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軍艦(圖片來源:OLGA MALTSEVA/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5月21日訊】烏克蘭戰爭中,俄羅斯海軍黑海艦隊的旗艦「莫斯科號」巡洋艦被兩枚導彈輕易擊沉,標誌著21世紀的海戰模式與上個世紀的舊海戰模式完全不同了。這種新模式對中國試圖攻擊臺灣的軍事企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值得專門做一番分析。
一、「莫斯科號」巡洋艦為何被擊沉?
4月14日夜間,俄羅斯海軍四大艦隊之一的黑海艦隊在海上活動時,旗艦「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突遭兩枚導彈襲擊,戰損嚴重,不久便在拖拽回港途中沉沒。俄羅斯官方忙於遮掩真相,各國媒體則試圖分析該艦被襲擊沉沒的真正原因。一艘萬噸級導彈巡洋艦在戰鬥巡航中被導彈輕易地擊沉,堪稱世界海軍作戰史上的重大事件。海軍艦隊參與海上戰鬥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過去關於海軍艦隊對抗的認知要重新改寫了。
《日經亞洲》4月20日的一篇報導,《莫斯科旗艦沉沒暴露俄海軍弱點,專家稱,未能保護和應對導彈攻擊顯示出重大操作缺陷(Moskva Flagship Sinking Exposes Russian Navy Frailty,Experts say,Failure to Protect and Respond to Missile Attack Shows Major Operational Flaws)》,分析了該艦被擊沉的原因。該報導引用日本國際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美開大學全球研究系主任小谷哲夫的話說,「旗艦是指揮和控制的神經中樞。它配備了通訊工具,控制著整個艦隊。」報導指出,美國駐日本橫須賀的第7艦隊旗艦「藍嶺」號航空母艦24小時都保持與白宮的直接聯絡,擁有「最先進的網路、指揮、控制、通信和計算機能力,能在最高級別(包括白宮)進行充分知情的實時決策」。
同樣是艦隊的旗艦,為什麼俄國艦隊的旗艦如此不堪一擊?一位美國海軍分析家認為,「莫斯科號」沉沒表明,俄國海軍以為遠離烏克蘭岸基火炮的威脅就能安全,事實證明,中程導彈同樣可以致其死命;此外,這艘導彈巡洋艦雖然具備導彈攻擊能力,但反導彈的自衛系統不靈;還有,導彈擊中該艦後,艦上常備的止損分隊的戰損管控不力,導致軍艦迅速沉沒。
日本自衛隊前中將磯部浩一在《日本軍事評論》中寫道:「對普京來說,最大的打擊是他向世界各地的軍事專業人士展示了俄羅斯軍隊的脆弱性。」其實,「莫斯科號」的慘痛教訓還向全世界表明,海軍艦隊在海上作戰時,防止敵方導彈襲擊是自身安全的首要任務。而恰恰是這一點,揭示了現代海軍作戰史上一次新的重大轉折。
二、現代海軍海戰作戰方式的歷史演變
自從各國發展出機械動力的現代海軍以來,海軍的海上作戰方式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靠大艦巨炮取勝,第二階段是靠艦載航空兵取勝。
直到二戰爆發,各國海軍的主要作戰思想一直是傳統的大型艦船用艦炮互相攻擊。其經典戰例是,一戰前,大日本帝國的聯合艦隊在日本海用艦船炮戰,殲滅了俄國遠道而來的波羅的海艦隊。此後,聯合艦隊為了保證炮戰取勝,把大艦巨炮主義發展到了頂點,建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大和級戰列艦,噸位達7萬噸,比航母還大。因為只有大艦才能安裝巨炮,而艦炮的口徑大、炮管長,才可能射程遠,大和級戰列艦有三組三聯裝主炮,每門炮管的口徑有46厘米,中等身材的人可以爬進爬出,射程達幾十公里。這樣大口徑的巨炮才能在對方艦炮的射程外,擊沉對方軍艦。
建造大艦還有一個原因,即需要在大型軍艦上建造高高的艦橋,以便看得見遠在海平面之下的對方軍艦是否中彈。艦炮射擊是打移動目標,要靠彈著點觀測,才能在雙方軍艦不斷運動的情況下盡快校正射擊參數,提高命中率。然而,大日本帝國耗盡國力造成了巨型戰列艦,這種海上作戰方式卻已過時。聯合艦隊的兩艘巨型戰列艦都沒真正在海戰中發揮作用,相反卻被美國海軍的艦載機圍起來打,最終被艦載機投放的魚雷和炸彈擊沉。大艦巨炮主義就這樣終結了。
開創現代海上作戰方式第二階段的是英國。1940年,英國首次用艦載機發射魚雷,重創義大利海軍停在塔蘭托港的戰列艦。受英國海軍航空兵的影響,日本聯合艦隊也研究訓練了艦載機轟炸戰列艦的方法,在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隨後美國海軍和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編隊反覆交戰,雙方都在遠距離外派出艦載機去攻擊對方的航空母艦,各有勝負;直到中途島戰役之後,美國海軍才扭轉了雙方的態勢,取得了戰場主動權。
中國熱衷於組建航母艦隊,仍然看重艦載航空兵的海戰作用。殊不知,以「莫斯科號」被擊沉為標誌,現代海上作戰方式已經進入了第三階段,即靠導彈取勝。
三、海上作戰不同歷史階段的攻擊手段:中國掌握多少?
在現代海上作戰方式的第一階段,戰列艦是巨炮的平臺,艦炮炮火是攻擊手段,作戰半徑是艦炮的射擊距離。後來這種攻擊手段就不靈了。到了現代海上作戰方式的第二階段,航空母艦是艦載機的海上流動平臺,艦載機使用魚雷和炸彈攻擊對方軍艦。所以海軍的主要攻擊手段改變成艦載機攜帶的魚雷和炸彈,而攻擊範圍由艦載機的往返航程決定。艦載機的主要功能是充當魚雷和炸彈的空中投放平臺,以及保衛己方母艦。
進入現代海上作戰的最新階段之後,對敵方海軍的主要攻擊手段變成了導彈,而不再是魚雷和炸彈,更不是大口徑艦炮。隨著導彈的射程延長,導彈的被動導航和自主導航能力不斷增強,導彈的發射平臺也多樣化了,海軍的艦載機和空軍的遠程轟炸機可以從空中發射導彈,潛艇可以從水下發射導彈,海軍艦船可以從水面上發射導彈,陸軍也可以從地面基地發射對艦導彈。
每次海軍作戰方式的轉折都是一個漸進過程,新的作戰方式已經形成,但舊的作戰方式依然存在併發揮著作用。對美國、英國、日本這幾個經歷過大型艦隊海上作戰方式第一、第二階段的國家來說,它們懂得如何把艦炮、艦載航空兵和導彈的作戰功能結合運用,形成最佳組合。
中國現在建造了航母、大型驅逐艦、大型護衛艦,看起來艦隊規模很大,但中國海軍的作戰經驗只有魚雷艇、小炮艇的近戰夜戰;其戰術是「打了就跑」,它連如何使用大艦重炮和艦載航空兵作戰這些舊的作戰手段都沒試過。中國的這些軍艦裝上了各種導彈,海軍卻沒有如何合成運用艦炮、艦載航空兵和導彈的任何經驗,一切都只能自以為是地想當然。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海軍對大規模海戰其實是心虛的。
四、導彈制勝時代海上作戰的六大轉變
在以導彈為主要攻擊手段的現代海上作戰方式第三階段裡,出現了六大根本性轉變。
其一,防守方比進攻方具有相對優勢。因為防守方可有各種導彈發射方式,而敵方艦隊面臨的是三維空間威脅,從高空、水下、水面隨時都可能有導彈來襲。
其二,海戰中的前方和後方越來越模糊。在大艦巨炮和艦載飛機時代,海戰中敵方位置很清晰,對敵方攻擊的防禦方向也是確定的;但導彈發射平臺的多樣化,使敵方艦隊可能遭到360度所有方向的導彈來襲,艦隊安全的難度比炮戰和艦載機時代大得多。
其三,面對導彈攻擊,大型軍艦的脆弱性增大了。現在的軍艦不管噸位多大,水下裝甲和甲板裝甲的厚度並不比當年巨型戰列艦的裝甲厚度大;否則,軍艦航速和機動靈活性都會下降。而導彈的攻擊力比魚雷、空投炸彈和巨炮炮彈大許多倍,造成軍艦的戰損程度也大很多。一方面,這造成艦上戰損搶修難度大大增加,戰傷軍艦容易快速進水而沉沒;另一方面,在軍艦運作高度電子化的情況下,艦上發生的戰損可能導致艦內信號線路被切斷,使軍艦失去動力、操控力或作戰指揮能力等,結果軍艦變成浮在水上的「死魚」。
其四,導彈發射方成本低,其主要成本是電子導航系統;而軍艦的成本比1枚導彈高上千倍,這是進攻方水面艦船指揮官不得不面對的冷酷現實。浩浩蕩蕩的艦隊演習時壯觀威武,前提是不會發生戰鬥,一切可按演習教程操作,演習中所謂的搶險也是假戲真做。到了戰時,一艘幾萬噸級的兩棲登陸艦載著數千陸軍,幾枚導彈一打,就成了燃燒的地獄,全體艦員和艦上陸軍只有跳水求生這唯一選擇,不然就只能與軍艦一同沉入海底。
其五,在海戰的導彈時代,導彈的導航系統成為作戰的關鍵,具有太空戰、電子戰優勢的一方將很大程度上獲得戰鬥的主導權。防守方導彈的導航能力可藉助友軍導航系統,進攻方就沒有這種優勢了。中國的艦隊在海上一面要防範來自高空、水面、水下的攻擊,一面要完成運輸陸軍的任務,還要同時指揮太空戰、衛星攻防戰和電子訊號保衛戰,絕非易事;只要一個環節沒做好,戰場態勢馬上就會傾覆。中國海軍沒有實戰經驗,無法知道哪些事需要怎樣做。
其六,防守方如果發生失誤,比如導彈發射後沒擊中目標,或某些導彈發射陣地遭到破壞,是可以彌補的,只要調整參數再次發射導彈,或啟動備用的導彈發射陣地作戰。但進攻方的軍艦被擊沉,那就沒有補救機會了;戰損軍艦若被迫退出戰鬥,還會影響到整個艦隊的功能組合和攻防協作。
綜合這六大轉變,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特點,即現代軍事技術的演變有利於防守方,不利於進攻方。如果這進攻方還是個運行大型艦隊的菜鳥,又只有沿海小炮艇偷襲經驗的低級海軍能力,那進攻者確實面臨很大的難度。這種困難隨著防守方導彈系統的不斷升級,只會變得越來越大。
五、海戰最難在運兵
空軍和火箭軍可以摧毀對方地面上的軍事及民用設施,但要佔領地面戰場,不能靠飛機和導彈,必須使用陸軍;而陸軍能否遠距離跨海輸送到登陸地區,全靠海軍。在這方面,導彈制勝時代的海軍艦隊所面臨的仍然是二戰時代的難題。
要佔領大型島嶼,需要由熟悉海邊作戰的海軍陸戰隊攻佔灘頭陣地,然後陸軍大規模登陸上島,把火炮、坦克等重裝備運上陸地,再展開地面戰線的爭奪戰。而陸軍出海,必須搭乘海軍的運輸船艦,才能到達登陸海域;到達登陸海域後,由於大型運輸船艦吃水深,不能靠近岸邊,大型船艦還怕岸炮攻擊,所以陸軍必須在海上換乘小型登陸艇,分批登陸,這時只能攜帶輕武器,如此則登陸的陸軍火力就很弱。1949年10月解放軍登陸金門,在古寧頭戰敗,這是原因之一。
陸軍遇到船沉就只能跳水逃生,但陸軍官兵通常沒有長途泅泳的能力;一旦投水,淹不死的最多佔船載兵力的幾分之一,這是太平洋戰爭的戰亡統計顯示出來的規律。在海裡,即使會游泳的人也游不遠,因為海水溫度底,人體熱量消耗大;而且海上沒有方向指引,還受到洋流衝擊,會白白浪費最後的體力。何況,陸軍一旦落水,為了海上求生,不得不把武器彈藥全部扔掉,於是徒手游水的陸軍就完全失去作戰能力了,極少數好不容易游到岸邊的陸軍官兵也會完全累垮。
陸軍雖然在陸上作戰時膽子很大,但到了海上就變乖了,只能把生命全都交給海軍,聽任海軍擺佈。太平洋戰爭時,大日本帝國的陸軍很驕狂,一向看不起海軍,但遇到遠途跨海作戰,陸軍高級將領們都會客客氣氣地拜託日本聯合艦隊的指揮官,請他們保證陸軍部隊的安全,不要發生意外。這方面比較典型的一個戰例是1943年3月2日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北面的俾斯麥海上,日軍一個陸軍師團的大部分兵力在海上運輸過程中被殲滅,美國的戰史稱之為「俾斯麥海海戰」,而日本的戰史研究基本上不提這事。當時,美軍陸基航空兵對日軍的8艘運輸船和8艘掩護運輸船隊的驅逐艦實行低空轟炸,結果運輸船全被炸沉,驅逐艦隊大部分也被擊沉,3,600陸軍官兵都淹死,2千多噸裝備物資全部沉海。
陸軍經由海上運輸時還有一個與防守方無關的潛在敵人,即鯊魚。臺灣海峽和許多其他海域一樣,有各種鯊魚。只要落水的解放軍官兵有人受傷,流出的血化在海裡,鯊魚可在10公里外的水下聞出來,然後趕來獵食。海軍官兵都知道,軍艦沉了以後,就算在海裡能泅水不死,也可能葬身鯊魚口中;如果陸軍清楚這種結局,他們會更加膽戰心驚。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