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族服飾對世界的影響(圖)

發表:2021-10-21 09: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服飾是一種有形的文化現象,但以人為本的服飾理念,在古今中外都是一條永恆的真理。
服飾是一種有形的文化現象,但以人為本的服飾理念,在古今中外都是一條永恆的真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歷代漢族服飾主要以大袖寬衫為主,歷經千百年滄桑。進入民國後,服裝款式因受外來潮流和革新思想的影響才有新的變化。回顧中國服飾的發展,可見中國服飾也有受到外來和不同民族服飾影響的歷史,同時也深深地影響著其它國家的服飾。

是以中國古代服飾在保持自身個性之餘又融入了多元文化,從而產生千姿百態和璀璨絢麗的華服。

縱觀東西方的服飾文化,可見兩者的觀念不同。中國古代強調天人合一的服飾觀念,因此才有大袖翩翩、寬衫袍服的鮮明個性服飾。反觀西洋服飾,他們更注重人的存在價值,服裝上衣強調窄瘦,造型趨向人性化,以突出人體自身形體的美感。

服飾是一種有形的文化現象,雖然東西方服飾文化觀念不同,但服裝為人服務的宗旨是一脈貫通的,以人為本的服飾理念,在古今中外都是一條永恆的真理。

東服西漸

自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後,初步打通了東西方的樞紐絲綢之路,使明亮、柔軟的絲綢​​以商品形式源源不斷地被運往西域、中亞細亞、印度及歐洲諸國。由於路途遙遠,運輸困難,絲綢的價格一般都很昂貴,西域及西歐一些國家都想得到絲綢的原材料――蠶子和桑樹,當時漢朝政府便嚴禁蠶子和桑樹西傳,由此引出了一些蠶桑西傳的故事。如「查士丁尼國王的煩惱」,便流傳在絲綢之路一帶。

故事發生在地中海沿岸的東羅馬帝國,當時羅馬帝國正在與波斯人打仗。在東羅馬帝國有兩座城市是重要的絲綢中心,是在加工中國的蠶絲,而這同時是東羅馬帝國的重要收入之一。但關於蠶絲得從波斯商人那邊購入一事,令東羅馬帝國的查士丁尼國王十分頭痛。

一天,有兩位僧侶進王宮對國王建議說:「為免波斯商人利用中國絲綢刁難我們,只要把中國的蠶子和桑苗帶過來,我們的國家就能自己生產絲綢了。」於是,國王便派他倆來到中國江、浙一帶學習養蠶和繅絲,並學會了織錦。他們弄到了蠶子和桑籽後,在泉州買通了一位船家,秘密混出了層層關卡。在西元552年(中國南北朝時期梁朝末年),中國的養蠶繅絲技術便傳入東羅馬帝國。

東傳日本

中國的絲織品自古以來聞名海內外,並成為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在唐代,絲綢銷往日本後,受到日本朝野的喜愛,被稱為「唐綾」。當地各階層人士都喜穿「唐綾」,日本都城也約於西元七、八世紀開始仿織「唐綾」。這種紡織技術很快就在日本的博多港盛行,並成為了古日本的絲織業中心。這種絲織法亦被稱為「博多織」。

清代,中國出口的紡織品擴展至縐綢、綾子、紗綾、錦、緞子、金絲布、葛布等,日本的服裝風格也深深受到這些紡織品的影響。我們今日看見日本的民族服裝和服,還明顯可見唐代服飾的影子。中國的絲織品不僅僅是商品,還化身成為了中國與鄰國的友好使者。因為這些絲織品除了在古時候銷售到日本、高麗(今韓國)之外,還銷往了印尼、柬埔寨、越南、伊朗等國家呢!



責任編輯:隅心 来源:中國文化研究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