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習俗:「吃一食、做五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端午節是中國人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民間流傳的習俗非常多,各地人都會以不同的方式紀念屈原。今天我們就一起端午節的老傳統「吃一食 做五事」,寓意美滿團圓,家人健康平安。
吃一食
粽子
粽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節令食品。它是由糯米做成的,若喜吃甜可放入幾粒紅棗,鹹則放入豬肉和蛋黃,用箬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有尖角狀、方狀等。
端午節吃粽子不僅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同時還有著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的寓意,所以每年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飄出濃郁的粽香。
做五事
1、賽龍舟
賽龍舟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至今在南方沿海一帶仍十分流行,賽龍舟的傳說,和吃粽子一樣,都是為了紀念屈原。時至今日,人們通過划龍舟,既是祈求人人平安健康,也是希望五穀豐登,糧食大豐收。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一般都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
2、掛五彩繩
掛五彩繩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它是用5種顏色的絲線搓成的彩色線繩。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用五色彩絲編成繩索,纏繞於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據說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以祈求辟邪去災,祛病延年。五色絲即發展成許多種漂亮飾物,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吉祥物兼飾物。
3、點雄黃酒
雄黃是一種藥材,這種藥草有一定的殺菌效果,可以起到驅除瘟疫的效果,民間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等俗語。所以在端午節時,人們會將雄黃浸泡在酒中,然後在孩子們的額頭、耳朵、手足等部位塗抹上雄黃酒,以殺菌、防病、驅蟲,希望孩子健康平安。
掛香包可驅風邪。(圖片來源:Pixabay)
4、掛香囊荷包
香囊也稱為香包、香袋、荷包等,是用五色絲線製作而成的,香包里會有雄黃、硃砂、熏草、艾葉等多種中草藥,佩戴在身上清香四溢,小巧玲瓏精緻可觀。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給小孩掛這種香囊,有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發展至今,已成為一種普遍的工藝品。
5、掛菖蒲與艾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過端午有懸菖蒲掛艾草的風俗。艾草、菖蒲都是中草藥的一種,艾葉味道濃郁,有一股清香,可以驅除蚊蟲、蒼蠅等飛蟲,而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可開竅醒神。端午之後濕熱漸盛,蚊蟲活躍,所以每到這個時節,人們都會將菖蒲、艾草插於門口、懸於堂中,用以驅趕飛蟲,也有辟邪祈福的寓意。
責任編輯:笙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