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囤糧食致全球糧荒?中國官媒甩鍋忙(圖)

發表:2022-01-06 23: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分析指出,中共試圖利用糧食發動超限戰。
分析指出,中共試圖利用糧食發動超限戰。(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1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官媒發文否定中國大量囤積糧食導致全球糧荒的說法,不過,從海關的數據來看,中國一年多來不計代價的大量進口糧食。分析指出,中共試圖利用糧食發動超限戰。

1月6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FAO)表示,世界糧食價格在2021年上漲28%,達到2011年以來的最高平均水平。

追蹤全球糧食商品交易量與價格的FAO食品價格指數上個月平均為133.7點。該基準指數2021年全年平均為125.7點,較2020年上升28.1%,是2011年達到131.9以來的最高值。

糧農組織說,所有類別的食品價格在2021年都大幅上漲,也是推動通貨膨脹普遍上升的一個因素。

糧農組織警告稱,依賴進口的國家食品成本上升,正在使較貧窮的人口處於危險之中。 

針對中國囤積糧食導致全球糧荒的說法,1月6日,中國官媒《經濟日報》發文稱,「這個鍋,中國沒有理由背,也絕不能背。」

文章稱,「2021年,我國糧食生產喜獲‘十八連豐’,連續7年保持總量在1.3萬億斤以上」;「庫存糧食大部分集中在國有糧庫,導致政府財政負擔重和糧食資源巨大浪費。因此,近年來我國不僅沒有囤積糧食,反倒是加快糧食去庫存。」

「天鈞政經」發文《居心叵測 中共要發動另類經濟戰》指出,而作為「地球村」裡惡霸之一的中共,又在居心叵測的準備出壞招兒繼續讓全球不得安寧。主要手段就是中共軍方人士提出的超限戰,除了傳統的戰爭方式之外,包括但不限於貿易戰、網路戰、資源戰、媒體戰、金融戰、文化戰及生態戰等。現在,糧食成為一個焦點。

文章指出,雖然中共歷年都聲稱糧食「豐收」,總產量一直在「增加」,但是海關的數據顯示,2020年的糧食淨進口(進口減去出口)的數字是1.39億噸,2020年比2019年增長了29.9%。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糧食進口量增速明顯更快,同比達到57.8%,按照這個速度,到年底會買下全世界交易市場上一半的糧食。現在,中共已經辦到了。

另據美國農業部推算的數據顯示,到2022年上半年,中國的糧食庫存佔比全球庫存量將分別是玉米69%、大米60%、小麥51%,這些在過去十年都分別提高了20%左右。

「天鈞政經」強調,中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後,近幾年新生兒出生數量不斷下降,今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更是令各界吃驚。每年出生人口數量不斷下降,糧食不斷「豐收」,卻又不斷大量的進口糧食。不由得讓人心裏畫了一個問號,中共企圖是什麼?別忘了,上一次全球食品價格飆升是在2011年,當時有30多個國家出現了騷亂。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日前在中共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說「中國人的飯碗要裝中國糧」,這個飯碗端得牢嗎?諸多跡象顯示,中國的糧食不僅不如官媒聲稱的儲備充足,反而可能存在諸多隱患。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2021年12月12日的頭版報導習近平在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醒目的黑體字標題--「那麼糧食怎麼辦?」,透露出習近平對於糧食安全的擔憂。習近平近年在很多不同的場合都表達了對糧食安全的重視,顯示中南海已經意識到糧食短缺的危機。

1月5日,據美國之音報導,一位因安全因素不願具名的中國經濟學者說,疫情和河南水災造成了大量減產,若氣候變遷導致洪災經常性發生,糧食就可能會長期短缺。雖然政府帳面上有18億畝耕地,但這些可用來耕作的土地實際上到底在哪裡,以及還是不是良田,卻無從而知。

曾經出版《民以何食為天:中國食品安全現況調查》一書、並曾任《歷史故事報》總編輯的旅德作家周勍表示,中國糧食長期依賴進口,「中國人的碗要裝中國糧」是根本做不到的事,北京當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農業、糧食方面出了問題,「它就得說謊,然後用一個謊子套著另一個謊子。」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