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2年1月22日訊】去年12月通貨膨脹率0.5%,折合成年率就是7%,這可是美國過去40年來最高的通脹率。拜登政府、美聯儲、主流媒體,去年一直強調說,不要擔心,通脹是暫時現象,很快就會過去,美聯儲說,核心物價指數去年增長4.5%,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相信,今年會跌到2.7%,美聯儲工作人員更樂觀,這一點從華爾街跟通脹掛鉤的所謂通脹指數債券價格看的出來,現在也就預期通脹率會跌到2.5%。
認為通脹只是短暫現象的人,主要基於這麼幾個推測。首先,疫情下從聯邦到地方各級政府的財政援助已經結束,貨幣流通量減少,物價回落,錢也是商品嘛,錢多就不值錢,錢少就值錢,物價就會降低,這是一個推測。第二,物價上漲是供不應求造成的,是供應鏈瓶頸造成的,而瓶頸遲早會通暢,隨著經濟的逐步開放,美國人會消費更多的服務,對產品的需求會降溫,供求關係恢復到穩定狀態,產品價格回落。第三,隨著疫情的過去,美國人恢復上班,就業市場不再那麼緊張,生產增加、供應增加,大宗商品也會降價,所以,通貨膨脹是暫時的。
真是這樣嗎?當然也有反對意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傑森.富曼就提出了反對意見,他相信,認為通貨膨脹只是暫時現象,過於樂觀了,相反的,今年美國通貨膨脹會繼續下去,甚至更厲害,他提出三個理由。
第一,今年一開始,就業市場就是緊繃繃的,比去年元旦之後要緊繃的多。在疫情之前的二十年時間裏,預測當年通貨膨脹的最好的指標,就是美國人的辭職率,辭職率高說明就業市場好,大家紛紛跳槽換老闆、漲工資,勞動力成本上漲,物價就有上漲的壓力,隨之帶來的就是通貨膨脹。今年年初美國人的辭職率有史以來最高,失業率比一年前少了三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收入水平的提高比生產力提高的還快,比生產力提高速度快了五個百分點。
第二,市場需求仍然保持旺盛,比疫情爆發之前還要旺盛,但是生產供應持續跟不上,供不應求物價就掉不下來。雖然聯邦政府發放的救濟款,已經在八個多月前就發完了,但是民間的需求還是沒有降下來。雖然給老百姓的救濟發完了,但是美國聯邦大政府大開銷還在繼續,這個財政年度要開銷5千億美元,所謂的American Rescue Plan,各個州政府相繼採取了免稅政策,為了刺激經濟,地方政府增加預算,過去兩年來美國老百姓也儹了不少錢,沒地方花銷嘛,再有美聯儲寬鬆銀根政策的後續力,在在都是需求不會降的理由,雖然生產在恢復在回升,但是今年還不會完全恢復,供不應求還會存在,大家現在看到的,美國很多超市、雜貨店的貨架空空,就很說明問題。還存在個心理標桿作用。從華爾街、企業、分析師、到普通消費者,大家都預期今年的物價高過去年,認了,也不會主動的削減開銷。
第三,疫情前途未卜,疫情就這麼衰減下去了嗎?會不會有新的變種出現?傳染性如何、毒性如何,誰也說不准。如果今年疫情緩解,或者人類社會學會跟新冠病毒共存,通貨膨脹會更厲害,為什麼這麼說呢?當美國各地相繼解除封城令之後,需求一下子暴漲,美國消費者憋屈那麼長時間了,得出來消費啊,需求大漲,供應跟不上,物價就漲。如果疫情緩解,效果就跟去年解除封城令是一樣的,疫情不當回事了,生活恢復正常了,該花錢的就得花,如果中國大陸仍然維持零容忍,仍然封城、隔離、關廠、關店、關碼頭的,商品供應仍然跟不上,豈不是給通貨膨脹火上澆油?
從以上這些道理來看,你會覺得通貨膨脹只是暫時現像嗎?經濟走向本來就是很難預測的,尤其是今天人類社會遭遇的情況,從來沒有過,何去何從,專家無法預測,因為沒有先例,沒有模型。但有一點幾乎可以肯定,所謂通脹是短期現象,咬一咬牙就過去了,這麼說不負責任,講難聽一點就是忽悠選民,再深一步去說,那是拜登當局為大政府大開銷政策推脫責任。
從宏觀意義上講,通貨膨脹就是錢太多了,錢不值錢了,2020年因為遭遇疫情的突然襲擊,各地政府相繼禁足、封城,為了幫助老百姓度過難關,國會已經撥款4萬億美元救濟。去年三月,拜登政府又推出幾乎兩萬億的刺激政策,美聯儲的職責就是防止通貨膨脹,但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極力支持大開銷,哪怕是已經出現了通脹苗頭之後,美聯儲也不停止收購國債的計畫,也就是不停止繼續印鈔票。白宮和美聯儲雙管齊下引發物價上漲,怎麼辦?他們不是改弦更張調整財政和貨幣政策,而是採取公關手法,強調通貨膨脹只是暫時現象,不要慌張。去年7月份的時候,拜登不就是說麼,沒有人相信通貨膨脹,嚴肅的經濟學家都不會相信。結果呢,上個月通脹達到40年來的最高。
中國人講以史為鏡,40年前的高通脹跟現在的情形很類似,歷史往往是驚人的類似。40年前的高通脹,從70年代末期就開始了,那個時候是民主黨的卡特政府,他們並沒有找自己的原因,鈔票印的太多了,他們不怪自己,怪誰呢?怪大石油公司、怪大銀行、大通信公司,甚至怪超市連鎖店,怪這些商業集團壟斷市場、抬高物價,於是乎,政府出臺限價令,進行反壟斷調查,還掀起了一場運動,是,美國政府也搞運動,叫WIN,W-I-N,Whip Inflation Now,就是抽通貨膨脹鞭子的意思,結果呢,美國經濟搞的更遭,物資缺乏、商品脫銷,後來卡特政府明白過來了,開始給航空、鐵路、卡車貨運行業解禁,還任命了保羅.沃克(Paul Volker)擔任美聯儲主席,國會也成立了預算協調程序,降低政府預算,但是這一切做的太晚,幅度也不夠,魄力還不夠大。
今天的歷史在重複,1月12號的時候,拜登發表聲明說,12月通脹率0.5%,這已經比前兩個月下降,油價下跌了,食品價格下跌了,可見我的政策是對的。可是,美國的核心通貨膨脹,也就是不包括能源和食品價格的通脹率是上升了,油價在年底的時候下跌了一段時間,但現在又開始回升,美國朝野現在普遍預期物價進一步上漲。跟當年的卡特政府一樣,拜登不怪自己,他怪商業集團壟斷,怪他們抬高物價、趁火打劫,就是不怪自己。雖然拜登還不至於祭出限價番天印,但他主張聯邦政府花更多的錢,說只有這樣才能把物價降下來,我不知道為什麼多花錢反而能降低物價。拜登政府忽悠選民說,聯邦政府預算可以增加54個百分點,而且還不會引發通貨膨脹,現在物價飛漲,拜登又怪供應鏈瓶頸,可是事實上,美國的生產能力完全恢復,美國的貨運碼頭吞吐量比疫情前高出27個百分點,今天的物價上漲是需求大漲造成的,需求大漲的時候,表現出來的肯定就是供應不足,供應鏈瓶頸是亂印鈔票的結果,不是造成物價上漲的原因。
疫情造成勞動力市場緊張,美國人的工資上漲了,可是,名義工資的上漲卻被通貨膨脹抵消了,今天美國人的每週實際中線收入,比拜登就職之前還少了11美元,實際收入下降幅度,超過了當年金融危機,超過了19個百分點。可是呢,拜登還在極力推動他的重建美好的3B計畫,規模幾乎5萬億美元的3B計畫。
政府是不怕通脹的,一半以上的聯邦政府開銷是跟通貨膨脹率掛鉤的,物價高漲,美國名義GDP也會好看,稅收也會增加,那麼倒霉的是誰呢?中產階級唄,特別是藍領勞動人口,他們的工資跟物價是不掛鉤的,倒霉的是消費者,倒霉的是習慣儲蓄的老百姓。商業集團也不怕通貨膨脹,企業的名義銷售增加,盈利增加,股價上升。政治經營集團受益、商業經營集團受益,苦的還是普通老百姓。
七十年代末,美國老百姓實在忍無可忍,1978年中期選舉,共和黨在參議院增加了3個席位,在眾議院增加了15個席位,民主黨內的保守議員開始贏得初選的勝利,進而贏得大選的勝利,這也逼的卡特政府改變策略。最後,造成里根在1980年的時候席捲美國政治圈,入主白宮,迎來美國經濟的一場新的騰飛。
歷史往往是驚人的相似,歷史往往是驚人的重複。
謝謝您收看東方縱橫,如果您覺得我講的有道理,請幫助轉發推薦,也請留言,如果您還沒有訂閱,請點擊訂閱鍵,再次感謝您收看東方縱橫,我是東方,咱們下次時間-再見
来源:東方縱橫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