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第二艘航母山東號當時在建造中的景象。(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CC BY-SA 4.0)
【看中國2021年12月1日訊】(看中國記者戈御詩編譯/綜合報導)11月初美國國防部(the Defense Department)發布了期待已久的《中國軍力報告2021》(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RC),這份由國會授權的報告列出的近年來中國在軍事和安全方面的一系列進展,被媒體解讀為可能導致災難性戰爭的軍事競爭正在顯現。然而,軍備控制和不擴散中心的高級研究員約翰.艾薩克斯(John Isaacs)在《國家利益》撰文指出,從歷史經驗看,這份報告不應該被這樣解讀。他指出,對中國軍事集結的有效政策反應,應考慮到局勢的各個方面,而不僅僅是核武器或艦艇數量。對付中共,要使用所有政策工具而不僅僅是軍事手段。
艾薩克斯表示,雖然中國不斷增加的軍力構成了重大挑戰,但這不能只從對抗的角度來解讀,人們不能忽略問題的重要方面,這會在無意中增加危險。
主流媒體對這份報告的分析,都在聚焦中國到20年代末期將擁有1000枚核彈頭。但艾薩克斯指出,美國目前有3,800枚核武器庫存,還有等待拆除的1,700枚退役核彈頭;最悲觀的情況下,美國在核力量上也至少會有3倍數量上的優勢,在技術上的優勢就更為明顯了。
文章還駁斥了主流媒體聲稱的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軍的」的判斷。艾薩克斯解釋說,中共海軍主要是為其領海而建,而美國海軍在全世界都有存在和能力。且不說美國海軍在噸位上的2比1優勢,在航母發射的空中力量上,美國至少有10比1的優勢,這還是假設共軍能夠從航母上成功地操作飛機。共軍的部隊結構和能力,主要集中在沿中國邊境發動大規模陸戰。雖然共軍的地面、空中和海軍力量相當可觀,但大多已經過時,而且共軍的新興網路能力還很初級,對信息技術的使用遠遠落後於曲線;其太空能力也是基於過時的技術;此外中國的國防工業難以生產高質量的系統,共軍也缺乏有效部署這些武器所需的聯合組織和訓練。
文章強調說,《中國軍力報告》誇大了中國的經濟進步,而對中國經濟的更清晰的分析,講述了不同的故事。保守的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兩位學者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撰文稱,「中國經濟近十多年來一直在失去活力,官方增長率從2007年的14%下降到2019年的6%。嚴格的研究表明,真正的增長率目前只是接近2%。」
《外交政策》的文章指出,中國在亞洲和其它地區的侵略政策,和侵犯人權的行為,在許多國家產生了負面反應。自2008年以來,擔心中國競爭的國家,對中國商品設置了數以千計的貿易壁壘,十幾個國家退出了「一帶一路」,美國對中國的主要科技公司,特別是華為,發起了一場全球運動,各大洲的富裕民主國家都在對北京的數字影響力設置障礙。
這兩位學者認為,人們對中國政府的壟斷行為和濫用國際準則的擔憂不斷增加,這破壞了保持中共經濟持續增長的市場,未來中國經濟慘淡的畫面已經顯現。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1980年代五角大樓每年都要發布《蘇聯軍事力量》報告(Soviet Military Power)。艾薩克斯披露說,1988年時任美國防長卡魯奇(Frank Carlucci)在報告的附信中警告:「自1981年以來,蘇聯軍事力量的每個組成部分都得到了擴展和現代化。蘇聯的軍事力量和它所代表的威脅絕非抽象的概念了。」
這位自1978年以來就一直從事核和國家安全問題研究的學者在文章的最後表示,「確實,蘇聯的軍事力量是實實在在的存在,但事實證明它們是短暫的。三年之內,蘇聯就因為內部的失敗而解體了。但這並不是說中國也會同樣消失,相反是在告訴人們,在決定政策的時候,不要只依賴對安全形勢的狹隘分析。要看到對蘇聯冷戰的勝利,靠的是聯盟、自由市場和民主價值觀的力量,而不僅僅是軍事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