科學理論上來說,人類生存極限為「濕球溫度」35度,相當於35攝氏度乾空氣熱度加上100%的濕度,或者50%濕度時乾空氣熱度達到46攝氏度。雷蒙德的科學研究預測,如果全球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2.5攝氏度,那麼未來幾十年,世界各地的濕球溫度將會經常超過35攝氏度。
然而,美國賓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科研人員在高溫艙內對身體健康的年輕人進行核心溫度測量實驗。結果發現參與實驗的年輕人在濕球溫度30.6度時達到「臨界環境極限」(人的核心溫度開始升高時的溫度和濕度組合),遠低於之前理論上的35度。而且這些年輕人身處「臨界環境極限」5小時至7小時,將會「真正危險核心溫度」。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今年夏天早些時候,聯合國氣象機構官員承認,他們仍在研究如何告知全世界甚麼是致命的高溫。據環境保護局報告,在美國,高溫已經成為與天氣相關的主要殺手,每年有數百人死亡,尤其是老年人。到本世紀末,即使在樂觀的變暖情景下,世界上幾乎一半的人口每年可能會經歷致命的熱浪。
很顯然,目前以攝氏度或華氏度報告氣溫已經不能夠更好的解釋極端高溫天氣。
南半球冬季高溫
美聯社報導,根據阿根廷國家氣象局(Servicio Meteorológico Nacional,SMN)數據顯示,8月1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迎來了異常炎熱的冬日,這個城市氣溫達到了30.1攝氏度(86.18華氏度),這是阿根廷117年來冬季最熱的8月開局。與1942年8月日布宜諾斯艾利斯氣溫24.6攝氏度(76.3華氏度)歷史紀錄相比,今年8月1日氣溫高出5.5攝氏度(41.9華氏度)。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今年8月1日氣溫超過30攝氏度,也標誌著自2014年以來南半球冬季氣溫首次突破30度大關,上一次南半球發生這種情況是在2014年8月21日。
根據阿根廷國家氣象局統計數據,阿根廷首都8月份最高氣溫中位數為18攝氏度(64.4華氏度),最低氣溫中位數為9攝氏度(48.2華氏度)。在8月1日打破紀錄之前,阿根廷大部分地區今年都經歷了相對溫和的冬季。
不過,8月1日下午,阿根廷境內最熱氣溫出現在薩爾塔省里瓦達維亞鎮(Rivadavia,Salta province),當地午後溫度達到37.2攝氏度(98華氏度)。
路透社報導,由於冬季溫度居高不下,秘魯人開始在海邊衝浪、釣魚。秘魯國家氣象水文局(Senamhi)天氣預報員尤里·埃斯卡賈迪羅(Yuri Escajadillo)說:「我們竟在冬日測得27.6攝氏度的氣溫......冬季理應不會有如此高溫,這是破紀錄的,已超越過去所有的數值。」
埃斯卡賈迪羅認為,聖嬰現象(El Nino)是導致秘魯海水變暖造成氣溫驟增的原因之一。利馬外海的水溫通常是16攝氏度到17攝氏度,現在卻升至20攝氏度至21攝氏度。
根據智利北部記錄到的氣溫數據,智利境內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達37攝氏度的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