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出現負增長,出生率低。(圖片來源:Tim Graham)
【看中國2023年1月31日訊】中國人口大省四川省為提振日益下降的人口出生率,近日修訂生育條例,開放未婚者登記生育及數量限制。在觸發社會廣泛熱議之後,四川當局星期一(1月30日)出面澄清,稱這並非鼓勵不結婚生孩子,而是為了保證「未婚先孕」人群的權益。
四川省衛健委1月28日對2019年出臺的《四川省生育登記服務辦法》進行修訂,從2月15日起,取消對登記對象是否結婚的限制條件,將「夫妻應當在生育前進行生育登記」更改為「凡生育子女的公民,均應辦理生育登記」;並取消辦理生育登記時生育數量的限制。
2022年,中國人口出現60年來的首次減少,這一歷史性的轉折點預計將開啟人口下降的趨勢,迫使當局出臺獎勵及措施以穩住及提升人口增長。
四川這一生育新政策立即引髮網友的熱議。許多人在微博上留言稱,「豈不是小三和代孕的那些人生意來了呀!男人也省彩禮了,女人也更自由了」、「確實,小三和代孕的更方便了」。
還有人批評四川當局是「哦,只管登記,不管帶來的問題,你改可以,但你後面的法律也要跟進才行」、「不考慮社會安定,惡果在接下來的實施過程中顯現出來」、「即使此政策的出發點不是這樣,但勢必會導致這種現象的增加,真的亂了套了」。
還有網友戲稱,「國家不就是想增加生育率嗎,管它婚生非婚生,生下來就行」。
四川省衛健委在回應多家中國官媒查詢時稱,新政策並非鼓勵不結婚生孩子,而是為了保證「未婚先孕」人群的權益,讓其進行生育登記後就享有一些婦幼保健的服務,生育登記也和上戶口沒有關係。而生育登記就是一項純粹的管理生育人口的工作,涉及倫理、法律的討論是另外的問題。目前中國多省已有類似措施。
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17日說,中國人口2022年年底為14.12億,減少了大約85萬。中國2022年新生兒有956萬,死亡1041萬人。這是自從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三年大飢荒導致幾千萬中國人死亡以來,中國首次出現人口下降。
中國2022年的出生率僅為千分之6.77,比2021年的千分之7.52進一步下滑,使之成為有記錄以來的最低年出生率。中國去年的死亡率高達千分之7.37,達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前1974年以來的新高。2021年的死亡率為千分之7.18。
同時,中國25歲至35歲之間被中國政府界定為育齡婦女的人數也減少了大約400萬人。
此前幾十年由於中共當局強制實行嚴厲及殘暴的「一胎化」人口政策,新生兒數量多年來一直呈下降趨勢,致使中國近年面臨生育率降低及人口老化問題,迫使當局不得不取消「一對夫妻只能生一胎」的計畫生育政策,並調整生育政策,鼓勵二胎。最新一次是2021年5月底公布放寬為「三孩政策」。
2021年6月,中共出臺「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其中提出「完善國家生命登記管理制度,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週期的人口監測體系,密切監測生育形勢和人口變動趨勢」。此後,廣東、安徽、湖南等省立即呼應,推出相關措施。
2022年8月,安徽衛健委發布的所謂的「關於完善生育登記制度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不再限制生育子女數量,以及是否結婚登記。
先限制後鼓勵年輕人仍不願生育
一方面是當局轉向從限制生育到鼓勵生育,但另一方面,中國的年輕一代,尤其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不願生育孩子。這其中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根據育媧人口研究智庫今年1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孩子教育的天價費用、令人望而生畏的高考,以及嬰幼兒入托難等問題都是導致中國生育率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而過去三年中國政府「動態清零」的極端防疫政策以及去年12月初突然大撒把式的封控解封也讓一些原來就在猶豫要不要生孩子的年輕人堅定了不要小孩的信念。
路透社曾引述一位電商主管的話說,歷時三年的嚴厲防疫封控政策給她帶來太多的壓力和不確定性,讓她不敢要孩子。而政府突然無預警地解除封控,導致病毒與疫情四處氾濫更讓她打消了懷孕生孩子的念頭。
由於中國的醫院和醫療機構中新冠病患人滿為患,中國的網際網路和社媒上充斥著母嬰生病卻看不到醫生的故事也讓她看了心驚肉跳。「我聽說在公共醫院生孩子非常恐怖。我絕不考慮生孩子了,」現年31歲女子對路透社說。
此外,華盛頓郵報報導表示,中國越來越多的女子選擇不生育,而且許多年輕人擔心職場的性別歧視會變成更加嚴重,因為許多僱主越來越不願雇佣女性,擔心她們會生育兩胎或更多的孩子,影響工作。
報導還表示,許多年輕人更希望政府集中精力更好地支持那些決定生育的家庭,減少經濟和養育負擔,確保女性的就業機會等。
報導說,許多專家認為,僅僅鼓勵生育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生育更多的嬰兒不會提高生產力,不會解決養老金系統問題,也不會減少年輕人失業問題。這些專家建議,當局應當關注更可行的解決方案,加倍努力改善社會安全網、養老金和醫保,提升經濟鏈的價值層次,使經濟作為一個整體不再依賴充足的廉價勞力。
淪為人礦哪有心境生育
中國網際網路最新的一個熱詞是「人礦」,反映了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對自己被看成是為經濟利益而遭受剝削的不滿。此前一些類似反映民眾對政府期待人民辛苦工作和犧牲卻換不來多少獎勵而不滿的網路流行語還包括「躺平」、「擺爛」、「內卷」等等。
「人礦」出現沒有多久被遭當局全面網路封殺。有網友認為,「如果說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很多事情無法解釋,如果叫‘人礦’,那就說得通了」。
還有網友表示,「當你意識到自己是人礦的時候,其實就是你自我意識覺醒的時候。人與礦本身就是天然矛盾的」。貼文者也說,「覺醒的人礦是痛苦的,如果他什麼也不能改變,為了減少這痛苦,他只能糊塗,假裝自己睡著,日復一日燃燒自己」。
另有網友表示,「人礦」指的是「讀20年書、還30年房貸,住20年醫院」,從生下來就是被作為消耗品使用的人。也就是各種被剝削、壓榨套取利益,最後還被買賣人體器官的終極「韭菜」。
根據推特賬號「李老師不是你老師」貼文表示,「人礦」一詞最早出現在1984年的官媒「人民日報」上,指人是一種資源,現在卻被中國網友延申為「生下來就被當作消耗品使用的人」,就像「石油冶煉,發光發熱被用完,最後只剩下幾兩爐渣」,「人被當成可開採的礦物,用過即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