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武術講究門派與師承,門派眾多,各門派都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理論、套路。(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原大地是傳統武術的起源寶地,在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在明清時期達到了空前盛況。延至民國,內外兩大家和各門各派都有廣泛的承傳和發揚,各武術門派林立,各門派多如繁星,而且各家各派都有完整的一套系統、理論、套路。但是,自中共竊政後,講究功夫的傳統武術及其他傳統中華文化一樣,被視為「四舊」,在歷次運動中,被全面系統地破壞了,而「大躍進」的產物--新武術則問世了。
「大躍進」的產物:新武術
1958年「大躍進」時期,武術被要求「大躍進」,於是行政部門就將一些高難度的翻騰和優美的舞蹈動作,加到傳統武術的動作中,就成了所謂的新武術,也稱自選武術、競技武術或樣板武術。
文化大革命時,對傳統武術的破壞就更為徹底。為了要「取眾家之所長」,各門各派的動作都被混雜在一起,這門的動作選幾個,那派的動作選幾個,甚麼舞蹈動作、體操動作、雜技動作、西方藝術體操,通通混雜在一起。
所謂「新武術」,甚至連武術的基本動作都沒有,只剩下「武術」的名頭了。
「新武術」強調難度和好看,因此加入了體操動作、京劇的動作,甚至是芭蕾舞的動作;為了增加難度,還加入了雜技的動作,美其名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新武術」標新立異,既像舞蹈,又像體操,動作花俏多變,但只是花拳繡腿的空架子,強調的是技能,功夫既沒有實用性,更沒有任何內涵。因此,新武術更像藝術體操等運動項目。
著名中華傳統武術專家李有甫介紹,如今的「新武術」,連傳統武術的基本功夫動作都沒有了,甚麼助跑、跳,將刀扔到半空滾個翻再接住,那完全是西方藝術體操的東西,西方人一看就知道了。這樣的話,該怎麼推廣?!這樣下去,中國傳統武術就沒有了,失去了根的傳統武術,是很難走向世界的。
至於有些選手的套路招式看上去雖然沒有改動,卻也走了新武術的路。例如,兵器雖練得很好,刀卻太輕了、槍也太細了。對此,李有甫表示,之所以走入新武術,無非是想要速度快,但「傳統武術不講快,他講功夫。」
傳統武術不但具有藝術性,還蘊含多重內涵及實用性:能健身養生,能克敵防身,此外,傳統武術還有修煉的內涵,尤其講究武德。
可是,新武術不只失去了傳統武術的內涵中功夫與修煉的部分,連健身、養生的價值都失去了。
許多習練新武術的武術同好表示,因為新武術過於注重體能和技巧的展現,因此,在習武和比試的過程中,身體受到很大的傷害。
2011年第三屆大賽亞太初賽揭榜後,大賽總裁判長李有甫語曾經重心長地向在場參賽選手表示:「有人把新武術東西摻進去練了,這是害你,我是肺腑良言啊!」
傳統武學門派眾多 「南拳北腿」風格各異
中華傳統武術講究門派與師承,門派眾多,各門派都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理論、套路,而且各門各派從風格到技擊用法都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傳統武術流派大致可分為「北方拳」與「南方拳」兩大系,北方人身材高大,性格豪邁,打起拳來舒展大方,拳腿並重,南方拳術多以出拳居多,腿法相對較少,故有「南拳北腿」之說。
「北方拳」身法上特別講究「一寸長一寸強」,技擊上講究「手腳齊到方為真」。如長拳(查、花、炮、紅、華)、螳螂、八極拳、通臂、翻子、六合、劈掛等。
南方河湖遍布,武術實戰多在船上,因此注重下盤穩固,特別講究貼身短打,所謂「一寸短一寸險」,如廣東五大家(洪、劉、蔡、李、莫)、詠春、金鷹、南派螳螂等。
各門派又有自己的特點。「通臂拳」以勁道通達背脊周身,養生技擊並重;「螳螂拳」手法細緻、身法靈巧多變,且實戰性強;「八極拳」風格剛猛古樸,被承作短拳霸王;「詠春拳」技擊上不與對手拚拳,採用借力使力、借力卸力、連消帶打,講究來留去送等武學內涵。
不只如此,在傳統武術中,同一拳種也會因地域的不同而發展出不同的風格,例如形意拳,河南派形意風格勇猛雄健,河北形意拳勢舒展穩健,山西形意緊湊精巧。
然而,由中共推廣的新武術與門派眾多的傳統武術截然不同,因為新武術是混雜了各門各派的動作,並將導致各門各派消逝。
2022新唐人第七屆全世界中華傳統武術大賽將於2022年8月25日至28日在美國紐約舉行。
大賽設紐約和台灣兩個賽區,選手可在任意賽區報名參加初賽。現已開始報名。
詳情敬請關注大賽網站:martialarts.ntdtv.com;熱線電話:1-888-77-9228。
新唐人武術大賽比賽項目(圖片來源:新唐人)
責任編輯:隅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