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進民退」的情況下,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堪憂。(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4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國務院官網4月2日發布新聞稿,李克強稱保市場主體是一項事關全局的基礎性工作。目前中國有市場主體超過1億戶,但是在「國進民退」的情況下,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堪憂,經濟受創。
截至去年9月末的數據顯示,中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共計1.34億戶。其中,企業4200萬戶。企業中的外商投資企業64.1萬戶;個體工商戶9021.6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22.2萬戶。
個體工商戶帶動就業人口數量超過2億,是數量最多的市場主體。
4月2日,中國國務院官網發布文章,李克強稱要發展市場主體,「這是一項事關全局的基礎性工作。」
「我們講‘穩’和‘保’,突出的是要保市場主體和穩就業。」李克強說,「市場還是在資源配置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李克強強調,「最終真正撐住經濟基本盤,上億市場主體發揮了關鍵作用。」
中國經濟連年下滑,北京當局在2018年7月30日中共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六穩」:穩就業和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去年4月17日的中共政治局會議又提出「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李克強再次提及保市場主體和穩就業,也凸顯COVID19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打擊。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去年底表示,中國的失業人口恐怕高達上億人,明顯高於官方的統計數字。
姚洋接受騰訊財經採訪時說,儘管中國受疫情直接影響的時間較短,但它對國內經濟的衝擊仍然很深。有很多中小企業、特別是服務業企業被迫關門。而對於這些利潤微薄的企業來說,關門後再想重開有相當大的難度,其中的一些企業恐怕永遠消失了。
並且,「國進民退」的現象愈演愈烈,中國的網路和民間有關「國進民退」、「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討論始終沒有降溫。
近年來,中國經濟「國進民退」的現象引發各界關注,國有企業擠佔民營企業各類資源。但是,民營企業始終為中國經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統計數據顯示,民營企業創造了50%以上財政收入;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就業,民營企業佔全部企業數量的90%以上。
《美國之音》4月2日發文認為,阿里巴巴北京總部設黨委,進一步凸顯中共與民企的糾葛。中共《黨章》和《公司法》早有規定,有權在民營企業建立黨組織。作為統戰工作的一部分,中共提出「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民營企業制度」,強調黨在民營企業要有三權:人力資源權、監察審計權、領導工會權。「現在還是要加強國企方面的技術能力,因為私營經濟一般要比國營的效率高,畢竟國營經濟是黨執政的經濟基礎,所以一定要加強公企的技術及盈利能力,這是加強黨的執政基礎的方式。」
美國的中國問題學者、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斯科特·利文斯頓(Scott. Livingston)撰寫的《中共盯上私企》一文,認為中共將黨對商業領域的控制正規化,對國際貿易及其現行規則影響甚大,迫使越來越多的自由市場經濟體進行抉擇。
中國內地媒體報導說,中國已有158.5萬家民營企業建立了黨組織,超過民營企業總數4成。民營企業盈利大戶半數以上已設有黨的基層組織。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