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孩子的「恐懼」轉化成「勇氣」?(圖片來源:Adobestock)
「媽媽,我好害怕……」如何陪伴孩子面對恐懼,將情緒轉變成能承擔責任的勇氣?
編按:當孩子產生恐懼的情緒時,若是沒有家長適當的引導,孩子久了之後會無法面對恐懼,因為過去的經驗告訴他,恐懼後面有著非常可怕的怪物,不能不戒慎恐懼,到底父母該如何帶領孩子向前走呢?
以下為作者帶孩子川川出遊時,川川在餐廳奔跑之後,隔壁桌一支正在充電的昂貴手機,就這樣硬生生被糊塗的川川大力扯落,砸向地板,螢幕產生破裂,這時候家長如何不陷入自己的情緒,陪同孩子在恐懼籠罩之下還能勇於承擔責任?
鄰桌的叔叔遲遲未歸,川川的恐懼在時間的堆疊下,一直增長。餐點陸續上桌,她也提不起勁吃飯。
最後,叔叔回到座位了,我這才知道原來他是老闆,剛剛去廚房幫忙,因此遲遲沒有回來。
看見叔叔回來,我拍拍川川:「去吧,去跟叔叔道歉。」(界規)
川川小聲的說:「我會害怕,我希望你陪我。」(聽情)
我:「好,但你要自己道歉喔。」(界規)
川川把頭壓得很低很低,從喉嚨裡發出「嗯」的聲音,表示知道。我牽著她起身去鄰桌。
身後的阿凱,以我們聽不到的聲音,對他母親說:「好可怕,我不敢看。」面對恐懼,旁人看了都感到害怕,更何況是當事者。
然而川川卻勇敢面對,沒有逃避,也沒有找各式各樣的藉口。她理所當然去面對恐懼後面可能帶來責罰,或者,帶來意外的禮物。
川川的勇敢,其實是來自平日生活的訓練。
我對孩子有著「寬廣的接納」與「無期限的等待」,以此做為教養的底蘊。無論孩子做了什麼,我都寬廣的接納。在接納之後,則是面對責任的承擔。
說的簡白些,「我接納孩子會出現的各種行為,接納之後,便教導孩子承擔行為後的責任」。這一來一往的差異是,孩子有了家庭的支持與依靠,內在是有力量的,於是更能面對困境。
這樣的陪伴會形成孩子強而有力的慣性。孩子會大膽冒險,也會細心思量後果,更明白自己所需負擔的責任為何。
我帶川川去面對叔叔,我向叔叔開了口,為川川開啟一扇窗:「不好意思,孩子有些話想跟您說。」
叔叔非常友善的彎腰問川川:「怎麼了?」
川川很自責的對叔叔說:「你的手機,我弄壞了,對不起。」(負責)
叔叔很友善的回應:「沒關係,小事,不用擔心,沒事的。」
離開前,我對叔叔再三表達歉意,賠償的部分可以怎麼做,請他務必告訴我們。叔叔表示不用擔心,我才帶著川川回座。
回到餐桌時,我安撫川川沒事了。川川卻很苦惱的反省:「為什麼我老是不小心!」許多父母在面對這句話時,說教魂會上身,會將自己的應對切換為「超理智」的說教模式,彷彿要將道理牢牢印在孩子腦裡。
然而面對川川這句話,我則將它視為珍寶。我將這句話提升為資源,從資源當中讓孩子記得這份省思,這遠比說教更能讓孩子成長。
我對川川說:「川川,這是個禮物,而你得到它了。」(心價值)
川川:「什麼意思?」
我:「你懂得省思,你說出這句話,表示你深刻的去思考了,對嗎?」(欣賞)
川川點點頭。
我:「那你想到原因了嗎?」
川川:「我跑太快,都沒有看路,我下次會走慢一點。」(覺察,反省)
我:「是啊。你自己想出來的方法,下次會努力試試看嗎?」(核目標)
川川:「我不知道我會不會做到,但我會試試看。」(聽事)
我:「你願意試試看,就表示你願意努力,這是很棒的禮物呀!雖然剛剛很害怕,但你勇敢去面對了,而且還認真思索。你得到思索過後的禮物,這是你很厲害的地方。」(心價值)
川川:「但我剛剛要嚇死了,我好怕叔叔會罵我,會要我賠錢。」(聽情:恐懼)
我:「萬一真的是這樣,我也會陪著你。」(陪伴)
川川:「媽,我愛你。」(渴望:愛)
我與川川的對話,停留在愛的連結裡,沒有說教,沒有指責,沒有絲毫不愉快,川川還因此有了深刻的學習。這場考驗,對我和川川而言,都是珍貴的經驗與禮物,只有面對了,才能得到它。
本文整理、節錄自李儀婷《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以愛的對話,陪孩子走過情緒風暴》一書,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由天下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責任編輯:帝佐 来源:天下文化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